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4月10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会见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和随行的台湾青年代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马英九先生时隔九年的第二次会面,但有两个备受关注的“第一”:习近平与马英九第一次在北京会面,习近平作为大陆最高领导人第一次会见来自岛内的台湾青年代表。而且,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举行这场会见,有三位中央政治局常委连袂出席,应该说给予了对方以最高礼遇和规格,因为这里是大陆最高领导人与外国元首、政府首脑举行正式会晤或会谈的场所,也是早前大陆领导人会见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并举行会晤的地点;顺便说一句,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与他所在的江苏省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发表重要讲话,也是在东大厅。因此,在这里举行“习马二会”,并且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应该看作是大陆方面对台政策的重要宣示。
虽然这个讲话藉由会见马英九的特殊场合发表,但承续着2019年1月《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重要讲话、二十大报告涉台部分的基本精神、基本脉络,彼此间有着很深的内在联系,笔者理解并认定是十八大以来第三个非常重要的、带有标志性的对台政策讲话,是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又一次系统而生动的论述。
总的来讲,讲话通篇以“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为主旋律,以“四个坚定”为核心论述,格局宏大、胸怀宽广、气势恢宏,同时立意深刻、言近旨远、语重心长。对此,新华社次日以“为两岸关系指明正确方向”为标题发表长篇综述性报导并刊登于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说明这个讲话是大陆对台政策的根本遵循、指导方针和行动指南;同时,习近平重要讲话的内容公开报导后,在海峡两岸引起强烈反响和热烈讨论,也获得国际间非常正面、非常良好的舆评。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切入点非常好,提供了完整精准把握两岸关系本质和趋势的历史方位和时空背景。
总书记的讲话一方面有很强的历史纵深感,即强调“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漫长历史”,另一方面又有“世界”这样一个横向的时空坐标,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我们有“举世无双的中华文明”。这样提供的历史方位和时空坐标,能够使人们对两岸关系的理解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也能够弄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和处境;也就是说,这样的格局和气势,能够使大家从历史的长度和世界的宽度去看待两岸问题、去处理两岸问题,既有助于打破“孤岛思维”和岛内分裂势力制造的信息茧房,改变被人为制造的两岸间信息不对称状态,又能够使我们自己从国家发展大局、民族复兴大局对待对台工作和国家统一事业,不是就台湾问题说台湾问题,不是就统一之事说统一之事;说到底,是能够“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来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其次,总书记在这个场合强调“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实际上是站在中华民族整体和中华民族复兴高度论述大陆对台政策,提供了在中华民族这个更高的站位和更大的框架看待两岸关系发展的视角和方法。
2013年2月,在十八大上任后第一次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总书记就明确提出了“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的新论点,在随后不久(4月)举行的博鳌论坛上会见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时,再次讲到“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这一观点在后来的多个重要场合予以过重申,相关论述也有所发展。笔者当时就认定,“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将是习近平对台战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并将影响大陆对台政策的调整和制定,影响两岸关系的走向、包括两岸对话和谈判进程(这可见于有关采访和相关研讨会材料)。笔者坚信,跟以往大陆领导人更多强调“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相比,习近平对台政策论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继承“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政策基点的同时,着重强调“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并以此构建政策体系和话语体系。
如果说“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着眼点是面向岛内蓝营民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则带有更大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无论蓝绿白,超越蓝绿白,着眼点是面向台湾社会各个阶层、面向广大台湾同胞。应该说,这个观点站在中华民族整体的高度,而不仅仅是国家角度(虽然也包括这个角度),就对台政策和两岸关系进行权威论述;换言之,在强调这一观点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在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视野看待两岸关系发展并就对台政策进行战略布局,在建立两岸政治互信和展开双方政治互动方面,在破解两岸政治僵局方面,都展现出更高的站位和更广阔的视野,将两岸关系发展乃至未来国家完全统一放在了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个范围,使大陆对台政策的包容性达到了新的高度、开放性达到了新的境界。这些从习总书记的多次对台政策讲话可以看得很清楚,值得两岸各界认真领悟并真诚回应。
第三,与“中华民族”的主轴论述相对应,总书记在讲话中也对“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着墨很多、很重,是这个讲话的重要基调和底色之一。
这既是对马英九一行在大陆由南而北一路参访探寻历史文化古迹名胜的回应,更是将大陆对台政策置于辉煌灿烂文明、悠久独特历史文化的场景之中。因此,这个讲话被认为有着深刻的“历史厚重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带有很浓的温情、很适的温度、很强的情感投射,有着可以共同进行对话的交集点和契合点。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基因和精神纽带,也是达成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
习近平曾经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他多次对来自台湾的参访团讲,“增强中华文化自信、中华民族自信”,“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这些论点和论述明确和系统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复兴与中华文化复兴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有力阐述了实现国家统一和促进中华文化复兴之间的紧密关系。毫无疑问,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命运与共,这句话带有血缘文化层面的天然含义,也是社会关系的根本体现。无论是大陆的中国人,还是台湾的中国人,抑或是其他地方的中国人,都继承了共同的精神基因——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中的基本内核和核心内容,已经内化为整个民族的品格和性格。中华文化对于两岸关系发展的意义再怎么估计也不会过高,两岸的和平统一需要在中华文化复兴的基础上实现。
多年以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两岸政治对话、经济交流合作受到人为的干扰,文化和学术交流虽然也受到一些限制,但仍然是尚能畅通的交流领域。通过两岸间的文化交流和心理对话,两岸同胞能够凝聚起更多共识,化解掉一些分歧,找到彼此间的最大公约数。因此,两岸文化交流可以被视为两岸关系的粘合剂和连接点,能够让两岸同胞越走越近,能够增进彼此间的情感,以此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心理基础。
第四,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坚定”是这次对台政策讲话的核心部分,“四个坚定”中的每一个“坚定”都有其对应的中心思想和主题,而且彼此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连接。
第一个是“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主要强调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同时,“只要不分裂国家,只要认同两岸都是中国人、一家人,两岸同胞完全可以坐下来,就家里人的事先接触交流起来”。这里,既有立场底线的昭示,也预留着相当大的弹性空间。
第二个是“坚定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主要讲的是国家发展和民众福祉,特别是大陆的发展成果可以优先让台湾同胞分享,可以让台湾同胞获得更多的福祉和利益。“我们始终以台湾同胞福祉为念,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机遇,共享祖国大陆发展进步成果,积极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台湾同胞利益更多、福祉更实、未来更好”。
第三个是“坚定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要强调民族精神、历史文化和“一家人”的定位,而“一家人”就应该常来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并且,我们将采取更有力措施积极推动两岸交流交往交融,特别是“交融”第一次提出,比通常所说的“交流交往”有着更深刻的含义,也有着更深远的意旨,是达成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前提条件,也是重要的路径方法。
第四个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印证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内在逻辑;讲到这里,会让人想到现代化事实上是两岸之间的一个重要联结,因为两岸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都进行了现代化,虽然道路和模式有所不同,但都取得了各自的成功,且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民众福祉和实现社会进步。此外,讲话在这个部分还对两岸青年寄予了极大希望,欢迎和鼓励更多台湾青年参与到民族复兴的过程,可以为实现这个目标贡献青春力量。总书记这个重要讲话,有前后两个地方专门面向两岸青年“倾心谈话”,特别是向台湾青年“温情喊话”;而且,他还当场邀请台湾青年代表发言,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现场直接进行答覆。这些说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台湾青年做工作,亲力亲为,把年轻世代看作是两岸关系的未来,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第五,总书记讲话的第二部分强调“坚定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并就此展开了一段非常有内涵、有温情、有意味的阐述,实际上是对着台湾民众讲的,是总书记跟岛内民众的一次倾心谈话,值得专门解读。
总书记说到,“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我们发展两岸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这个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实现两岸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过上好日子。”“我们有能力带领14亿大陆同胞过上好日子,也完全有能力同台湾同胞一起共创美好未来。”确实,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并最终实现两岸统一,实际上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和实现两岸人民的福祉,包括让台湾同胞在内的两岸同胞都过上好日子。应该说,这是总书记“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对台政策领域的直接体现,跟二十大报告涉台部分“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的论述高度一致、一脉相承,在这样的场合讲,也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展现出大陆方面团结广大台湾同胞、争取台湾民心的善意诚意,也表明大陆方面会采取更多实际措施造福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
第六,总书记讲话虽然宏大和深刻,但还有时下的意义和现实感。
目前两岸关系发展再次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有一个何去何从、如何选择的问题。习总书记的讲话表明,要有正确的历史认知,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担负起共同的责任。特别是,两岸之间需要面对的很多问题都可以拢在中华民族这样的大概念之内,考虑解决的方案和路径,找到相互间最大的公约数和契合点。“只要不分裂国家,只要认同两岸都是中国人、一家人,两岸同胞完全可以坐下来,就家里人的事先接触交流起来,增进瞭解,累积互信,化解矛盾,寻求共识”。应该说,这些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着很强的引领性作用,也包含着重要的政策信号。
当然,民进党在岛内当政多年,迄今没有承认和接受“九二共识”,也没有放弃“台独党纲”,致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确实受到过一些干扰。但是,大陆方面有着坚定的信念,坚信两岸关系的时、势、义在我们一边,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握在我们手上。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的干涉,同时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心放在面向台湾同胞、台湾社会,大力推进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并率先以我为主地启动和深化两岸关系融合发展。不管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条件下,无论是国民党执政还是民进党执政,我们都会大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多年来我们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同时,我们也一贯认为,对于台湾任何党派、团体、个人,无论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从现在起接受共同政治基础,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同属中华民族,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同其本着历史和解精神协商解决两岸间的问题。
此外,还须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本次讲话中对于美国和其他外部势力干涉台海局势的举动,再度表达了严正的立场和明确的态度,即要做到“坚定地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就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也就是要在新形势下更有力地开展反分裂反干涉的“两反斗争”,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要加大反干涉斗争的力度和针对性。2024年4月初,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通电话的时候已向美方清晰明确表达了中方对台政策的基本立场和政策要点,指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对于‘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纵容支持,我们不会听之任之”,希望美方把不支持“台独”的积极表态不止停留在口头上,而更要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上。要求其厘清巴厘岛会晤到旧金山会晤的经纬,把“旧金山愿景”变成“旧金山实景”。这次在会见马英九的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明确表示“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再一次把我们坚持“两反”的严正立场做了一个更为有力、也更有针对性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