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宪群: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73 次 更新时间:2021-07-01 16:51

进入专题: 习近平  

卜宪群  

习近平总书记素重历史学习、历史思维、历史借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历史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不仅集中体现了他对历史与历史科学的深刻思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转化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政治实践。


什么是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对什么是历史有着深刻认识。首先,历史是前人的“百科全书”。他指出,“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而“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历史联系不能割断。习近平总书记尊重历史客观性、重视历史的思想,是建立在他对历史联系科学认识之上的。因为历史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总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出现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之中。“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到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他强调:“观察和认识中国,历史和现实都要看,物质和精神也都要看。”“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基于这种历史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多次明确指出我们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再次,历史有其规律和逻辑。历史联系决定了历史发展的客观性与规律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无论会遇到什么样的曲折,历史都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历史有其客观规律性,但人在其中并不是消极无为的。最后,历史不能任意选择和否认。他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认识中,他多次强调历史的客观性,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变迁,对那些否认、歪曲历史的做法,他表示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会答应。


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研究高度重视,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历史研究的重要性。首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老师。他在《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所以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重视研究历史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优良传统,他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他对广大干部强调:“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其次,历史是人类前行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历史研究是传承前人知识的学问,是前人处理人、社会、自然三者关系的重要认知和经验,在21世纪的今天,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一切理性知识和实践知识依然是人类创造性前进的重要基础。最后,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一切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以人为中心,都必须重视古今两方面知识的总结,哲学社会科学的每一门学科,都必然涉及历史,都必须温故而知新、继往以开来。他两次提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这个重要命题,正是对历史研究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以及历史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基础地位作用的肯定。


构建中国特色历史科学


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与历史科学的认识并未停留在对历史内涵的认识以及对历史研究重要性的认识上,他对中国历史学界的期望,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科学。首先,理论指导。他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为我们研究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各个领域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中国历史学的学科属性及其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中国特色历史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其次,融合发展。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他明确希望我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继承优良传统,整合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等方面研究力量,着力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最后,体现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出了具体路径。他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深挖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与历史科学重要论述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第一,创造性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历史必然,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道路的内在关系。第二,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创造性地阐述了中国梦与中华民族不懈精神追求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三,本着对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尊重与思考的态度,创造性地阐述了如何挖掘与借鉴历史经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服务。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第四,从人类文明进程相互交融的历史经验出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出发,从当代中国崛起和中国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应承担的使命出发,从当今世界格局所发生的问题出发,创造性地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第五,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出发,从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秉承的历史使命出发,从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体作用出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创造性地阐释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思想。第六,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创造性地阐释了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问题。




(作者系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进入专题: 习近平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史学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725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