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历史剧画大宰相:吉田茂的斗争》书影
谈到日本的变革,许多朋友首先会想起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发生在150年前,被认为是对日本近代史,甚至是对整个东亚的国际关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事件。而对今天的日本以及东亚国际格局而言,美日同盟是极其重要的存在。美日同盟的基础形成于日本战败初期的冷战时期。对于战后的日本而言,这是明治维新后一次新的出发。如何认识战后日本和美日同盟的起点,以及当中的变与不变?从思考当今东亚地区国际格局的角度来看,相比于明治维新而言,这个问题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而思考这个问题,在战后初期担任日本首相7年之久的吉田茂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
战后日本的吉田路线
《历史剧画大宰相:吉田茂的斗争》(日文名称:歴史劇画大宰相:吉田茂の闘争,以下简称《大宰相:吉田》)就是一部以日本战后初期为时代背景,从主人公吉田茂的视角出发,刻画当时日本政治生态的写实剧画(注:剧画,是漫画的一种写实性表现方式,画风较为严肃,更像是一种视觉文学。文中概括为漫画)。
《大宰相:吉田》的作者斎藤隆夫是日本著名剧画师,而负责解说评论的是长期担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政治秘书的早坂茂三。《大宰相:吉田》改编自户川猪佐夫的畅销纪实小说《小说吉田学校》,是《历史剧画大宰相》系列的第一卷,其他各卷分别描绘了鸠山一郎、岸信介、池田勇人、佐藤荣作、田中角荣、三武木夫、福田赳夫、大平正芳、铃木善幸、中曾根康弘等战后日本首相的政治光谱。之所以将吉田茂列为第一卷,正是因为吉田茂的战略是战后日本的起点。
吉田茂的战略被称为吉田路线(Yoshida Doctrine),被认为是战后日本一以贯之的外交战略,并受到了极高的评价(参见高坂正尧《宰相吉田茂》)。经济中心主义、轻武装、美日安保条约是吉田路线的核心内容,至今日本政坛仍没有人能够撼动吉田茂留下的政治遗产。
吉田路线的逻辑简单概括如下:在日本战败并被美军占领的严苛环境中,吉田茂认为支离破碎的日本在国力上具有很强的局限性,所以第一要务应当是恢复独立性和国民经济。为了快速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幅度削减非生产性的军费支出,轻武装路线便是最合理的选择。并借此弱化战前军部的影响力,将难以驯服的军人挤出日本政坛。但是,轻武装很可能导致无力自保,因此需要依靠美日安保条约获取美军的保护。同时,这样可以消解欧美国家的对日戒心,获得加入美国主导的自由贸易体制与美元秩序的资格,走向发达国家之路。
图 | 刻画美军占领日本的桥段
一般观点认为,日本有崇拜强者的文化,因此自愿屈服在美国脚下。吉田茂只是美国政策的执行者,并没有多少自主性。但是,正如吉田茂所言,“我们输掉了战争,但是要在外交中赢回来”。在极度受限的战败环境中,吉田茂不断对美国强调,日本要恢复主权,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美国必须要尊重日本的自尊心(参见中西宽《敗戦国の外交戦略――吉田茂の外交とその継承者》)。在吉田茂的战略构图中,日本绝不是简单的屈服,而是具有战略性的整合有限的资源争取自身最大的利益,而美国反而成为了日本利用的棋子。
美日同盟下各方的多重博弈
《大宰相:吉田》这部作品并没有对吉田路线大唱赞歌。相反,主要的着力点在于更为微观地刻画日本内部的政治斗争、美国内部的政治斗争以及美日之间的博弈。
早坂茂三在这部作品的卷首就已明言,“政治就是权力斗争,不是楚楚动人的少女般的祈祷”,“政治家不惜使用所有的奸计和谋略,追求大大小小的权力,执着于权力宝座”,“这是古今中外的定法”。因此,在这部作品中,对权力的执着似乎成了政治家的第一要义。一度谦让的币原喜重郎,一旦登上首相宝座,便不能审时度势,而是誓死保住自己的位置。曾许诺只是暂时接管政权的吉田茂在登上首相宝座后,便将许诺抛到九霄云外,不到最后时刻绝不放弃手中的权力。
这部作品细致地刻画了吉田茂的人物特征。他总是身穿传统和服,抽着高级雪茄,性格独断专行,在日本民众食不果腹的战后初期,他保持着贵族生活的格调。他思维清晰,英文流利,更愿意单独和盟军最高长官麦克阿瑟直接谈话,并对国际政治有着敏锐的洞察。外交官出身的他,在内政方面缺乏坚实的人脉,如何建立自己的人马是他日常思考的主题。他精于权术,有意在自己的得意弟子池田勇人与佐藤荣作之间玩平衡,使他们相互牵制(此后二人都担任了日本首相)。他用人不拘一格,对发言支持自己的青年政客田中角荣进行火箭式提拔(1970年代,田中任日本首相,对中日邦交正常化有重要贡献)。通过这部漫画,人们看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吉田茂。
图 | 刻画吉田茂贵族生活的桥段
不仅如此,这部作品还写实地刻画了美国内部的政治斗争。作者将美国势力分为四方,分别是驻日盟军总司令(GHQ)的麦克阿瑟,GHQ旗下的民政局,GHQ旗下的参谋2部,以及美国首都华盛顿。
麦克阿瑟在日本负责统筹全局,其第一要务是思考如何最有效率的控制、重建日本,以应对亚太局势的变化。麦克阿瑟对重大事件拥有极大的裁量权,但是并不是对所有事务都亲力亲为。
麦克阿瑟管理下的民政局是制定占领日本政策的核心部门,日本宪法的起草也主要是由民政局完成。民政局的成员多是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官员,倾向于社会民主主义,试图将日本的军阀、财阀解体,实现彻底的民主化。因此,民政局更支持日本社会党和民主党的革新势力,对保皇党的吉田茂充满敌意。作品中就描述了民政局策划打倒吉田茂的山崎首班工作事件。
同在麦克阿瑟管理下的参谋2部(即下图中的G2)主要由保守派军人组成,其意见与民政局对立。参谋2部负责谍报工作,出于冷战格局与对苏战略的考虑,参谋2部更支持吉田茂的路线,并试图说服日本加强武装。华盛顿的立场更接近参谋2部,主要也是从冷战格局思考日本的定位。但是,华盛顿方面的担心在于美军是否驻留日本,因为这与对抗苏联势力的问题息息相关。
图 | 刻画民政局与参谋2部对立的桥段
相比于日美两国各自的内部纷争,这部作品在日本与美国的博弈方面着墨并不多,主要焦点集中在吉田茂与民政局的斗法上。例如,前文提及的山崎首班工作事件,就是由民政局暗自策划,试图将吉田茂拉下台的小动作。其后,又因为日本宪法的修改以及如何缔结美日合约的问题,民政局与吉田茂都曾多次交锋。实际上,民政局曾恐吓日本当局,“我们正在户外享受原子能带来的阳光”(We are out here enjoying the warmth of atomic energy)。吉田茂知晓此事后的反应是,“GHQ?Go Home Quickly”。
吉田茂的应对更多的是绕过民政局,直接与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直接进行交涉。吉田茂凭借其外交官的职业素养与良好的国际感觉,与麦克阿瑟建立了较为深厚的信任关系。同时,吉田茂还派出亲信偷偷潜入华盛顿,游说美国中央的官员。这些细节在这部作品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苹果之歌》与战争责任
战后初期的日本,千疮百孔,民生凋敝。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多次提到了当时在日本老百姓当中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苹果之歌》。正如歌词所唱,“苹果啊,什么都不说。但是啊,苹果心里都知道”。在欢快轻松的乐曲下,日本的平民老百姓终于可以从军国主义和战争的高压中解放出来。作者试图倾诉,渴望幸福生活的老百姓,谁又希望战争的发生呢?
图 | 战后初期的东京车站
早坂茂三在这部作品的卷首语中回忆道,“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军国少年,从小就被教育要为天皇而死。战败后,当我听到皇族东久迩宫稔彦王在广播中教育我们,‘全体国民要一起忏悔’,顿时对皇族的丑态感到怒火中烧”。
早坂之所以愤怒,是因为日本皇族以及高层政要竟无人站出来为战争负责,反而将责任推卸到普通老百姓身上。到底谁该为这场战争负责?日本到底该如何才能走出战后?日本著名史学家雨宫昭一的分析一针见血。他认为,昭和天皇曾多次考虑过谢罪与退位以承担战争责任,但是麦克阿瑟出于冷战格局与有效控制日本的考虑,阻止了天皇的退位。
图 | 麦克阿瑟与昭和天皇
因此,一个没有在战败时承担自身战争责任的国家,不可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独立性(参见雨宫昭一《日本近現代史(7)占領と改革》)。那么,从这个角度而言,被高度评价并且至今仍然影响着日本外交的吉田路线将很有可能被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