深圳经济特区迎来30年周年庆典,人们无不为深圳的发展而骄傲,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小渔村迅速成长为国际知名的大都市,人均GDP达到1.36万美元,成为引领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然而,今天有必要讨论,深圳特区还“特”什么,还要办下去吗?
过去的深圳“特”在哪里
创办深圳经济特区的起初想法,就是搞一个出口加工区,为对外开放探路。所以,给了深圳免税进口货物与所得税减免的特殊政策,为防止免税货物运入内地,就设置了二线。深圳经济特区由此而来,中央给了3000万贷款,小平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
随着14个沿海城市开放,以及开发区、保税区的普遍建立,深圳免税进口货物的特殊政策取消,所得税全国趋同,深圳原先的“特”早就不存在了。深圳今天的成就,主要的不是靠特殊政策,而是创新精神。深圳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这是价值理念的创新,并进行了土地、住房、企业、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立了证券市场、劳动力市场、产权交易所。正是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吸引了各种人才,使深圳充满活力,带来深圳的高速发展,创造了世界最快的工业化速度和城市化速度。
深圳经济特区是在我国从政治为本位向物为本位的转折中,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这是深圳作为“特区”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今天的深圳找不到“北”
今天的深圳“特”在哪里?深圳在我国的发展与改革中处于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这是深圳必须回答的问题。深圳提出2015年,GDP总量达到1.5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这依然是以经济为首位、GDP为目标,与全国各城市没有区别,确实一点不“特”了。
当今中国最缺的是什么?是GDP吗?中国GDP总量已是世界第二,深圳存在的意义就是为增加GDP作贡献?胡锦涛说:“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GDP既不反映经济增长方式的合理,也不体现发展成果分配的公平,代表不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老百姓对GDP 根本不感兴趣,网文“鸡的屁基本都是用来忽悠老百姓的”,“兄弟啊,人均有什么意义,你和李嘉诚人均,人家几百亿,你有几百啊?”
今天的深圳依然是习惯性思维,走的是速度深圳的老路,没有了当年的改革创新精神。2008年11月14日我写了“深圳,你还有理想主义的激情吗?”最近,有人写了一篇万言的网文“深圳,改革已死”,与其说是对深圳现状的不满,不如说对深圳未来的期待。
当今中国最缺的是民众的幸福感。民众没有从GDP的增长中分享应有的成果,民生问题越来越突出;民众的精神健康更被严重忽视,如果说利益保障制度不健全的话,那么精神健康的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我国成为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校园血案、灭门惨案连续发生。财大气粗的深圳对改善门面的关注度远远超过对民生的关心,深南路的路肩改为大理石,实为政府大楼的市民中心建成“大鹏展翅”,其奢华、夸张成为世界政府大楼之最。尽管发生了富士康十二连跳,十年间深圳人的精神障碍率翻了100倍,但对民众的精神健康至今没有摆上议事日程。深圳每年自杀2000人,却没有一个部门进行统计。
有必要反思,改革、开放、发展是为了什么,现代化是为了什么?GDP不是我们的目标,民众幸福才是共产党的立党宗旨,建设社会主义的本义。正如温家宝说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未来的深圳怎么“特”
深圳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之后争来“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头衔。去年出台的《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给深圳的定位是“符合我国未来发展方向”、“对全国具有重大示范带动作用的体制创新先行先试”。什么是我国未来发展方向?这就是物本位转向人本位,从追求GDP转向对人的物质、情感、精神需求的关怀。对全国示范什么?就是为提高民众幸福感而进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改革与体制创新。可是,一年多过去了,深圳没有出台让民众关注的重大改革,也没有先行先试进行体制创新。
今天的深圳日子很好过,既没有改革的动力,也没有改革的压力,缺乏使命感与责任感。说一句实在话,深圳在中国已落后了。
江苏省江阴市于2006年提出了建设“幸福江阴”,以民众幸福代替GDP,提出“人人都有好工作,人人都有好收入,人都有好环境,人人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并以此提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说:“幸福不幸福,老百姓说了算。”评价主体也从政府自我评价改为民众评价。中央书记处书记李源潮说:“江阴将‘人民幸福’在发展中具体化、目标化、科学化,使之成为政府与群众的共同意志,‘幸福江阴’建设取得突出成绩,使江阴人民的幸福指数和幸福感受明显提高。江阴的经验值得推广。”媒体评论:“幸福,江阴的今天,中国的明天”。
2010年7月26日汕头市委书记李锋也提出了“建设幸福汕头”:“建设幸福汕头,要让生活在汕头的人民对生存状态感到满意,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感到满意,对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感到满意,对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感到满意,对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感到满意。”“把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过程,变成创造幸福、分享幸福、提升幸福的过程。”“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幸福汕头的指标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物质基础、文化内涵、生活品位、公平正义、制度保障、人文关怀等指标,确保把幸福汕头落实好、建设好。”
理念改变了,从追求财富最大化变为幸福最大化;目标改变了,以民众幸福代替GDP,这就抓住了纲,纲举目张,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就业、收入、环境,关系民众身心健康的情感、精神,自然成为政府关心的议题,成为制定政策、改革制度的出发点。
以民众幸福为目标,不是不重视发展,而是解决了如何发展,增长方式要有利于民众幸福;解决了为谁发展,发展成果的分配要有利于民众幸福。实践证明,以发展带动幸福,民众并不幸福,这就是非科学发展,不好的发展,而以幸福带动发展,就为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民众就幸福,这就是科学发展,好的发展。
深圳特区还要“特”,深圳特区还要办下去,就要有理念与目标的创新,从而带动体制的创新。创建“幸福深圳”是必然的选择。今天的深圳最有条件成为“幸福深圳”,从而带动“幸福中国”的建设。在物本位向人本位的新的伟大转折中,深圳继续起排头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