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泉:感动我心灵的负重山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723 次 更新时间:2008-07-22 11:40

进入专题: 曾经心动  

杨福泉 (进入专栏)  

中国西南的“藏彝走廊”是一个天地原创的壮丽杰作,在这个走廊雄奇辽阔的高山大岭、大江深峡中,铭记着无数普普通通的山民书写在大地上的故事,这些日常生活的中的故事,构成一部部悲壮苍凉而又美丽动人的心史。这篇文章所描述的背夫,就是无数山民中的一群,他们点点滴滴抛洒在山路上的汗水,照亮了苍茫古道的历史,“藏彝走廊”的文明史上,闪烁着民众辛劳和智慧融汇的光芒。

作为一个民族学者,我长年在这个走廊里行走,寻觅山民的过去现在的故事,感受山民炽烈的信仰,感受他们生命的激情。而最触动我的,是他们那在生活中负重如山而又笑对人生的平常心和精神境界。

我曾在去往丽江古老的宝山石头城漫长陡峭的山路上,看到一群群来自宝山石城的纳西青年女子,身负沉重的货迎面爬坡而来,听说她们把货背到乡政府所在地后,还将背着有一百多斤重的化肥回到宝山石城,往返山路数十里。我不禁惊叹她们那非凡的坚韧耐劳和使人吃惊的体力。而更触动我心灵的,是她们那一路的说笑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就像那高原的阳光般明朗,像山风般单纯热烈。

在“藏东第一镇”盐井,我参观那层层叠叠的盐田,看到当地的纳西族女子用长圆形的木桶,从江边的盐井内将盐水一桶桶背出,背负沉重的盐水走在陡峭的山路上,然后将盐水一一倒于一块块晒盐田之中。这些负重的女人,满脸汗水,但不忘跟我们这些远客开上几句玩笑。她们那负重时发出的朗朗笑声,永远荡漾在我的心海深处,每当我在都市的滚滚红尘中有些不如意的时候,就想到这些在艰辛的山道上朗朗笑着的负重山民。

小时候,在我的家乡丽江古城,我每天看着一群群身肩挑背负沉重的木炭或柴薪来古城卖的农夫农妇。他们把山上重负的货出手后,在四方街旁小吃店惬意舒心地吃上一碗鸡豆凉粉,喝上一碗丽江传统的窨酒,然后抹一抹嘴,有的掏出三眼觱篥(竹笛),一路走一路吹奏而去;有的则三三两两坐在桥的石栏上吹奏树叶,吟唱民歌。我至今还常常思考,这些物质生活极其艰辛的山民们,使他们在生活的艰难中保持着欢声笑语和歌声的那种神奇的精神动力是什么。

当我漫游在藏区雪域,看到那些负重而行的转山朝圣者,他们风尘仆仆,一身灰土,但一脸虔诚,眼睛里闪烁着信仰的幽深光芒,与你说话时,神情袒露诚挚如高原的阳光,我觉得他们活得比我们很多在大城市的滚滚红尘中为鸡零狗碎的小事用尽心机和无端苦恼的人要幸福的多。

每当我看到城市的堕落和奢靡时,我想起这些负重的山民,就感到羞愧和难过;每但我在城市里劳碌,有时感到心灵疲惫和烦恼时,我想起这些在负重中不忘欢笑歌吟的山民,这些心上的阴影就悄然消失。

对生活在城市的我而言,那些记忆中负重的山民,常常是闪亮在我前头的灯光,纯净如夜空的星星和月光。

原载拙著《丽江岁月与海外萍踪》,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进入 杨福泉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曾经心动  

本文责编:zhangch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49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