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一个老人的去世,竟然牵连到如此多的人,一时间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微信圈刷爆屏:2018年10月30日,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逝世,享年94岁。
怀念、悲伤与哭泣,空前的充满了这个世界。这个最令人寒心而绝望的江湖,竟会因为一个老人的去世而空前的一致:纪念一个作家的去死。悲耶?喜耶?
想必,金庸是这个江湖里最幸运的人。
他的一生过得犹如他笔下的主角们,充满着勇气和智慧,还有红颜知己相伴,又有友人相助,更得高人指点,不受世俗羁绊,快哉随意,纵横多个领域,成就非凡。
在众多的成就当中,金庸的武侠小说尤为突出,也是其广为人知的缘由。他一生共著小说十五部,被称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独具特色,主角们品正行高,是道德之神的化身,朴实无华,大智若愚,常常在某种机缘之下,得到高人的点拨,练就超凡脱俗的武功,行侠仗义,却不慕虚名。他所刻画的人性,丰富多彩,许多人物形象令人过目难忘。他所描述的武功,变化莫测,云波诡谲,令人应接不暇。他所构建的情节,离奇古怪,引人深入,犹如魔盒——不见不休,匪夷所思。在小说的叙事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带着读者,进入一个神奇而迷人的世界,一直竭力奔向最后那个最激动人心的巅峰。令人废寝忘食,迷失自我,忘乎所以,甘愿沉沦,犹如吸食了精神海洛因。
当然,还有丰富的诗学、史学、佛学、道学、医学、堪舆学等等,包罗万象,令人叹为观止。以至于形成独具魅力的“金学”。不过,其小说中的学问也有不真实、不妥当和误解之处,他对道教的理解,就有偏颇。然而瑕不掩瑜,一个人能够在如此多的领域,皆有所成,蔚然成大家矣。
他未得诺奖,竟也成为诺奖的损失与遗憾。
以愚之见,因其作品家国情怀太重,而缺少应有的批判意识,缺少对国家机器的警惕与约制,难以为诺奖评委所青睐。然而,这也毫不影响其作品成为经典小说。不过,经历了改天换日和丧父之痛,去香港办报,尤其是封笔之后,转向评论,便有更深的反思与批判。
他的作品,影响的将不是一代人,而是无数代人,很多孩子因为他的小说而立志做一名侠义之士。当然,也有一些孩子,因为沉迷其中,而耽误了学习。他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还改变了很多人的梦想。他不仅构建了一个武侠的世界,还构建了很多人的梦幻空间。毫不夸张地说:要毁灭一个青年,就让他看金庸的小说;要成就一个青年,也让他看金庸的小说。
他自觉地为江湖立法:仁义道德与家国责任是江湖中永恒不变的原则。他渴望构建一个和谐而温暖的江湖。只不过,他笔下的江湖,一半是现实主义,一半是理想主义。而他所渴望的江湖,却未曾出现。大行其道的却是尔虞我诈、阴险歹毒、自私狭隘、唯利是图的江湖。在这个江湖里,人性百态纷呈,争斗不息、杀戮不止、残酷而暴戾,人人自危,众人相害,却无人安生,唯有超脱,方得一己之潇洒。悲哀的是,这样无序而混乱的江湖,却并没有随着老先生仙逝而去。
金庸虽逝,江湖仍在。
而此世所遗留的江湖,却唯独没有金庸的道义与原则,更没有法度与信约。漂浮的仍是狭隘、自私、贪婪与残酷,一湖江水,臭了数千年,却无法可治,还将继续遗臭下去,已成酱缸。
于是,他无法再撑下去了,已经苦苦等了94年,还是那一湖臭不可闻的江水。还不如归去,忘了吧江湖!
生若无可恋,死亦不可怕。
告别江湖,不仅是金庸一人之所为,而是众人之所愿。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人,纪念他,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成就,更因为人们都渴望一个干净而清新的江湖。一个充满自由、法度、正义、希望与爱的江湖,才是人之所欲也。
无此,活着也就少了一个有力的支点!
2018年10月31日星期三作于九一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