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栋:曹禺的天才与陨落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511 次 更新时间:2007-06-17 20:52

进入专题: 曹禺  

孙国栋  

回首百年中国话剧史,曹禺依然是不可逾越的高峰。仅一部《雷雨》便足以使他傲视群雄名垂青史,何况还有《日出》、《原野》、《北京人》,如同一串璀璨明珠交相辉映。然而,曹禺一生的成就在前四十年即已完成,他的后半生是在平庸和苦闷中度过的,直至带着遗憾以86岁高龄辞世。

说曹禺是戏剧天才,恐怕谁也不会有异议。完成处女作《雷雨》时他年仅23岁,雄姿英发、充满自信,剧本被朋友靳以压了一年才发表,他也不着急:“我知道那是好东西,站得住。”(谢泳《晚年曹禺》)《雷雨》以复杂的人性及人际关系、尖锐的戏剧冲突、深刻的思想内涵、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首演便一鸣惊人,以后半个多世纪更是常演不衰,至今仍是各大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成为中国话剧史上无可争议的“第一剧”。

曹禺没有止步,而是一发不可收拾,上帝仿佛特别垂青这个年轻人,不断赋予他新的灵感和强劲的创造力。时隔仅两年,艺术更为圆熟的《日出》横空出世、光耀人间,浪漫主义加象征主义的《原野》和寓意深沉、淡远隽永的《北京人》亦接连问世,作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得以形成,“中国的莎士比亚”地位亦得以奠定。而完成这一切时,曹禺刚及而立之年。人们有理由期待他创造出更多更大的奇迹来。

1949年,曹禺39岁,正是作家创造力最为旺盛的黄金年龄,然而,那个天才的曹禺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他忙起来了,参与筹备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出席政协会议和世界和平大会,担任文联、文协、剧协常务委员或理事,又先后被任命为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地位升高了,创作水平却直线下降,以至再也写不出令自己和观众满意的剧作。他的新剧紧跟形势,满怀热情地努力表现新生活和他的新认识,却走进了艺术的死胡同。《明朗的天》以知识分子改造为主题,《胆剑篇》为“天灾人祸”中的国民鼓劲打气,“文革”后复出的历史剧《王昭君》更象是一出闹剧,再也看不到当年那个信心十足、才华横溢的曹禺的半点影子!好友巴金、吴祖光都对他有过不留情的批评,率性的黄永玉更是直言无忌:“你是我的极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我不喜欢你解放以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田本相《曹禺传》)

曹禺是痛苦的。“文革”中,他被剥夺了一切。复出后,他的头衔又恢复了且越来越多,时间几乎被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填满。每次活动都弄得精疲力竭,回到家倒在沙发上,人好象被抽空了似的。一次,女儿万方同情地说:“真够忙的。”他缓过点神儿来,说:“就是无聊就是了,没点儿意思。”“一天到晚瞎敷衍,说点这个说点那个,就是浑蛋呗!没法子!”“我痛苦,我太不快乐了,我老觉得我现在被人包围着,做人真难哪!”(万方《曹禺:我要放弃这个“嘴”的生活》)老人如此自轻自贱、内心煎熬,读来让人几欲落泪。

曹禺偶尔也发出呐喊:“我要坦白出来,我怎么自私怎么坏,我要说心里话,说世界上任何人都不敢说的话。”“我要做一个新人,忘掉过去的荒诞和疑虑,我要沉默,我要往生活的深处钻,放弃这个‘嘴’的生活,用脚踩出我的生活,用手写真实的人生。”“我要追回已逝的时间,再写点东西,不然我情愿不活下去。”(万方《曹禺:我要放弃这个“嘴”的生活》)然而他终于未能爆发,1996年衔憾而逝。据说临终前,还要在一次重要会议上继续扮演一个早已厌倦的角色,然而生命再也没给他机会……(谢泳《晚年曹禺》)

一代天才何以彗星般陨落?这固然与曹禺的个性有关,他好热闹、喜欢听赞扬的话,很容易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万方语),他谨小慎微,“也许人家正是看重了他身上懦弱的一面,听话的一面,才不断派给他各种不属于艺术家的角色的。”(谢泳《晚年曹禺》)但根本原因还在于:“长时间以来,我爸爸和许多的人,他们都被告知他们的思想是需要改造的,这种对灵魂的改造像是脑叶切除术,有时是极端的粗暴行动,还有就像输液,把一种恐惧的药液输入身体里。这是一种对自身渺小卑微的恐惧,我知道这是非常严酷的事。”(万方《曹禺:我要放弃这个“嘴”的生活》)曹禺不是斗士,只是个艺术家,他要的只是免于恐惧地创作的自由。试想,在那样的政治高压下,哪个独立知识分子能逃脱厄运呢?老舍的沉湖和储安平的“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不就是发生在曹禺眼前的惨剧吗?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曹禺少年成名,又尽享天年,上天待他不薄,本应有更大的成就。唉,留下的又是一个巨大的空洞和无尽的悲哀。

2007年5月16日于法大安贫居

    进入专题: 曹禺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大浪淘沙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830.html
文章来源:学术批评网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