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宪群: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科学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59 次 更新时间:2024-02-23 22:40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   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卜宪群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思想。“两个结合”并重,特别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同时,也给我们史学工作者提供了新的研究理论与研究方向。

以唯物史观分析人类历史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组成部分,科学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首先必须坚持唯物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善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看待问题的重要性。他在《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在《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指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乃至于起到决定性作用。”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他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出发,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史、近代以来18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发展史中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持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把握社会发展方向。在《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和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指出:“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

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方法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学习、历史思维、历史借鉴,他提出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正是基于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首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持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其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正确认识和坚持阶级分析方法,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地研究历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但他同样强调我们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他十分重视实事求是地研究历史的重要性。在《让历史说话 用史实发言 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中,他指出:“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实事求是的思想同样贯穿在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他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

再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最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在《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他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从这一基本立场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从中国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来“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

正确对待历史文化传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还有一个重大理论问题,那就是如何正确对待历史文化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个问题上发表了很多重要论述,是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科学指引。在5000多年的中华历史文化中,既有取之不尽的精华,也有很多腐朽糟粕。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必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一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一文中,他指出:“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 在《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一文中,他指出:“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二是要保持自身文化自信,同时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在同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指出:“在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中,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辉煌文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我们应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创造。”“不能妄自菲薄,不能数典忘祖。”

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一文中,他指出,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在《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一文中,他指出,“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是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科学指引。脱离了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是空洞教条的,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会失去灵魂。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引领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够被激活,才能够科学发掘、科学转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重要思想的核心所在。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   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097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