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在美国国内麻烦缠身。先是一本《恐惧:白宫中的特朗普》的新书即将于9月11日正式发行,作者是那位曾因报道“水门事件”而让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辞职的《华盛顿邮报》老牌传奇记者鲍勃·伍德沃德。一天之后,《纽约时报》又刊登了一篇据说是特朗普政府高官的匿名文章——“我是特朗普政府内部抵抗势力的一份子”。
这两枚“重磅炸弹”搞得特朗普焦头烂额、进退失据。为了那本即将面市的新书,特朗普“似乎彻夜未眠”,连发了10条推特:“多次转发国防部长马蒂斯和白宫幕僚长凯利的否认声明”;质疑他曾多次在推特上赞扬过的鲍勃·伍德沃德的道德诚信有问题,还说伍德沃德可能是民主党人,此时出书是为了影响中期选举……
针对那篇匿名文章,特朗普暴跳如雷,指责《纽约时报》“是个失败、不诚实的媒体”,他将写文章的行为称为“叛逆”,还要求《纽约时报》把作者交给政府……目前白宫已经列出12个“嫌疑人”的名单,有人还主张使用测谎仪“侦破”;在舆论和特朗普的强大压力下,美国政府的20多个部门的高官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否认与此文有关,澄清有关“白宫内鬼”的嫌疑;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副总统彭斯说:“我同意立即接受测谎,并接受任何政府想要做的审查”……
这一书一文到底说了些什么,让这位自信满满的大嘴总统如此恼火?
根据媒体提前披露的内容,这本新书描绘了一幅特朗普任期内功能失调、“精神崩溃”的白宫的毁灭性写照:白宫幕僚长约翰·凯利称呼特朗普是“白痴”;国防部长马蒂斯对特朗普的行为及理解能力非常无奈,称其如“小学生”、经常“冲动地”决定内外政策;助手们为了“保卫国家”,不得不擅作主张偷走他的文件……
更令人震惊的,是书中描述的一件事——去年美国指责“叙利亚政府对平民使用化学武器”之后,特朗普要求马蒂斯去暗杀叙总统阿萨德。马蒂斯当时虽然回应说他会“立即着手办理此事”,但是后来却违背总统的指令,制定了一个不危及阿萨德人身安全的有限空袭方案……
这本书列举的种种事实,似乎是在告诉读者:在特朗普的心腹和内阁官员看来,白宫内部比之前外界了解的还要糟糕;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政府,简直就是一场灾难;白宫的官员们对特朗普的无知、谎言以及越来越不稳定的行为感到担心,以至于他们想尽办法绕过特朗普的决定……
CNN称,此书中的内容表明,特朗普在任一天,美国就一天处于“紧急状态”……《华盛顿邮报》称:我们真的是在“疯人院”中。特朗普是其中最疯狂的,但是他的这种缺陷并不是秘密,在他当选之前就已经很明显了……
再想想前一时期特朗普的前助手奥马罗萨·马尼戈·纽曼写的《精神错乱:一名内部人士对特朗普白宫的描述》一书,其中称“特朗普精神有问题,是个种族主义者”;已在32个国家出版的美国作家迈克尔·沃尔夫的《火与怒:特朗普白宫内幕》一书,其中对特朗普的种种白描和“非议”……
这些书分别以不同的事实、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一些类似的景象:一个混乱无序的白宫,总统和工作人员频频爆粗口,接近于灾难的边缘……面对如此不堪的描述,特朗普的怒不可遏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纽约时报》的匿名文章中有这样几段话:
特朗普政府里的许多高级官员,都从内部不懈努力,以挫败特朗普的部分议程和最糟糕的倾向,而他还没有完全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困境……
我非常清楚这一点,因为我就是其中的一位。我们认为,我们的第一责任是对这个国家负责,而总统却持续以一种危及合众国健康的方式行事……
问题的根源在于总统没有道德观念,任何与他共事的人都知道,他不会被指导他决策的清晰可辨的基本原则所束缚……
这些话的意思非常明确:第一,特朗普这个总统太糟糕,他做事就是在损害美国的利益;第二,特朗普没有道德观念,没有基本原则,所有的人都知道;第三,我们只能默默地抵抗,挫败他那些危害美国国家利益的做法。这也就是说,匿名作者表面上是特朗普手下的一名高级官员,但实际上他忍辱负重、在暗中抵抗,热切地盼望特朗普下台……
从上述几本书和这篇文章,从特朗普执政后这一年半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位商人总统的“脾气秉性”:
特朗普是一个随心所欲的性情中人。他厌恶循规蹈矩,习惯于不受约束地信口雌黄、随性决策、随机决策;他习惯于想一出是一出、朝令夕改,习惯于对下属颐指气使;他喜欢下属唯唯诺诺、对他言听计从,如果感觉下属不遂心,他几十年来的口头禅——“Youarefired!”(“你被炒掉了!”)——立刻就会脱口而出;他几乎不受传统道德伦理的约束,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他喜欢说谎,谎言常常是随口而出,而且毫不在乎自己的说法前后矛盾;他喜欢自吹自擂,把一切有没有的好事都揽到自己名下;他十分“憎恨”美国众多的主流媒体,对媒体揭露他说谎和披露有关他的负面新闻,他一概不承认,一律斥之为“假新闻”、“媒体说谎”;他视美国曾经对其他国家的承诺和一直承担的国际义务如儿戏,对签定并履行了多年的双边和多边的国际条约、协议,说撕毁就撕毁、说退出就退出……如此这般的世界第一大国的总统,不要说不少老百姓称之为“特没谱儿”,就是默克尔、马克龙、特蕾莎.梅、特鲁多和安倍晋三这些西方大国的元首首脑们,对其种种作为,也常常是瞠目结舌、无可奈何……
上述行为举止,特别是涉及道德素质的那些方面,如果放在一个普通人身上,或者放在一个企业家或者商人身上,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吹毛求疵、求全责备——我们不可能指望每一位成功的企业家都是道德高尚的谦谦君子或者绅士,那只是一种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奢望。但是,按照常人的想法,作为堂堂美利坚合众国的元首,用政治家的标准要求,其基本的道德水准,至少应该比目前的特朗普要高一些。
上面说的是特朗普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下边我们再来看看他作为美国总统的另一面。
在两年前的总统竞选中,美国国内外精英和众多媒体看好特朗普的,不说绝无仅有,也属凤毛麟角。就是特朗普本人和他的竞选团队,也根本没有想到他会最终当选。
去年1月20日就职之后,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还是不大看好特朗普,认为他作为一个商人总统,对政治很不熟悉、也不屑于抓紧时间“补补课”;他的主要目标,就是随性地去追求利益……现在看来,作为一位非传统的国家元首,除去追求利益,特朗普也还是具有一些我们多数人过去没有想到的特点。
首先,在特朗普的头脑中根本没有“政治正确”的概念。这是与希拉里和许多传统政治家的最大不同。这也是全球化之后贫富差距急剧扩大,西方国家经济政治遭遇许多新矛盾、新问题,导致民粹主义兴起后的产物。按照特朗普的逻辑,不管国际国内,怎么对美国有利就怎么干,根本无需考虑那些需要遵循的社会准则和道德伦理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实用主义的施政理念,恰恰迎合了美国那些中下层白人选民,他们之所以执意投特朗普的票并且始终如一地支持他,也是希望他能够彻底抛弃过去的政客们那些“政治正确”带给他们的“厄运”。
其次,特朗普基本做到了言必信、行必果。按照常人的经验,政治家或政客在竞选时提出的政策主张和各种承诺,上任后“打折扣”的比重一般都会相当大。特朗普则不然,他在竞选时被认为是“夸下的海口”,这一年半来都在一件件地认真落实;尽管有些事情——例如将驻以色列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阻力极大、挨骂甚多,他也在所不计。正是由于信守诺言,特朗普的那些“铁粉”们越来越坚定地支持他;他们最满意的,就是特朗普严格“遵守竞选承诺”。
再次,他对自己多年来形成的一些理念非常坚持。不管对错,不管多少人反对,都很难令其回头。最典型的就是他对贸易逆差的看法。几十年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特朗普就明确提出,那些对美保持贸易顺差的国家是在“占美国的便宜”,必须彻底改变那种状况;今天他在贸易上对中国、欧盟、日本以及北美邻国加拿大、墨西哥等的全面开战,正是在兑现自己坚持了几十年的这种理念。
第四,为了美国、特别是为了拥趸他的那些选民的利益,特朗普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包括一些看来明显背信弃义的非常规手段;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实现“美国优先、美国第一”,他不惜跟任何国家和任何人撕破脸,不惜把美国的国家信用和个人的脸面抛在脑后,不怕被国内的精英和主流媒体骂个狗血喷头,也根本不顾及盟友的反感和疏离……
这就是作为美国总统的特朗普。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执着追求美国和美国民众利益的执政者,是一位极其坚持自身理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总统,是一位把几乎所有传统道德伦理和社会准则置之脑后的国家元首……
当然我们也看到,由于美国的政治制度比较健全,特别是对权力的制衡机制比较完善,特朗普尽管非常希望为所欲为,但是在美国他根本没有可能如愿以偿。他的政府内部有高官敢于对他违背国家利益的指令直接抵制、或者“阳奉阴违”、“偷梁换柱”;众参两院制订的法案,常常起到制约这位总统的权力、阻止他那些非理性行为的作用;联邦法院和各州法院有时也会做出阻碍总统某些“疯狂”计划实施的裁决……
另外,新闻媒体的监督和“丑闻披露”,以及自由出版的图书,也都对特朗普形成了明显的制约。想拥有至高无上、无人能够制约的权力,想唯我独尊、随意地为所欲为,在美国这样的国家,是包括总统在内的任何人都根本不可能做到的——这也是特朗普当政这一年多来最恼火的事情……
正是因为具有健全制度的制约和保证,特朗普甚至比他更缺乏经验、更加不堪的人物担任总统,都不可能使美国陷入类似我国文化大革命那样巨大灾难的泥潭。这也再次证明了一个真理——制度比人强。
由于特朗普的这些人格特征和执政理念,他上台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就已经把全球经济和政治搅得鸡犬不宁。美国问题专家、南京大学教授朱峰说:特朗普的政策和价值理念代表了美国再度兴起的民粹主义政治思潮,其核心是经济民族主义、白人优先主义和美国至上主义。特朗普不仅折腾美国,更在折腾世界;不仅在撕裂美国,更在撕裂世界……在全球政治遭遇的“特朗普困境”中,大国关系的对抗性显著上升,中国越来越被视为美国最大的战略对手……
面对具有如此秉性、如此咄咄逼人的特朗普,我们在中美贸易战和接踵而至的金融战、新冷战中何去何从,如何尽可能避免失误,有理、有利、有节地沉着应对,值得引起执政者和国内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足够重视。
2018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