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把握“五个必须” 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776 次 更新时间:2024-03-18 21:54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何伟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解决民生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增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过去一年我们在面临重重外部压力和内部困难的情况下,经济运行完成了主要预期目标。要理性看待经济运行中的变与不变,深化对“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面并未改变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的普及,再加上信息传播技术所具有的速度快、影响范围大等特点,当前经济运行的复杂性、集成性程度是以往难以比拟的,局部性短期性经济波动可能会蔓延至其他良性运行的经济领域。此时,要理性看待经济运行中的变与不变。

一是我国经济运行长期形成的基本面并未改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粮食总产量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0.4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2024年年初的一些最新数据也表明,我国经济在良性运行。例如,2024年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2%、50.7%和50.9%,分别比上月上升0.2个、0.3个和0.6个百分点;2024年1月份,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41万辆和24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2%和47.9%。

二是需要全面准确客观认识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特征。如果把当前以及接下来一段时期的新常态,只理解为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进而得出“蛋糕”不能再被“做大”、甚至萎缩的结论,这是片面甚至有害的。新常态还意指经济运行的诸多其他新特点,如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因此,2024年以及接下来的时期,各个区域、部门、行业、企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多机会。

三是需要区分经济走势的短期、中期、长期特点。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和起起落落,本来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2023年是我国“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及时对国内外经济形势作出了总体、科学的研判,这实际上已经预警我们要及早注意和看清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这些艰难险阻具体界定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这是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必须认清的现实和基调。

世界银行2024年1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4%,这是全球经济增速连续第三年放缓。货币政策紧缩、信贷条件受限、全球贸易投资疲软等是增速放缓的主要影响因素。2020-2024年将是30年来经济增速最慢的5年。但是,世界银行也预计,中国2024年的经济增长将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并高于全球发达经济体和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因此,要对2024年以及接下来一段时期的经济运行保持足够信心,我们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有人口规模巨大的超大市场优势,也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些都是支撑发展的底气。

通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即“五个必须”,具体涉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坚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内容。

坚持高质量发展。发展仍然是硬道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依靠的是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加需要依靠发展。接下来更应注重发展质量,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供给和需求是市场得以形成的两个方面。供给侧,要注重新产业、新动能;需求侧,要注重新型消费和消费升级。

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目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需要先行先试。在逆全球化浪潮中,我们更应扩大制度型开放,同时强调经济发展的韧性。

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经济安全是内容丰富的概念,比如,个别地方发生的自然灾害、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都属于安全的范畴。如果安全得不到认真维护和保障,就会给发展和前进带来阻力。

坚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让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解决民生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增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比如,收入提高,家庭财富不缩水且稳步增长,住房、医疗、教育无后顾之忧,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增强正面的预期并提振信心。

此外,还需要注重政策制定的针对性、阶段性和实施效果,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避免合成谬误。需要把政策的内容以通俗易懂且不失真的方式传递给市场、公众。我们要理性看待经济运行中的变与不变,克服短期困难,把握战略定力,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有利条件,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和发展基础,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4年3月17日03版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997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