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栋:2010年,那些飘逝的灵魂(上)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505 次 更新时间:2011-01-17 15:55

孙国栋  

窗外,夜正深,风正紧,回首2010那些飘逝的灵魂,曾带给我们的光亮和温暖,不禁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杨继绳先生曾用“两头真”来概述一些革命老人的思想历程:早年追求真理,真诚地参加革命;晚年大彻大悟,真诚地面对社会现实,全力推进民主政治。2010年,有四位这样的“两头真”老人相继辞世,他们是:朱厚泽、谢韬、李昌、李普。

朱厚泽在4位老人中最年轻(80岁),官却做得最大。1980年代中期担任中宣部长时,以提倡“宽容、宽松、宽厚”对待舆论而大得民心,故有“三宽部长”的美誉。5月9日病逝,遗嘱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骨灰送回家乡贵州织金安葬。

朱1949年入党,曾长期从事共青团工作,改革开放后短期担任贵州省委书记,旋于1985年7月被胡耀邦亲自点将任中宣部长,1987年1月又随胡辞职而卸任。离开政治中心后,朱从未放弃对中国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以及对中共自身改革的思考,曾撰文表示,不能把一切交给国家政府包办,不要把国家主义误认为社会主义,进而崇拜国家主义,应该回归社会,社会问题主要由社会自身去解决;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光搞经济体制改革不行。经济体制改革有两条路线,一个是富民的,一个是富官的。现在名义上是搞国家富强,实际是压榨老百姓。这些年国家经济确有发展,但一边是政府大量提取资金,政府行政费用大幅增长,同时产生大量腐败,另一边老百姓应该得到的实惠没有得到,而且贫富差距在拉大;我们这个制度的优越性就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它同时也可以集中力量办错事,还可以集中力量办坏事。而这些错事、坏事谁也纠正不了;二十世纪高度集权的国家,想用人类理性设计的计划经济制度(实际上是行政命令经济制度)来替代原有的制度,反映到社会问题上,就是国家吃掉社会。作为人群聚集的社会,如果没有自身公民社会的发育,要支撑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和文化持续的繁荣创新,要使整个国家机器能够比较稳定,都办不到。

谢韬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民主社会主义”的信奉者和宣传者。8月25日在京病逝,享年89岁。四川自贡人。194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社会学系,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重庆《新华日报》记者、延安新华总社编辑。1949年以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社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常务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第一副院长。撰有《论墨子哲学思想》、《西藏宗教问题史略》等论文。1955年被钦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高参,判处有期徒刑10年。《往事微痕》的动议者、发起者。

谢韬在《炎黄春秋》2007年第二期上发表《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一文指出,以瑞典为代表的民主社会主义是正统马克思主义,而中国一直执行的是左倾路线,提出中国应该回归民主社会主义路线。该文在网上发布后引起强烈反响和极大争议,特别遭到左派网站的疯狂围攻。

李昌在4人中最高寿,享年96岁。李昌是“一二·九”运动学生领袖,曾担任全国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长。1949年后,历任团中央书记、哈工大校长、中纪委书记、中顾委委员。

“文革”后,李昌首倡“精神文明”,支持思想启蒙,使中国融入人类文明的主流。晚年致力于扶贫开发事业,对中国历史和前途多有反思,认为影响中国最甚者还是封建主义,因此消除封建主义影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李锐曾赋诗与他:“民先高举帅旗扬,大砭沟曾学楚狂。天下兴亡匹夫责,老仍研究济时方。”

李普一生与新闻结下不解之缘。于11月8日记者节这天,因病离世,享年92岁。湖南湘乡人。1937年高中毕业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华日报》记者、新华社鄂豫皖野战分社社长,曾作为新华社特派记者赴刘邓大军前线报道战局,并写下新闻名篇《开国大典》。1949年后,先后在新华社、中宣部、北京大学、中共中南局、广东省委宣传部任职。后任新华社副社长、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普说过,“独立观察、独立思考是一个记者的命根子”,认为“新闻立法的关键是保护新闻自由”。他还曾写道:“我早年追求民主自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间陷入了个人迷信、个人崇拜之中;这一段相当左,有时甚至可以说很左,左得很可恨、可笑。六十岁以来逐渐觉悟,又走入了自由民主的行列。”“我可以说至今天天在享受获得新知的快乐,天天在享受破旧立新的喜悦。”

应该说,这些“两头真”老人的存在,是中国的大幸,特别是在当局有辱使命、民间犬儒盛行的今天;但是,中国的民主进程竟靠耄耋老人来扛旗,又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随着他们的相继凋零,我们产生后继乏人的悲哀……

本文责编: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大浪淘沙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8456.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