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寒秋:上海合作组织的喜与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269 次 更新时间:2012-06-13 10:46

进入专题: 上海合作组织  

李寒秋  

今年一月十五日上午,“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了成立仪式。一位俄国外交官员以结结巴巴的汉语主持了仪式全过程,而担任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的是中国的资深外交家,前驻俄大使张德广先生。这个事例说明中国的外交影响力已非同小可,在中亚局势中,中国正在逐渐起着主导作用。这个外交成就也是自“9·11事件”以来,中美俄三国在中亚地区(前苏联中亚地区的五个加盟共和国)进行大国博弈的合情合理的结果。

中亚地区本身是战略交通要道,同时蕴藏着丰富战略资源——石油。而且中亚问题并不是孤立的,欧亚大陆大国大博弈的几个热点地区——南高加索三国、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朝鲜和蒙古都与之息息相关。而且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一对冤家都对中亚地区有极大的兴趣,这一切使得中亚问题更为复杂化。因此在中亚地区起主导地位对于中国来说,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中国外交影响力与控制力在中亚地区的逐渐增强,忧的是——中国面临的挑战与矛盾过于复杂,超出了中国的国家能力。“地区反恐”,这是“9·11”事件后“上海合作组织”各国进行外交组合的有效名义,是为了消除美国的猜忌。对中国来说,这个名义同时起着消除美俄两国的猜忌的作用。中国在俄国实际上也是中国的战略边疆地区中亚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存在,这是一个极为复杂微妙的问题。在中亚诸小国扩展影响对于中国是一个不小的诱惑,但必然引起中俄之间矛盾和竞争,由此引发一系列无法预料的后果。

在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的眼中,中亚地区是控制亚欧大陆“世界岛”至关重要的“心脏地带”(从东欧到西伯利亚)的最关键部分。欧亚大棋局,这是当今美国大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其大作《大棋局》一书中反复提醒美国战略决策者注意的一个基本框架。美国最为担心的就是大陆国家结成谋种形式的反霸联盟,终结美国的优势地位。为了先发制人,防范于未然,美国在欧亚大陆中心地带必须保持有效存在以对各大国分而治之,因此美国势力在中亚的存在是蓄谋已久的战略决策,决不会主动撤走。

美国假“反恐怖主义”之皮悍然发动阿富汗战争,在中亚各小国驻军,摧毁反美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扶植美国石油利益的代理人卡尔扎伊上台,一方面是对抗与拆散“上海合作组织”,进入中亚这个战略要地,同时遏制中俄两个大国。另一方面就是有效地控制中亚石油的生产和输送,敷设一条经过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通向出海口的石油管道。去年三月份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及随后美国对伊拉克的全面占领,去年十一月份格鲁吉亚的领导人谢瓦尔德纳泽被美国策动的民主派政变哄下台,由美国支持的全面亲美派政治家取而代之,都是美国的欧亚大陆地缘大战略和能源大战略的组成部分。

俄国由于一方面无法阻止美国借反恐之名强行进入中亚地区,另一方面指望减轻因打击车臣分裂势力而受到的国际压力。因此俄国总统普京行险招,在外交上对美国主动采取了合作态度,两国在战术上互相利用。但是俄美两国在战略上的竞争和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俄国仍视中亚为其固有的势力范围,不放弃独联体国家重新一体化的外交努力。美国长期在中亚地区和外高加索地区保持存在,破环了地区力量平衡,削弱了俄国与这些国家的紧密联系,不可能不深刻地影响俄美关系。中亚是俄美争夺欧亚大陆中心地带主导权的战略热点,这个争夺过程由于中国以及周边地区大国伊朗和巴基斯坦的参与变得更为错综复杂。

现在中亚地区正在上演三国演义:美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势力在中亚地区咄咄逼人,不可能仓促驱除;俄国的势力已经衰微,但还是保有一定的实力,决不会主动退出;中国的势力方兴未艾,阻力也很大,因为美俄两国都不希望中国势力在中亚地区保持稳定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使战略势力保持平衡,防止发生导致其中任何一方退出竞争的急剧变动,才能更好的维护中国的利益。

中国在目前外交成就的水平上需要采取两种准备:如果俄国借助独联体组织在中亚地区加强外交攻势,美国在台湾地区继续通过操纵台独分裂势力来从侧翼对中国施加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该简化外交格局和明确外交政策,可以考虑与俄国达成互惠性协议,中国同意俄国在中亚诸国享有特殊地位以及中俄合作打击车臣分裂势力,与此相对应,俄国应同意中国在外蒙古地区享有特殊地位以及中俄合作打击台独分裂势力。这样可以使得中国对于中亚格局不至于过分敏感以及免于承受美国的正面压力,同时也有利于遏制美国在这些敏感地区利用中俄矛盾以及分别削弱俄中两国的能力。具体可以考虑目前的“上海合作组织”更名为“中亚安全与合作组织”,总部设在某个中亚国家,以保全俄国的体面和消除俄国对中国的猜忌。中国凭借与俄国事实上的联盟关系以及在中亚事实上的存在照样可以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中国应该谋求更为现实的外交目标——大规模能源输入的安全,以保证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这些妥协条件可以作为中俄和中哈间石油输送管道的前提条件。

另一方面,既然中国外交已经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改变了上海合作组织传统的松散会议的形式,变为了一个有常设机构和固定经费来源的组织。那么开弓没有回头箭,而且匆忙之间改弦更张一贯是外交政策的忌讳,中国应该顺势走出“韬光养晦”外交政策的阴影,光明正大地推行“求大利益”的外交政策。中国可以考虑沿用“上海合作组织”的名义,将伊朗、土库曼、蒙古、朝鲜、巴基斯坦甚至包括印度和越南都拉进来,组织一个以中国为轴心,以中俄联盟为底线,以中俄印大三角关系或者中俄印伊四角关系为远景的国际性组织,以有效地捍卫中国的周边地区利益,增强中国对美国讨价还价的资本,使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免于单独承受来自美国的战略压力。

前后兼顾,进退自如,这样中国才能保持外交行动的相对自由,才能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写于“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成立之际

    进入专题: 上海合作组织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笔会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711.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