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业进:一份让你更好理解人类演化、社会运行逻辑的书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784 次 更新时间:2017-08-30 10:29

进入专题: 读书  

刘业进 (进入专栏)  


作者按:我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开设《公共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课程过程中,采取了教科书+“经典进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教科书内容和经典阅读汇报在期末考试中各占50%比重,取得较好教学效果。所采用的经典书目综合起来可以用“新政治经济学”来概括,它围绕的核心主题是——由理性(且遵循规则)个体互动如何形成合作秩序?


主要涉及经济秩序、制度与合作秩序的涌现、合作秩序中的政府、集体行动与公共选择、财政税收与公共支出、基因-文化共同演化等主要议题。这份书目区分初级水平、中级水平和高级水平三个专辑,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理解能力循序渐进选择阅读。这份书目对学习理论经济学和公共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考博具有很大参考价值;对于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公务人员也能够提供指导政策实践的深厚理论基础;对从事制度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专业研究者也具有很高参考价值。


Ⅰ.基础级著作选辑(7)


1弗雷德里克. 巴斯夏.《财产、法律与政府》,商务印书馆,2012.


非常难得的是,本书有哈耶克为其所写的序言。作为20世纪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哈耶克称巴斯夏是“天才政评作家”,“从来没有人用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就清楚地揭示了理性经济政策的关键难题所在,我还想加上一句,也为经济自由给出了决定性的论证”。巴斯夏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把自由社会,自由经济的真谛融入幽默风趣而又深刻的故事之中。巴斯夏对流行于那个时代的干预主义政策的种种谬见迎头痛击。


本书的第一章“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被本人列为公共政策评价六大准则之一。“在经济领域,一个行动、一种习惯、一项制度或一部法律,可能会产生不止一种效果,而是会带来一系列后果(间接后果和远期后果)”(巴斯夏2012:5)。巴斯夏提出一个判断好经济学家和坏经济学家的标准:坏经济学家仅仅局限于看到可以看见的后果;好经济学家却能同时考虑可以看得见的和那些只能推测到的后果。坏经济学家总是追求一些当下的好处(例如就业)而不管随之而来的巨大坏处;好经济学家却宁愿冒当下的小小不幸而追求未来的较大收益(巴斯夏2012:5)。


埃德蒙.伯克提醒人们,人们的理想高远但是目光短浅,为了眼前和直接的利益而放弃长期和间接起作用的好处,是许多经济政策的共同症结所在。巴斯夏用“破窗理论”、驳斥反对军队复原、征税、反对国家补贴剧院和高雅艺术、公共工程(以及通过公共开支在阿尔及利亚兴建公共工程以扩大就业)、驳斥对联接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中间商人的仇视、批判贸易管制、驳斥机器对就业的替代(诅咒机器的行为)、没有准备的信用扩张、驳斥“节俭的悖论”、驳斥“就业的权利和保障获取利润的权利”等11个故事,分析其中看得见的事实是什么、看不见的事实又是什么,借此阐述了他主张市场经济中自由贸易、自由契约和小政府的思想。例如巴斯夏用“破窗理论”抨击了财政政策所谓财政乘数的谬误(用今天的术语来解释的话)。有人说打破窗户是件好事,因为玻璃工有了工作,并一直传导到生产玻璃的原材料商。这样,从最初的打破窗户,引发对玻璃工的需求,传导下去,可以导致整个工业的发展。巴斯夏大喝一声,绝不会有这样的好事。因为看不见的事实被人们忽略了——因为这位店主在这件事上花了6法郎,他原本可以用这6法郎买一本书,或者买一双新鞋。没发生破窗这件事,他原本可以用这6法郎干别的事,一样有所谓乘数效应。运用财政乘数原理,许多人甚至论证战争破坏有利于经济增长。巴斯夏雄辩地指出,破坏、损坏和浪费并不增加国民就业,换言之,破坏并不是有利可图的。


毫无疑问,巴斯夏反对那些鼓吹战争和地震灾难能增加就业的激进凯恩斯主义陈词滥调。巴斯夏幽默诙谐地用经济学寓言“蜡烛制造商关于禁止太阳光线的陈情书”,讽刺说,应该禁止房子上安装窗户,因为蜡烛制造商的繁荣会带给所有人好处。巴斯夏早在奥地利经济学派论证自由贸易之前,就看到国际贸易就是国内贸易,因为“交换,与财产权一样,乃是一项自然权利”。在用最通俗易懂的故事揭示深刻的经济学道理方面,巴斯夏真不愧为一个天才。


2刘军宁.《保守主义》,东方出版社,2015(第三版).


刘军宁是我的好友,他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现在是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军宁兄出版了《保守主义》《共和、民主、宪政》以及编辑出版了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声誉卓著的《公共论丛》7卷本。《保守主义》一书通俗而深刻地阐述了当今时代主要政治哲学思潮之一的“保守主义”。军宁兄强调保守主义到底保守什么,他的回答是:自由与传统。


同时,在保守主义那里,自由的孪生兄弟是“秩序”,自由高于秩序,但自由离不开秩序,离开秩序便没有自由。书中作者指出,存在于道德秩序中的规则是漫长的人类文化演化出来的经验与智慧积累,尊崇它是自由得以保存和扩展的必要条件。存在一个伟大的存在之链,从物质世界的结构、到有生命世界,到人类世界,存在一个漫长而精巧的秩序的旅程,保守主义看到了存在之链在人类世界的显示,并对文化传统保持敬畏。保守主义有它独特的信条和特征,它们是外在的超验性秩序、社会连续性、社会连续性、传统、审慎、多样性、不完美等。


在本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伟大的保守主义先知和保守主义之父埃德蒙.伯克,如果你暂时不能阅读伯克的原著,可以从本书中对伯克略知一二。有一种说法,凡是喜欢阅读伯克著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聪明的。本书还对人、政治、财产权、秩序、权威、传统与改革等政治哲学核心主题进行详尽讨论,最后本书分析了“保守主义在中国”这个略显尴尬的话题。走进刘军宁,走进埃德蒙.伯克,你会变得聪明起来。

3伦纳德.里德(Leonard E. Read).《铅笔的故事》


本文原题“I, Pencil”刊于经济教育基金会(the Foundationfor Economic Education)出版之Freeman杂志1958年12月号上。作者(1898-1983)于1946年创立经济教育基金会并担任主席至去世。“I, Pencil”是他最著名的文章。(可以在新浪微盘上搜索到本文)


这是一篇介绍市场机制如何运作的短小精悍文章。作者通过介绍一支简单的铅笔(它由木头笔杆、炭铅笔芯、铜冒、橡皮擦、油漆构成)的前世今生,说明一个超出你想象力的复杂过程:成千上万人——他们在不需要任何中央控制者指挥命令的情况下把铅笔生产出来。这靠的就是神奇的市场机制。我们看看米尔顿.弗里德给这篇文章写的导语吧:


伦纳德·里德引人入胜的《铅笔的故事》,已经成为一篇经典之作,它也确实是名副其实的经典。据我所知,再也没有其他的文献像这篇文章这样简明扼要,令人信服地、有力地阐明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在没有强制情况下合作的可能性——的含义,也阐明了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强调分立的知识和价格体系在传播某些信息方面的重要性的含义,而这些信息将使个人毋须他人告诉他们做这做那而自行决定做可欲的事情。我们曾经在我的电视专题节目《自由选择》中引用过伦纳德的故事,也曾经引用他的同名著作来阐明“市场的力量”。我们概述了这个故事后接着说:“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生产铅笔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是因为自己想要一支铅笔而去干自己的活儿的,他们中有些人从来没有见过铅笔,也从来不管铅笔是干什么用的。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仅仅看作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办法,而我们生产这些商品和服务,则是为了获得我们要用的铅笔。每次我们到商店购买一支铅笔,我们都是用我们的一丁点劳务,来换取投入到铅笔生产过程中的成千上万人中的每个人提供的极小量的一些劳务。”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铅笔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没有一个人坐在一个中央办公机构对这成千上万的人发布命令。也没有军警来执行这些无人发布的命令。这些人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讲着不同的语言,信奉着不同的宗教,甚至可能彼此憎恶,——然而,所有这些差异,并没有妨碍他们合作生产一支铅笔。这是如何发生的?亚当·斯密在两百年前就给了我们答案。


《铅笔传奇》是典型的伦纳德·里德式的作品:富有想象力,朴素而意味深长,洋溢着对自由的热爱,这一切贯穿在伦纳德所写的一切著作或所做的一切活动中。跟他的其他著作一样,他并没有试图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或如何管理自己。他只是试图增进人们对他们自己及其生活于其中的制度的理解。这就是他的基本信条,是他在长期服务于公众——不是政府公务员性质的公共服务——的岁月中一以贯之坚持的信条。不管遭遇何种压力,他都坚持自己的信念,而绝不在原则问题上妥协。正是这一点,使他在早年能够引人瞩目地坚守人的自由需要私有产权、自由竞争和严格限制政府这样的基本理念,而后则使这种理念广为传播。


4、5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选择——个人声明》,商务印书馆,1982;《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2004.


这是两本姊妹书。作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76年),是20世纪著名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多次来到中国,据说他影响了邓小平的改革思想。


《自由选择》的核心思想认为只有市场制度与自由是兼容的制度,而所谓自由——总是选择的自由,由于人为等原因导致没有选择的状态便是没有自由。经济自由是核心的自由,没有经济自由就没有政治自由,任何社会经济自由的丧失必然伴随政治自由的丧失。弗里德曼在本书中用一个现代经济学家的语言阐释和重写了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同时,建设和维护一个自由社会,主要的问题是如何确保赋予政府的强制力量只用于维护自由而不是变成自由的威胁。据此弗里德曼详尽地阐释了政府的四个职能,保护国民免受外国人或国内自己同胞的强制;建立警察和严正的司法机关(仲裁冲突);建设必要的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保护没有责任能力的社会成员。在政府职责的每一个方面,弗里德曼都对政府可能的滥权提出了警告,他心仪的政府是法治下的有限政府。


在《资本主义与自由》中,弗里德曼通过前两章的经济自由、政治理由和自由社会中的政府理论阐释,将其运用于货币、国际贸易、财政政策、歧视、垄断、工会、职业证照、收入分配、社会福利政策、减少贫困等具体政策领域,审视这些应用领域如何侵蚀了自由以及如何操作才是与自由兼容。例如,在教育领域,弗里德曼创造性提出了“教育券”制度的设想。


6詹姆斯.C.斯科特.《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斯科特是耶鲁大学政治学和人类学教授,曾任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著述颇丰。目前引进中国的还有《弱者的武器:农民的日常抵抗》,《农民的道义经济》。在《国家的视角》中,作者提出一个分析政府大规模工程为什么总是巨大灾难和最终归于失败的理论框架,有四点因素:


第一是政府试图再造社会的国家简单化,表现为对自然和社会的全方面控制和管理。第二是极端现代主义意识形态,表现为把科学方法简单挪用到对人类社会生活自身的组织上,热衷所谓“社会工程”。极端现代主义还体现为以几何上的标准化来规划城市和村庄。第三是独裁主义国家。它有愿望和能力来把前二者的设想变成现实。第四是软弱的公民社会,由于缺少抵制前三者的能力而被迫接受。作者成功运用这个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苏维埃集体化、坦桑尼亚的强制村庄化、清晰和简单化农业等世界各地的灾难案例。本书是一个掌握了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学家利用其人类学家的训练系统分析和检验自由是如何被极端现代主义破坏的杰出典范。


7理查德.道金斯.《盲眼钟表匠》,中信出版社,2014


作为经济学者,我为什么推荐这本生物学著作呢?那是因为这本书所讲述的道理具有一般性,这就是“演化的逻辑”。演化的逻辑讲述的就是演化机制。钟表匠是创世主的隐喻,在本书中,作者将它转喻成“演化机制”。演化的逻辑不仅在生物学中呈现,在语言、道德和经济系统中同样呈现。而演化的逻辑讲的最清楚的,不是经济学家、语言学家和道德哲学家,而是演化生物学家。本书的作者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是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学教授,他的两本书震惊了世界,就是本书和《自私的基因》。本书有大陆译本,也有台湾译本,最好看台湾译本。台湾译者王道还说,本书是“正宗演化论”,也就是坚持自然选择导致适应作为生物演化的核心机制。


本书道出一个很难被直觉把握的道理——“无设计师的设计”。在呈现出秩序的地方,背后一定存在一个设计者,这是我们的理性思考告知我们的,可是这个假设一定成立吗?不一定。道金斯在本书中用英国著名神学家William Paley在其著作《自然神学》中的一个故事说明这个道理。《自然神学》的开头讲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荒野上走,要是被石头绊了一跤,这时要是有人问我那块石头怎么会在那里,我也许会回答:“它一直在那里!”即使我知道它不是,这个答案也不容易被证明是荒谬的。但是,要是我在地上发现了一个钟表,要是有人问我那个钟表怎么会在那里,我就不会以同样的答案回复了,“据我所知,它一直都在那儿”。理性告知我们,钟表一定有一个设计者和制造它的工匠。可是神父的问题是,动物的眼睛远比一个人类制造出来的钟表来得复杂得多,那么是谁设计了动物的眼睛。以眼睛为例,眼睛是一台高度复杂的光学仪器。在视网膜下有300万个神经节,而在光子透过神经节细胞后进入的视网膜上则有1.25亿个感光细胞。这一切是谁设计的呢?——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大自然中的盲眼钟表匠,“设计”整个生物世界。


Ⅱ中级著作选辑(6)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2.


亚当.斯密被称为现代经济学家之父,他的《国富论》(本书简称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成为他的成名作。在本书中,斯密提出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根源是分工,因为分工有三大好处:专于一业,熟能生巧;节省工作转换的时间;新工具和新技术的发明。同时斯密还提出著名的“斯密定理”——分工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如果想要深化和扩大分工,就必须扩大市场范围。在斯密的理论中,存在一个这样的因果逻辑:私人财产权,产权的交易产生价格信号,基于价格信号的分工导致财富的涌现。此外,在本书中和他的道德情操论中,斯密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即市场中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时(开明自利,理性自利,不损害他人利益上的自利行为)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无意中却导致整个社会福祉的增加。芝加哥大学的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勒认为《国富论》中也有一些错误的观点,如劳动价值论等,因此斯蒂格勒说,《国富论》只需看有关分工的前三章即可。我们认为,把斯密的分工理论和“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掌握好,就掌握了经济学的核心道理。不过,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论述散见于《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各处,不低于6处,需要认真细致阅读才能发现。


2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社会主义——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原书出版于1922年,这本书曾经一度震撼了哈耶克,从而激励哈耶克从一个费边社会主义者转变为一个探索和捍卫自由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家。作者米塞斯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自门格尔、维塞尔、庞巴维克以后的第三代代表人物,通过他的私人研讨班启发了无数青年才俊走上学术道路而成长为学术领袖,如经济学家哈耶克,社会学家许茨。米塞斯留下的名著有《货币和信用理论》《人的行为》等多达19卷本。在本书中米塞斯论证了,分工是人类永恒的现象,分工和交易是人类合作的主要方式。企业扩大规模和范围并不总是导致节约,而是存在一个组织成本和规模经济的权衡点,这也许对70年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科斯的企业理论提供了启示。


米塞斯原创性地发现了中央计划经济中理性的经济计算(从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不可能的,因为社会主义禁止拥有私人财产、禁止贸易,从而价格信号无从产生,消费者和生产者凭借的指示信号消失了,利润法则(盈亏法则)无法起作用,“没有企业家对利润的追求、地主对地租、资本家对利息、工人对工资的追求,整个机制的功能成功发挥是不可能的”。正是由于米塞斯的挑战,中央计划经济的倡导者和追随者开始认识到理性经济计算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挑战性问题。后来,米塞斯的学生哈耶克加入到1920年代的“社会主义经济计算”大论战,把经济学的核心议题重新拉回到正确的轨道。米塞斯驳斥了“劳动价值论”,因为劳动价值论忽略形成价值的除了劳动以外的其他要素:物、土地、供需状况,此外,劳动价值论忽略了劳动是异质的,劳动力之间质量存在差异,人与人之间天赋、能力和技艺差距极大。价值只能按照创造者和发现者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米塞斯早早发现作为管理者的经理和企业家的根本不同之处,重要的是企业家“每天都面临解决新的问题”,承担来自环境的不确定性。


在哈耶克阐述自发秩序理论之前,米塞斯就明确地说过,“社会秩序并非出自我们之手,我们没有足够的智慧去设计它,……我们部分地学会了理解它”。在米塞斯看来,社会主义“源于仇恨情绪”,它“唤醒人类心中的邪恶”,彻底消灭社会合作机制——“破坏是它的本质”,所以社会主义乃是一种“破坏主义”。


3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中信出版社,2012.


这是道金斯的经典著作(1989)。道金斯的作品有一个特点,就是看过以后永远也忘记不了——因为他提出了一种新的世界观。本书虽然是一本畅销书,但却仍然为演化生物学作出原创性贡献。本书是一本阐释了演化机制,特别是,道金斯把演化机制中的选择单位明确还原到基因层次,而不是人类个体、种族或民族国家。自然选择在基因层面操作,这是道金斯的基本论点。本书是对群体选择的反驳,也是对个体选择的辩护。一个关键性的论点——道金斯阐述一个“复制者”与“载体”区分的分析框架,我们身体里面的基因是“复制者”,而按照基因蓝图“建造的”的我们的身体本身则是“载体”。载体会一代一代更替,而基因则长存下去,所谓“不朽的基因”。


这本书需要谨慎阅读。在道金斯为他的书出版30周年的简介中说道,“我第一本书的一个外国出版商坦言:阅读这本书以后,他失眠了3天,被书中所传达的冷酷无情的信息而深深困扰。一个偏远乡村的教师写信责备我,因为一个学生读完书以后含泪找到他,说这本书使她的生命变得空虚而无意义”。然而,道金斯接着为自己进行了辩护。他说,我们的生命被其他更密切、更温暖的人类理想与感觉所控制。指责科学剥夺了生命赖以值得生存的温暖,实在是多么荒谬的错误,这与我本人及其他科学家的感觉截然相反。


4德索托.《社会主义:经济计算与企业家才能》,吉林出版集团,2010.


本书的翻译者是朱海就教授,因此翻译质量是可靠的。本书作者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新秀,多个奥地利学派前辈为本书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参考。德索托为“社会主义”下了一个他自己的独特概念:即对人的自由行动(特别是企业家才能的行使行为)进行系统性的、侵略性的阻挠,换句话说,是制度性的强制,因此本书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学也就是一套有关制度性强制的经济理论。只有企业家才能才可能产生理性的经济计算,而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家才能被取缔,取而代之以计划机关的系统性强制,而系统性强制不可能从事理性的经济计算。本书以严谨的基础理论研究得出了看似惊人的结论。


我们可以从本书找到一些惊人的结论和洞见,例如无处不在的企业家才能,企业家才能具有根本的创造性特征,这可以说是对不确定性世界的一种人类进化适应;对社会工程思维的否定;对斯大林式社会主义的尖锐批判;劳动时间为何不能作为经济计算的尺度;对市场社会主义的否定等等。


5、6柯兹纳(Israel M. Kirzner).《竞争与企业家精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市场过程的含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市场过程的含义》(The Meaning of Market Process)一书秉承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传统,又发展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本书的副标题“论现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发展”界定了全书论述的范围,而主标题《市场过程的含义》则道明其论述的主线为市场过程及其相关理论。柯兹纳强调,本论文集既是对经济理论的现代历史、也是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当代复兴的一个贡献。作者在论文集中梳理了奥地利学派的学术史研究成果,剖析了奥地利学派的市场过程观以及与之相关的主观主义方法论。


一些学者认为,奥地利学派的主观主义方法论从根本上来说,与主流经济学主张存在市场均衡倾向的观点无法调和。对此,柯兹纳明确表示反对。他认为,逻辑一贯地加深奥地利学派的认识,不一定要否定主流经济学的主旨(即将市场结果理解成倾向于根据资源约束情况反映消费者的相对偏好),而只需强调主流经济学的这些结论只有通过引入奥地利学派传统的主观主义思想才能得到自恰的捍卫。也就是说,柯兹纳试图在奥地利学派的非均衡论和主流经济学均衡论之间铺设一条桥梁,因此,他虽然坚持非均衡论,反对主流经济学中的均衡论,但认同主流经济学的市场“可均衡性”观点,不认同可实际上达致均衡。正是这种对“可均衡性”的认同,铺设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之间的桥梁。这种“可均衡性”意义重大,不等同于达致均衡本身。可用来正确理解这种“可均衡性”以及“均衡化”过程的理论,就是奥地利学派的市场过程理论。



高级著作选辑(15本)

1Armen A.Alchian. Uncertaint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0


《不确定性、演化和经济理论》,本文是演化经济学的奠基性经典之作。本文作者阿尔钦(Armen A. Alchian),与科斯等并列的产权经济学创始人,张五常之师。张五常在文章中多次提到阿尔钦。


文章的主要论点是: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确定是我们自己创造了成功,还是我们恰好适应了经济系统的规则而被经济系统选择接纳从而赋予了成功。我认为这并不是完全剔除了经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而是从更一般的角度探讨了不同机制下(经济系统)具有不同的决胜准则罢了。


2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作者罗尔斯是20世纪知名度最高的哲学家之一,长期执教于哈佛大学。本书中,作者基于契约论论证了自己的正义论体系(同时作者也参考和部分利用了边沁、密尔以来的功利主义理论)。与休谟强调广义财产权的保障(“生命、财产与自由”)即正义不同,作者的基本思想是“公平即正义”,他有一本书的书名即“作为公平的正义”。


首先作者构造一个契约平台——无知之幕,即过滤了个人出生、天资、阶层等背景信息的假想契约环境,在参与共同体契约的个体不知道这些背景信息的前提下就未来理想的正义社会基本规则充分商议,反思平衡,达成如此正义规则:正义原则Ⅰ.平等自由规则。即所有人在基本权利(所有基本权利列举项和未列举项构成“自由”)平等拥有。这一原则简称自由绝对优先原则。正义原则Ⅱa.机会均等原则。政治和经济机会向所有人平等开放,特别是获取公职的机会向才能平等开放;Ⅱb.差别原则。差别应该如此设置,以使得社会最少受惠者处境利益最大化,又称“最大最小原则”。特别是,罗尔斯强调以上正义原则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词典式排列”关系,即优先满足排列在前的正义原则,接着满足第二,第三原则,位置不得僭越,即Ⅰ>Ⅱa>Ⅱb.


值得指出的是,罗尔斯虽然作为当代政治哲学巨擘,但其巨著一发表立即招致另一政治哲学巨擘也是他在哈佛大学的同事诺齐克(R.Nozick)的批评,其批评之作也是当代政治哲学巨著《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此书建议大致浏览即可,有选择性阅读重点章节,无需详尽阅读全书。


3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2013年修订版)

作者哈耶克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本书首次出版于1944年,改写了20世纪人类历史进程。二战即将结束之际,哈耶克一方面看到他所在的英国和整个西方世界政府干预思潮高涨,另一方面前苏联的中央计划经济得到很多知识分子的支持,二战结束之际许多国家走向独立,何去何从,是按照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走市场经济道路,还是按照前苏联的指引走计划经济道路,对于各国是一个根本抉择,知识界普遍看好政府干预甚至全面的苏联斯大林式计划经济,哈耶克此时发出孤独的呐喊,吁请人们看清,如果走向计划经济,那是一条通往奴役的不归之路。


本书的发表并没有给作者作为一名职业经济学家在圈内带来声望,相反,芝加哥大学正统经济学家反而批评哈耶克写了如此一本通俗的宣传小册子,有损其作为职业经济学家的声望,从而影响了哈耶克在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求职,后来哈耶克转而赴任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教职。


4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与哈佛大学著名哲学家罗尔斯1971年出版的经典巨著《正义论》比肩的,就是同为哈佛大学哲学家的诺齐克3年后出版的《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这两本著作是当代政治哲学影响最大的两部经典。


诺齐克是自由至上主义者、最弱意义国家的倡导者。诺齐克强调“人是目的,不是工具”的康德信条,强调权利的首要性,权利是可能产生冲突的个体之间的“边界约束”,认为再分配福利政策不可避免侵犯到个人权利。权利都是属于个人的,它不属于集体,国家没有超越个人权利之上的权利。诺齐克用六个步骤证明了最低限度国家如何从自然状态演化产生,中间不会侵犯任何人的权利因而是道德的,但超过最低限度国家的任何再分配功能的国家都可能沦为不道德的。


针对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诺齐克提出著名的“资格理论”的正义论。资格理论的核心是“持有正义”,它由三个部分组成,持有的最初获得,或对无主物的获取;持有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转让;对最初持有和转让中的不正义矫正,分别对应获得的正义、转让的正义、矫正的正义。持有正义的一般纲领是:如果一个人依照获取或转让的正义原则或依照对不正义的矫正原则对其持有是有权利的,那么,他的持有就是正义的;如果每个人的持有都是正义的,那么持有的总体(即所谓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就是正义的。诺齐克反对“分配正义”,因为任何分配正义都是模式化的,而任何模式化都不可避免地需要持久地干涉人们的产权。在最低限度的国家,以此为平台,人们可以组建自己喜欢的各式各样的可以自由进入退出的乌托邦,而国家不过是一个容纳各种共同体(每一个共同体都是一个按照人们意愿组建的乌托邦)的乌托邦框架。


5迈克尔.波兰尼.《社会、经济和哲学》.商务印书馆,2006


迈克尔.波兰尼、波普尔和哈耶克被称为20世纪自由主义三巨头,他们的著作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历史进程。波兰尼本是一名物理化学家,一次偶然机会访问了苏联以后,发表了一系列自由主义的经济学、政治学和哲学著作,如《自由的逻辑》《科学、信仰与社会》《人的研究》等。此外,波兰尼还有一本极具原创性的《个人知识》。波兰尼最有原创性的理论是“缄默知识”,即“我们知道的比我们说出的多”。


作为一个理论应用,波兰尼论证中央计划经济的不可行性超越了米塞斯的价格信号缺失和利润法则无法运行,或哈耶克的分散知识收集利用之取缔等理由,波兰尼的理由是,一个特定的头脑可以从事的控制范围必然是有限的(适合一人控制的幅度大约是5个下级),由此可知,前苏联根本不可能存在什么“中央计划”这回事,所有的中央计划经济都是“装扮的计划经济”。苏联的“纯正”计划经济尝试是在1920年的最后六到八个月期间进行的,结果损失惨重。波兰尼说,“我相信苏联的统治者比其他人更熟知真正的中央计划的不可能性;他们很清楚,但是缄默不语”。“战时共产主义”尝试的大失败连同各种异议声音和愤怒依然被五年计划这样的外衣掩盖着。不仅如此,“在五年计划喧闹声的掩护下,政府继续静静地尝试增补一个又一个商业经济机制。逐渐地使经济操作完全商业化了。亚当.斯密一定会对这种‘看不见的手’的奇怪回归惊诧不已,这种双重的不可见——是精心掩饰的‘社会主义’的成功奥秘”。——全面的计划是对自由的大规模毁灭,在文化领域、科学研究领域、经济领域等一切领域,可是这种由一个中心来整合国家的全部文化和经济生活的思想(这就是极权主义)对当代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它迷惑了所有智慧、活力和有远见的头脑,并使他们轻视传统的个人自由。


6詹姆士.J.布坎南.《宪法秩序的经济学和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8


布坎南因为创立公共选择学说获得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书中,作者明确提出经济学研究需要一个范式转换,即用“交易范式”取代“最大化范式”,而布坎南提出的“宪政经济学”就是这种新范式的经济学。


某种程度上,经济学就是“交易学”。在宪政经济学中,布坎南捍卫方法论个人主义,将其作为宪政经济学的基本立场,但是做了扩展,那就是理性选择不仅是约束条件下的选择,还包括对约束条件的选择,通俗地说,即不仅仅在既定游戏规则下选择自己的策略,还包括对游戏规则本身的选择。规则约束,不仅仅是针对个人的,也包括约束集体的规则,例如约束政府的宪政规则。布坎南严格区分了结构和结构之内的经济运行;游戏规则和游戏规则内的玩法;过程和终局状态。经济学的中心议题是人们互动的结构、互动过程而不是任何假想的完美的终局状态。经济秩序就是一个人际互动结构,所以“经济无目的”,有目的的是在结构中的互动的无数具体个人,据此任何所谓“国家的目的”都是荒诞的。经济结构规则的核心要素,在布坎南看来就是私人财产权、契约自由、强制执行契约、自由准入等。由于宏观经济学通过一些加总的变量来观察经济,强调如何引导经济学达到更加令人满意的总量目标水平,完全忽略了结构问题和交易范式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布坎南认为宏观经济学无论高级版本的还是低级版本的,“本来都无需诞生”。理解经济学的交易范式,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7·8埃德蒙.伯克.蒋庆、王瑞昌、王天成译.《自由与传统》,译林出版社,2001(修订版);《法国革命论》,商务印书馆,1998(第一版).


本书是保守主义之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的作品选辑,是由密歇根大学的两位教授选编而成,在每一个主题前面都有选编者写的一个简短提要,读者可以通过提要了解每一主题下所选编内容的大致内容。本书主要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王瑞昌教授翻译完成,阅读此书有不懂的同学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条件直接向王老师请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前面有一篇选编者所写的精彩导言,通过这篇导言,可对伯克保守主义思想略知大概。伯克在本书中为贵族辩护,不过伯克为之辩护的是“自然贵族”而不是“世袭贵族”。自然贵族是一个社会中那些具有美德、智慧和担当的精英。伯克为当时的美洲独立辩护,痛斥黑奴贸易,谴责英国在印度的腐败和蹩脚的管理。伯克为自由和正义而战斗,谴责法国大革命的暴徒。伯克认为法国大革命是财产权的敌人,因为革命者虢夺贵族阶层的财产,然后又把财产送到那些最心狠手辣的攫取他人钱财的人手中。


伯克是最早抓住了法国大革命本质的人,他是一个早熟的“法国大革命的反对者”。但是伯克并不总是为既定秩序辩护,如果暴政发展到极点,那么伯克主张人们诉诸自然权利将其推翻。伯克审慎地支持这样的革命:只有在革命符合道德法则而不是背离道德法则的情况下,才有理由诉诸革命。据此,伯克支持美国革命和英国的光荣革命,将其与法国革命严格区分开来。对那些试图焚毁一切,以便在灰烬上建立全新社会的企图,伯克一直保持最大的警惕。伯克是理性的守护者,它反对的是唯理性主义,是那种从先验的或设定的前提推导出整个观念体系的做法,在伯克看来,真理存在于具体的经验中,社会原则必须建立在社会经验之上。


伯克为宗教辩护,反对无神论者。在驳斥法国革命的雅各宾主义者时,伯克说,“你们的独裁者们是用恐怖手段来统治的。他们知道,谁畏惧上帝,谁就对别的东西无所畏惧。于是,他们就把那种唯一能够产生勇气的畏惧从头脑中斩草除根”。法国革命中走上前台的雅各宾主义就是极权主义。伯克发现,雅各宾主义政府管得太多,它的手伸向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甚至干预了家庭。从革命的那一天起,法兰西就成了一切政权中最彻底、最专断、最有效的政权。迄今为止,地球上绝无仅有……任何具有独立性的东西都不能与这个共和国相容。这样,伯克实际上发现了极权主义在18世纪的源头。


9柏格森.《创造进化论》,商务印书馆,2004


本书是一本研究演化的基础理论著作,目前又出版了一个译林出版社的新译本。本书包括四章内容:生命的进化;生命进化的不同方向;生命的意义;思维的摄影机机制与机械论错觉。


在柏格森迄今为止权威性的著述《创造进化论》的叙述中,他创造出了惊人宏伟的诗篇、具有广博视界和持续力度的宇宙进化论,而且并未忽视一种严密的科学术语。世界被两种相互冲突的趋向所创造。其中物质在其意识中展示了下降的运动;第二种则是具有固有的自由情感和永恒创造力的生命,它不断地向知识的见解和无限的视界趋进。这两种因素相互混合,彼此制约。这种联合的产物在不同的水平上分支。首先的基础差异见于植物和动物界之间,非动的和运动的有机活动之间。植物借助于阳光储存了从惰性物质中抽取的能量。动物则免除了这种基本努力,因为它可从植物摄取已经储存的能量并据需要同时、均衡地释放爆发力。在较高的阶段上,动物界在损害动物界的状态下维持生命,能以这种能量的聚集,强化自身的发展。如此,进化之道变得日益多种多样,其选择绝非盲目为之。本能随着器官的利用而产生。理智的胚胎期也已存在,但对本能而言智能仍是劣等的。本能、情感和理性乃是人类的三大适应,柏格森对本能的强调有一定的道理,但难免有轻视理性能力之嫌。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解释了诸如眼睛、意识等复杂事物是如何进化而来的,就像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和《盲眼钟表匠》一样,本书颠覆了人们的直观视角对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理解。


10哈耶克.冯克利译.《致命的自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哈耶克终身最后一本著作,可称之哈耶克的“盖棺定论”之作。在本书中,作者论证了中央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行的最终极原因,那就是理性致命的自负。在本书中,作者系统地阐述了他初步发展出来的“文化演化理论”,并提出颇受争议的“群体选择”理论,把“群体选择”理论用于解释制度和“自发秩序”。


注意本书的副题为“社会主义的谬误”,因此被称为对社会主义设想的最终判断。从1978年到1985年,他积极地为写作《致命的自负》作准备,他在写作期间写给别人的一封信中曾说,他觉得,这本书可能是他最重要的著作。哈耶克最初设想《致命的自负》将是他毕生研究社会哲学的一个总结。年轻的时候,他就注意到了价格的信号传递功能和“知识分工”(对应于传统理论中的“劳动分工”)对于指导生产活动的致关重要性。在著名的“经济学与知识”一文中,他发挥了这一概念,解释了价格是如何帮助人们克服知识的分工问题的。在“理性的滥用与衰落”一文中,他本来想梳理社会主义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但由于它耗时过长,他就决定写一本比较通俗的书——《通往奴役之路》,揭示了社会主义观念的后果。而这本书又使他认识到,古典自由主义并没有得到人们正确的理解,于是,他就撰写了《自由宪章》以补救这些时弊,自由宪章为如何建设一个自由社会编制了“制度的经纬”。但是,哈耶克把《自由宪章》写成一本通俗的操作手册式的著作,认为对自由理论的阐述缺乏深刻的学理探究,于是接着写了《法、立法与自由》,因此《法、立法与自由》可以看出是《自由宪章》的深化和基础理论阐释。最后,哈耶克在《致命的自负》中,阐述了自己的整个研究工作的要旨——从演进的角度来解释合作秩序如何可能,人类文明的成长和文明的维系如何可能。本书是一本关于文明的本质,起源和如何捍卫文明的伟大著作。


11阿尔伯特.西蒙.《人工科学:复杂性面面观》,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本书是诺贝经济学奖得主赫尔伯特.西蒙的代表作之一。经济系统作为更一般地人类社会合作系统是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的特例。本书中作者通过对一般的复杂适应系统的阐述,并将其运用于经济系统——市场、企业组织,交易与分工。作者认为,理性是一种适应器,它的作用与自然选择在进化生物学中的作用类似。复杂适应系统都是分层级有结构地存在,模块化和结构是进化的捷径武器,模块化是系统中的“稳定中间形态”,例如企业是经济系统中的稳定中间形态。而市场,能够节约信息与计算,因为市场将决策分散给众多行动主体,这些分散的行动主体只需要根据自己掌握的少量的局部信息进行决策,而不必要知道系统中的其他信息,达到市场出清。


西蒙指出,“投机”行为使得经济系统稳定而不是干扰,因为投机者总是企图发现价格何时高于或者低于“均衡水平”,这种行动推动价格向均衡移动。市场和组织是分工合作的两种形式,西蒙用自己的独特演化理论证明了企业组织为什么存在。通过企业组织和市场的结合,人类大大提高了专业化能力和分工能力,也就是提升了经济的理性化程度。


12阿玛蒂亚.森.《理性与自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本书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代表作之一。正如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强调的,本书强调了自由在一国发展中的至关重要性。自由价值是否被捍卫和保有,是衡量一个好社会最基本的标准。把自由引入福利经济学,是森的伟大创见。森主张从自由的机会方面和自由的过程方面两个维度理解自由,后者正是诺齐克所特别重视的,即作为自由的程序性方面,财富获取和持有的正当性方面,显然,森不仅仅关注诺齐克所强调的作为程序的自由方面,还关注实质享有的基本物品(primary goods,基本权利,基本自由,机会,收入,可行能力,基本的体面)方面。森认为,贫困是一种“基本能力”被严重剥夺的后果。森指出,需要强烈地将程序上的关怀与实际事情和结果的关怀结合起来。


森是“社会选择理论”的创建者之一,他提出了在社会福利判断上“扩展信息基础”的重要洞见。如果扩展了福利判断的信息基础,那么所谓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就不再“不可能”了。这里森的“扩展信息基础”主要考虑的是社会选择中的人际比较的可行性;实质机会清单;可行能力等。森的“扩展信息基础”不仅在社会选择理论中是一把利剑,它还可以应用于一切“理性化”进程的分析中去。


13哈耶克 著.冯克利 译,《经济、科学与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2007


本书有两个版本,第一版是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二版是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本书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写于1950-1970年代的论文和演说,合计40多篇。这是哈耶克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因此极具智力含金量。


在本书中,哈耶克提出“竞争作为一个发现过程”的著名命题,在一个不确定性世界和不完全知识假定下,发现正确(如某种物品的真实价格)的唯一途径是竞争。哈耶克驳斥了“社会公正”和“分配公正”,因为经济系统中并不存在一个“分配者”,在没有分配者的地方也不存在所谓“分配公正”问题,哈耶克用《社会公正的返祖现象》回答了什么是才是真正的正义/公正。哈耶克著名的自发秩序理论,也在本书的“人类行为的结果,而不是人类设计的结果”以及“复杂现象论”两篇文章进行了充分细致的阐释,让我们理解行动的人们如何通过规则遵循行为达到有效复杂性程度高的秩序状态。在本书中,作者初步发展了“群体选择”的演化理论,为他晚年最后一本著作《致命的自负》打下了基础。


14·15卡尔.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波普尔被称为20世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三大自由主义者之一。著作还有《科学发现的逻辑》《客观知识:一种进化的知识观》《猜想与反驳》等经典。本书中,作者批判了“历史决定论”,不承认人类历史发展有必然的客观规律(历史决定论/历史宿命论),没有人能预告人类历史的未来(不仅如此,甚至一个星期以后的天气预报都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一个月以后的天气预报)而认为历史进程每天都是“即兴创作”。如果存在客观的、不可避免的发展路径,“人民创造历史”就成为空谈。波普尔并不是反对理性设计和理性建构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而是指出理性设计和理性建构只能采取“零星的社会工程”的方式,在试错和修改中前进。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的写作肇始于1938年德国纳粹对奥地利的入侵,极权主义的盛行和大获全胜给了波普尔动力。开放社会就是政治机会和经济机会向人们平等开放的社会,也是不断试错开放演化的社会。开放社会就是市场、法治和自由社会。波普尔在本书中集中批判了开放社会的三个敌人:柏拉图、黑格尔和马克思。以批判理性主义(证伪主义)和方法论个人主义为工具,波普尔系统批判了柏拉图理想中的哲学王统治的等级制国家、黑格尔把国家作为美德思想的实现,以及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波普尔称之为“神谕哲学”,意思是说有人妄称有能力给人类历史“算命”)。从本书的两卷本的标题我们可以一睹本书端倪:第一卷:起源和命运的神话,柏拉图的描述社会学,柏拉图的政治纲领;第二卷:预言的高潮:黑格尔、马克思及其余波。


教科书推荐(7本)

1张维迎.《经济学原理》,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

保留新古典主流框架,但同时纳入新制度经济学、奥地利学派和演化经济学某些元素的教科书,兼顾通俗、专业和深刻。


2卢现祥等.《新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国内新制度经济学最完整的教科书。


3吉恩.希瑞克斯等(Jean Hindriks).《中级公共经济学》,上海三联出版社,2011.

主流经济学分析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分析的标准教科书。


4杰克.J.弗罗门(Jack.J.Vromen).《经济演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迄今为止引入国内的演化经济学最佳入门读物,不失专业性。


5埃德温.多兰(Edwin G.Dolan).《现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基础》,2008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最通俗但又不失专业性的入门读物。


6迈克尔.H.莱斯诺夫(Michael H.Lessnoff).《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商务印书馆,2015

这是国内引进最通俗,较为全面介绍二十世纪政治哲学的教科书式专著,又是专著式教科书,通俗易懂、专业精深。译者是我的好朋友冯克利教授。


7汪丁丁.《经济学思想史进阶讲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主流经济学是静态均衡视角,而经济现象是从来都是动态演化的,本书试图直面现代经济学的本质冲突,引入演化分析的历史视角写经济学思想史,逻辑与历史或逻辑与演化贯穿本书始终。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经济学思想史著作,你几乎在本书中可以找到任何在经济学发展史上留下痕迹的伟大人物、伟大著作和有深刻洞见的经济学思想。


进入 刘业进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读书  

本文责编: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书评与书讯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5706.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