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内外综合报道,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俄国远东地区后,日本与中国竞争俄国石油的斗争进行得十分激烈。俄国内部的民族主义者也有警惕中国政治扩张和经济控制的呼声。根据最新的消息,中国与日本将平均分配俄国的石油出口份额。俄国的远东输油管道,将分叉双通中日。这个刚刚告一段落的远东石油输出线路之争事件,再加上不久前中国石油总公司收购俄国“斯拉夫石油公司”失败,朝鲜有意将朝韩铁路改走北路通过俄国境内而绕开中国,以及日本一直没有放弃的与朝鲜的建交谈判。预示着俄国、日本与朝鲜有可能形成某种暧昧的联盟关系。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值得警惕的动向。不能够因为俄国方面放出“中国优先”的原则是“最符合俄国国家利益的”声明,就高枕无忧。
日俄合作的历史先例与现实可能
日本与俄国的幕后交易以及暧昧关系,究竟是意味着日俄联手对付中国或者美国,还是仅仅是一个偶然的外交事件,目前难以得到确切的定论。但是,外交斗争必须考虑当事国外交行动的种种可能性,而不是纠缠于所谓决策者的真实意图。只有坚持地缘政治的基本原理来看待问题,才既不会被对手短期的外交战略欺骗行动所毒化,也不会忽视某些反映真实利害关系的外交行动。
日俄合作是有长久的历史先例和现实可能性的,日俄在十九世纪联合侵略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其中有勾结又有争夺。日本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保持了中立关系,客观上方便了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入侵。日本在第二次世界败局已定,便试探向苏联提议公开和全面结盟,以抗衡盎格鲁·萨克逊人的霸权。这种格局并非没有现实可行性,但是斯大林因为打败日本可以获得更大的外交自由和国家利益而加以拒绝。日俄合作也有极大的现实可能性。日俄极有可能合作开发俄国的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日本向俄国提供资金和技术,俄国向日本提供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以形成排他性尤其是排斥中国的紧密经济关系。
日俄合作对于日本更有极大的战略意义。日本目前已经获得了向海外派遣军队的权利。日本要在军事上完全正常化走向正常国家之路,将利用三个借口来扩张军备即中国威胁论,朝鲜威胁论以及收复失地论。其中就少不了俄国的配合。日本和俄国的战略合作必将导致对中美两国外交地位的损害,而根据力量对比和利害关系,在日俄勾结的活动中,首先被算计以及受到最大伤害的一定将是中国。在日俄勾结的种种可能性当中,最为危险的就是日俄联合利用朝鲜问题加剧中美对峙的困境,将中美矛盾扩大化来为本国的国家利益服务。
日俄合作是不可避免的,中国无力阻挡也不应该去阻挡。中国应该以现实明智的态度参与进去,免得被孤立和算计。美国在东北亚的存在是中日俄三国走向全面复兴的巨大障碍,也是妨碍朝鲜半岛统一的关键因素。东北亚四国政府以及各国民众的所有的怒火都应该集中到美国身上,而不是集中到中国身上。虽然中国肯定将遭到日俄两国的算计,但是如果中国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中俄日三角关系,加强中俄联盟、中日谅解与日俄绥靖,一致对外,那么美国的霸权将遭到最大的损害。因此面对日俄之间的勾结,中国的对策就是加紧策划建立中俄日大三角关系。
势力均衡以及多边联盟关系方有助于保持局面的稳定
对于中国来说,日本国家地位正常化的问题不可回避。日本将会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这是日本民族主义的必然结果,不管是占领还是改造,都不可能改变这一切。任何磨难都改变不了人的秉性,任何危机都改变不了国家的品质。因此,外交战略的制定不能基于感情的理由,无论是为惨死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屠刀下的亿万中国军民报仇,还是维护同文同种,一衣带水的千年友谊,使中日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都不能成为中国制定对日外交战略的根据。中国只能把日本看作一股势力,并且根据这种势力的力量大小以及与中国的利害关系来制定对日政策。中国只能预先营造中俄日大三角关系,以便在日本或者朝鲜半岛局势或者地位发生剧烈变动的时候继续捍卫中国的国家利益,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求中国的国家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中俄日大三角关系既是对日本的利用,也是对日本的制约。因为中国缺乏全面压制日本的实力,而且即便有,也不应该承担如此艰巨的任务。以各种手段消解美国霸权对中国的压力,完成祖国统一,这才是中国外交长期性的战略目标。
现在的东北亚地区外交格局就是中国在远东地区已经占有相当大的优势,在经济和人员扩张方面对俄国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尽管中俄间存在着事实上的盟友关系,但是在俄国极端民族主义势力看来,中国是对俄国的巨大威胁。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事实。中国与俄国是邻国,两者之间必须维持大致的均势,才能够保证两国之间的和平状态,在存在着共同敌人的情况下,两国才能够成为盟友。当年中苏两国之间的联盟,就是因为中国与苏联实力不对称,导致了苏联想要彻底控制或者分裂中国的战略图谋。苏联的这种战略图谋导致了中苏联盟的破裂以及中美之间的事实联盟关系。因此,根据同样的原理,俄国也必须在远东地区维持强势存在,才能保证成为一个世界大国以及保证中俄联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把俄国从远东地区排斥出局,将导致中日两国的直接对立。这种失去制约的尖锐矛盾一旦存在,将是爆炸性的。
关于中日、中俄以及日俄之间的历史恩怨问题,不能改变外交斗争的现实性与功利性。中国必须认识到,在联盟关系中,助人即助己。消除俄国针对远东地区力量失衡的担忧,克制自身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如趁机大规模移民俄国远东地区收复失地。在东北亚地区,设计和促成中俄日三国鼎立的格局,这样才不会导致极端局面的出现。中国过于依赖俄国以及俄国过于依赖中国,这两者格局都意味着力量对比的失衡。在此次石油输出管道的谈判的过程中,俄国希望藉由中国、韩国与日本资金的投入来建造管道,这实质上是一个有效的框架,中国不能过分依赖中俄之间的双边关系。这样不利于保持中俄之间力量对比的平衡以及消除俄国对中国的担忧甚至恐惧。如果俄国一直处在这种担忧和恐惧的情绪下,某些日本战略家鼓吹的日俄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就将投其所好,顺理成章地建立起来。
从俄国的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俄国希望远东的海陆空港皆能成为中日韩货物运往欧洲国家的转运站,这对于俄国的复兴以及俄国国内的东西部平衡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对这样的要求中国不能置之不理,消极应付,仅仅希望把俄国的乌拉尔山以东的地区当作原材料的供应地以及中国商品的倾销地。中国的东北地区也要在与俄国、日本、蒙古和朝鲜半岛的经济交往中复兴起来。使中国东北地区和俄国的远东地区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这是上上策。从经济利益上来说,中日俄三国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点,经济上的互补性构成了共同利益的重要基础。中国的市场和劳动力、俄国的资源和市场、日本的资金和技术,各有所长,共同构成了开展合作的基础。
根据利害关系可以合理地设想,如果这次输油管道全部走向中国境内,那么俄国会担心其远东石油出口全部被中国控制,日本也会心生嫉妒,担心中俄之间的特殊关系,将导致对日本不利的后果。日本或者要更进一步地向美国靠拢,以保证其石油供应,或者大幅度地与俄国在某些问题上妥协或者提供额外的优惠,造成中俄关系在远东地区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接下来的不良连锁反应,就不是某个决策者的良好意愿和姿态就能制止得了的。因此这一系列的讨价还价,使三大国之间的矛盾公开化以及利害关系布局合理化,使三大国的国家利益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照顾,这未必不是好事。因此,以这个事件作为一个经验教训和行为模式,来推动中俄日大三角关系在经济、政治以及军事领域内建立起来,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的。
写于2003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