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赵晓一篇谈基督教和市场经济的文章,感觉相当不错。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缜密的思考,对基督教与比较规范、比较"干净"的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作了通俗而又深刻的分析。
对于为什么要搞市场经济,作者没有从"配置资源"等"宏大"的概念出发去论述,而只是通俗地写道:是因为市场经济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叫人不偷懒。计划经济坏就坏在没有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而在自由市场的制度下,懒人是没法活的。市场经济会逼着大家去竞争,所以它是一个有效率的经济制度。
但是,市场经济叫人不偷懒,却不能叫人不撒谎、也不能叫人不害人。这使得市场经济中存在一种危险,就是它有可能造成一种很坏的状况:诱使人们勤奋地撒谎、勤奋地害人,不择手段地谋取财富。
尽管市场的反复博弈可以减少撒谎和害人的行为,法律的严惩也有利于交易行为的规范;但是,在信息不完全、不对称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反复博弈和法律惩罚去求得市场行为的规范,不仅做不到,而且成本极高……从某种角度看,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就陷入了这样的困境。在许多国人的心目中,似乎市场经济就等于发财,而发财是可以不择手段的……正是这种"市场伦理",导致不靠劳动创造财富,靠官商勾结、恶意转移社会财富的方式致富,和在市场交易中不讲诚信、靠坑蒙拐骗致富之类的行为司空见惯、比比皆是。
赵晓认为,造成此类意识和行为盛行的原因,在于相当多的国人缺乏一种信仰:不信神,不信鬼,不信天命,不信末日审判,当然更不信天堂地狱……什么都不信的人,只能信自己;而只信自己,意味着自己做一切事情都是可以的,撒谎骗人害人坑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赵晓对"有教堂的市场经济"是这样分析的: 不能否认总去教堂的人中间也有骗子,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去教堂绝不是吃饱了撑的,作为教徒,他们的的确确是怀着虔诚的信仰进出教堂的。孔子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点一般人难以做到,因为一般人都不是君子。相比之下,总是进出教堂的人,倒是比较容易遵守基督教倡导的财富操守和准则。其中的秘密在于:那些虔诚的清教徒,虽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热衷于积累财富的人,但是他们追求财富并非仅仅为了自己的私利,更多地是为了"荣耀上帝",并使自己死后可以进入天堂。这样的财富伦理,使得清教徒在追求财富时,目标和手段不再是分裂的,而是一致的。很难设想一个虔诚的清教徒会用撒谎和害人的方式去获取财富,因为那种行为不但不能荣耀上帝,而且恰恰是背叛上帝,必然会受到上帝的惩罚。清教徒既然相信取财必须有道,而且ー心想着为上帝而创造财富,自然就有可能成为"君子"……法律之剑加之上帝睿智的目光,显然要比单纯的法律作用要大得太多……获取财富的手段与目的的一致性,就是这样弥补了单靠市场所导致的不足……
赵晓的观察和分析,使我想到厉以宁教授的一些观点。那是1988年上半年,我在中央党校进修部学习期间,有一次北大的厉以宁教授应邀给我们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谈到经济运行的调节手段时,厉老师提出,除去行政调节、经济调节和法律调节之外,还需要有道德伦理方面的调节……我记得此前一年在北大中关园历老师家中聊天时,厉老师也跟我讲过同样的意思……
在我看来,市场经济要想正常、规范、有效地运行,要想对社会起到更加积极正面的作用,仅靠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一种多数社会成员认可并自觉自愿地去遵循的道德伦理;而要人们"自觉自愿"而不是"被迫"地去遵循,就必须有一种他们发自内心的真正的信仰;而这种信仰,必须是从善的、让人有所敬畏的……如何促使国人的内心产生这样一种信仰、并真正成为引领其言行的牢固理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2019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