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嘉健:你是一个讲道理的人吗?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148 次 更新时间:2017-03-01 06:45

进入专题: 讲道理   互惠伦理   公共理性  

吕嘉健 (进入专栏)  


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 《马太福音》第七章第十二节


一旦加入情感因素,结论对论证的主导作用就会最大程度地凸显出来。“情感启发式”理论认为:是人的好恶决定了他们的世界观,你的政治倾向性决定了你对各类论证的看法。


                                                        —— 丹尼尔·卡尔曼:《思考:快与慢》




一. 粗鄙化的社会不讲道理


徐贲先生有一篇评论中国社会“粗鄙化”现象的文章,这样说:现今社会中有不少人似乎得了一种精神上的流行病,那就是变得越来越要面子,但却又越来越粗鄙。粗鄙化——粗野、鄙俗,是当今世俗社会的主流价值。粗鄙代表‘强悍’、‘有力量’,彰显着粗鄙者的‘有胆儿’、‘拔份儿’。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文雅、谦和、友善等等,似乎直接等同于懦弱无能。出门在外,没几分流氓气,是很难混的。粗鄙的言行和仪范,暗示着在无序竞争中较高的生存和成功概率。这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种集体无意识。一个社会整体越缺乏是非价值,越不正派,不知耻之人就会越发大胆地发无耻之言、行无耻之事。在一个丢失了正派价值的社会里,粗鄙变得理直气壮,而许多人对粗鄙的人和事要么熟视无睹,要么无可奈何,粗鄙于是也就更加猖狂。(徐贲:中国社会为何普遍粗鄙化?爱思想2017-1-7)


凡是一个民族或社会处于在创业和追求成功、金钱梦想的道路上突飞猛进上升期之时,其气质会在意气风发的亢奋中带着粗野的流氓气。欧洲人当年从古典主义时代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时,其流氓气不输于今日的中国人;后来欧洲人瞧不起美国人,直斥其“没文化”、“没根柢”和“没修养”,也是以欧洲的优雅否定美国梦的粗俗。中国人在宋代的时候,进入史无前例的斯文盛世,可是一个“以文驭武”的富裕社会它无法抵挡从北方高原上侵凌而来的军事蛮族文化。所以世俗文化社会其实就是一批粗鄙蛮人的狂欢世界。


本文想换一个角度,谈谈在一个粗鄙化或欠缺斯文的社会里,需要逐步建构在“道理系统”内对话和合作心性的问题。显然,粗鄙化的社会是由不讲道理的人组成的,在急匆匆的草创和反复推翻的过程中,讲道理纯属多余。不讲道理的人很多种:有人认为权利和金钱才是道理,无能力的人才讲理;有人不屑于讲道理,认为书生才讲理,事情都是经验和动作建筑成的;有人观念上固执地认定一种自以为是的歪理,不能置换更新更广大的公共道理;有人心向往之,实不能至,想要斯文一点,个人心性有一个淋漓尽致的失控惯性;有人则是不会讲道理,缺乏一个讲道理的支持系统和资源,等等。还有社会整体环境还没有将公共理性作为主流价值观。


众人所熟悉的,首先是网络戾骂的突出症状。最近看到一位古生物学家崔娅铭博士的文章《在网络上骂人的都是些什么人》,她指出:


“自从开始在网上写稿之后,每发出一篇文章,我都会守在电脑前面一条条地看读者的评论。但满眼的负面评论让我极度沮丧,连着几天下班之后抽空查找资料四处查证写出的文章却受到诋毁的滋味让我一度非常怀疑自己。后来我发现,我的文章收到的负面评论和其他的很多文章相比,简直不值一提。翻一翻那些与前段时间的日本电影《你的名字》,和最近的台湾同性恋婚姻议题相关的文章,其实这些文章要么流畅优美,要么结构严谨、论证充分,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但下面的评论却让人不忍直视。评论中一声声的讨伐日本和同性恋的言论,胡乱给别人扣帽子,否认事实,其用词之肮脏恶劣,语气之蛮不讲理让人吃惊,简直就像街头恶霸胡搅蛮缠的骂街。”


“后来我才明白,这些网络恶霸竟是一种现象级的存在,在中国人称‘喷子’。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吗?他们对文章内容毫不关心,断章取义,只为了进行一场毫无意义的口水战吗?”


“事实上,所谓的喷子在全世界范围中都存在,其影响之广大已经导致了一个全新心理学领域的诞生——‘喷子心理学’(internet  trollology),来研究这些在网上用不逊言论激烈抨击他人言论的人的心理。”


“加拿大心理学家们通过网上调查问卷调查实验参与者的人格特征和他们在互联网上的评论行为。分析结果显示,越喜欢在网上发表评论的人,就越喜欢在评论中攻击别人。喜欢在网上胡乱骂战的人在性格上也有着惊人的共同点,那就是绝大多数都具有“暗黑四人格(Dark  triad)”。这是四种邪恶人格的总称,包括马基雅维利主义(利用和操纵他人、不在乎道德、自私自利)、精神病态(反社会、易冲动、自私、麻木和残忍)和自恋狂(自大、骄傲、以自我为中心)以及日常施虐者(以他人的痛苦为乐)。”(2017-01-09 腾讯大家,博名:乱室佳人)


人们用网络暴力来指称“喷子”,暴力是粗鄙化的恶性表现,即使对方并没有开罪于TA,TA也习惯性地攻击对方,丝毫不顾忌到伤害和引发严重冲突的恶果。现在“隐身的狗”的遮蔽已经取消,但是喷子们还是失控地用语言暴力攻击他人,一种原因可能是:中国还有相当多人对于一个现代陌生化的社会表现出拒绝的态度,只有对熟人他们才会表示“尊重”,至于陌生人则可以任性打击。不能在陌生人社会里有敬畏之心,则必然不能遵守公共理性和制度规则。只要中国还是一个熟人社会,则社会的公平自治和法治远远不能实现。


部分喷子们失控的语言施虐,是一种任性的发泄,“语言施虐”是表达自我的一种形式,屌丝们需要存在感,不能因为自己没有荣誉地位而甘于被社会忽视,所以他们不讲道理是故意的。这个社会存在着广大没有在网络上发泄但有潜在发泄欲望的群体,他们会在社会生活的实际层面,以另一种方式故意不讲理,以表达他们自己的能量。除了更多地平衡社会的公平制度,应当关心的是,争取使多数常态者在工作、社交、社区相处和家庭里,获得一个讲道理的整体惯性系统支持。这个系统包括需要有一个讲道理的主导价值观,规则和制度的理性之潜在影响力,全社会的道理系统要成为人人不敢犯浑的教养规训。当然要明白,再怎样公平和有福利照拂的社会,处于底层的人总是会有对比性的不公平感,作为轻度反社会的不讲理言行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只是需要这个社会的大多数常态人遵守一个斯文规训。


中国内在的问题是:它传统的斯文经历过自身的腐败堕落和西式现代化内涵大面积植入之后,已然荡然无存。一切都正期待百废待兴而一切都在过度变换之际,来不及安静耐心地重建我们的斯文体系。于是整整两三百年的混乱基本解构了任何一种“道理系统”。我们可能习惯于将问题归因于外来文化的消解影响力,却不敢坦诚地承认真正解构自我道理系统的癌细胞,是残酷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贵族阶级讲究的是积累和养成,而无产阶级只有破坏和最差的应付,革命带来的精神性动荡和性格的败坏,无法评估。


现在中国已经进入物质现代化社会的门槛了,中国人开始有了强烈的自我成就感。乍富之初,难免会有傲慢猖狂的心理;中国梦的另一个含义是:民族复兴理想中隐藏着的扬眉吐气的挑战意气,这种意气用事是一个时代全民共同的心理热情。


在一个已经强大了的中国之形象内涵,现在尤其值得普通中国人讲究的是取得一种平常心态,与世界公共理性接轨,扔掉挑战性的、与普适价值对着干的例外惯性,讲道理的强者才是真强者。钱锺书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谈艺录》)西方文化的道理系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理系统是相通的。讲道理远远不止是口头上讲论道理,主要还是在不需要讲道理的默契中知行合一地表现出遵循道理的教养。这是人人共享的“共同本性”,认同互相尊重他者权益与自由的规则,才是公平与民主的社会学本质,其次才是在政治上的民主。让人在互相尊重中得到自由,公平、诚实、宽容也是讲道理。俗语说:“有钱立品,得志训人”,在开始着重建构与国际社会接轨的社会制度之时,做一个讲道理的人,应该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自觉意识。


前几年也是徐贲先生曾经向中国国内介绍美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有的一门公共说理课程,中国知识界也一度积极提倡”学会讲道理”的观念。不过在一个迅疾变化的中国,尤其在一个越来越充满成功感的中国社会,难免狂欢陶醉有余,冷静反思不足,至于静好地建构一些基础性的斯文系统,还似乎未到时候。任何问题或者主题都只是“各领风骚三五月”的季节性风潮,特别是涉及暗含着批评中国人的敏感主题。这类问题如今可能会从负面的批评和提倡向西方学习逆转为正面的骄傲:为什么美国学校有公共说理课程,中国就一定要有?难道说只有西方人讲道理,我们中国人就不讲道理?这是洋奴哲学和自毁长城!—— 逆反心理是很容易弥漫和扭曲的。



二. 讲道理的前提:不能强加于人


讲道理的前提品德首先是两条:不能强加于人;不得欺骗。如果没有这两条限制,则无论你如何善于讲道理,都是与讲道理的基本精神南辕北辙的。我们应该普及一个尊重人而不强加于人、尊重道理而不借助势利的观念。下面以案例来分析。


我们从男女关系的分析入手来看。在著名大型相亲电视节目《非诚勿扰》里,女嘉宾经常被男嘉宾直接批评的一个缺点是“公主病”。公主病者具有强加于人的先验优势无意识。在这个问题上,男女有不能对话的障碍:女子们认为公主病怎么了?女孩就是要被宠,我可以任性,你爱我,就必须一切由我说了算,我不讲道理是理直气壮的!很多女嘉宾多次向男嘉宾提出这样的问题:“男嘉宾,你的情商怎么样?我和你谈恋爱,假如我和你吵架了,你是立即认错呢,还是和我讲道理?”如果男嘉宾说我会先淡化处理,然后再跟你讲道理,那么女嘉宾都会立即灭灯,即表示你跟我讲道理,就是不能迁就我,所以我对你没有兴趣。—— 女王脾气很大:你不能接受我的强制性意志,你就是不爱我!


在一个还没有建构起独立自由精神的社会,同时也不会存在平等公正的观念,那么讲道理就会成为不合理的事情。如果还没有建构起讲道理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心性之前提的话,那么即使在学校里开设了公共说理课,粗鄙的人心性行为上依然还是不讲道理,但可能在嘴皮子上却学会了花言巧语或者蛮横而流利的“荒唐道理”。罗伯特·黑尔在《良知泯灭》一书中指出:“他们非常自恋,过于夸大其自我价值和重要性,真正令人震惊的是,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权力感,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是更高级的生物,有权根据自己的法则生活。”(转引自【英】凯瑟琳·泰勒:《洗脑心理学》,P81,杨炳钧 王汐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9)所以在我看来,我们先别说学习讲道理的技术和知识,首先要在全社会确立一个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我想要做一个讲道理的人。庶几,粗鄙化或者会逐渐消解。


讲道理的人在尽可能冷静和平等的立场上尊重自我与他者的知性,而尽可能排除情感的干预。减少情感介入和启发,人不会让自己任性。丹尼尔·卡尔曼在《思考:快与慢》中精辟地指出:“一旦加入情感因素,结论对论证的主导作用就会最大程度地凸显出来。‘情感启发式’理论认为:是人的好恶决定了他们的世界观,你的政治倾向性决定了你对各类论证的看法。”(P86)很显然,情感启发式下坚持的道理都是自恋的道理,并非是公共理性下的道理,很难在公共社会里获得共同理解和共识,无法在独立自主的个体之间获得合作的可能性。


不讲道理可能来源于一个重要的观念:“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这个观念影响着要不要讲道理的上层建筑。就连一些社会心理学的专家,也会循循善诱地开导婚恋问题人物:家不是讲理的地方,你(指男方)应该让着她。在《非诚勿扰》里,很有观众缘的评论嘉宾、社会心理学教授黄菡有一次就用过这个观念作为论据劝说男嘉宾。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问题,家庭里不讲道理,其症结在于一个很难改变的存在前提:中国是一个“伦理道德文化”为本质的社会,人们执着地认定,家庭关系重于个人价值,而在家庭里,某种文化惯性习俗是维系家庭的核心,例如“女主内”的观念,女性在家里具有总理一切的决定权,女人在亲密关系中任性和执着是一种惯性,女人以情感为优势,男人和她讲道理被认为伤了她的感情,这是中国逻辑。谁情感更强烈,更汹涌澎湃,更执着坚持,便愈有话语权。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另一个支持的理由是:女性思维和男性思维不一样,女人只是讲究自己的感觉和当下的状态,只是一种情感思维,她不考虑事实、目的、道理和逻辑,所以男人就不能用道理来压抑她,只能顺着她的感觉和情感,维系当下的联系状态。这是不是说,女人承认她是不讲理的,她可以任性绑架男性来服从自己?这还是强加于人。不知道她这样惯着性子的作,在职场里怎么处理公共关系?她怎么教育她的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如果委屈了她的老公,这是否也是一种傲慢与偏见?在男女之间如果不是以公共道理作为互动的平衡点,那么偏向任何一方都是不公平的,也不会有好果子。


有这么一个案例:一对恋人从大学校园里开始恋爱有两年了,出来工作之后,男孩一心想着发展事业,首先想要考研,然后想要出国留学,女孩则一心想着爱情和结婚,逐渐男孩觉得女孩粘人,很作,小孩子气,任性,什么事都得依着她,要分手。而女孩觉着自己一直挺喜欢他的,不服气,不愿意分手,于是不断地闹。女孩出水痘了,男孩陪她看了医生,然后让回家休息,慢慢恢复,男孩就去上班了,不能天天陪着女孩,女孩觉得我生病了,你就应该天天陪着我,就不断打电话去催促他回来,男孩干脆不接电话,于是女孩就打电话到男孩的公司人事部,谎报男孩生水痘了,还在上班,会传染人,结果男孩受了误解批评,非常气愤。女孩要男孩去见她的父母,男孩觉得还不成熟,不想见,于是女孩就骗男孩和她父母见面,结果印象不好,男孩更反感了。女孩要过两周年关系纪念日,男孩忘了,结果女孩认为男孩变了心。女孩要拍婚纱照作为周年纪念,男孩不愿意,最后拗不过,拍了,结果女孩就把婚纱照发到朋友圈和男孩的父母那里,男孩勃然大怒。总之女孩一心一意要想和男孩结婚,男孩越来越冷淡,觉得女孩很烦,就想分手,最后女孩没办法了,就拖着男孩上了天津“爱情保卫战”访谈节目,把这一切在电视舆论场里公开了,还是要逼着男孩不能分手。当然最后男孩还是“无情而去”,剩下女孩潸然泪下孤独离去。现场专家评论嘉宾指出,女孩没有自知之明,看不出男孩的烦和早没有了爱情的事实。


现场专家的看法是,作不作,得看是谁判断。他很爱你的,你再怎么过分他也不会认为作,现在这个男孩已经不爱你了,你闹,你粘人,你要天天陪着他,他就认为是作。专家们批评男孩:女孩这样作,就因为她很爱你,她不想失去你,虽然做得很过分,但是如果你还爱她,就不会责备她。


我想这就是中国逻辑吧:如果有感情,打是爱骂是疼,只要有感情,就可以任性干预、无理取闹,你应该保持着无私的爱心,把爱人的任何行为语言作为爱情的热烈执着之表现,如果你认为是闹,是烦,那就证明你没有爱。这就是情大于理的逻辑。你没有爱,过错就很大了!爱可以不择手段,还可以野蛮绑架对方,中国的爱可怕。中国道理是:爱是无私的,可是无私了还爱什么?这是什么逻辑?


这里有没有普适价值的公共底线或公共认同呢?我认为是有的。例如对爱人的工作单位说谎甚至是诬告;用骗的方式强迫对方接受与你父母见面的安排;没有结婚就要拍婚纱照而且还把婚纱照广发朋友圈和对方父母,这又是另一种欺骗和强迫接受的方式;我要天天粘着你,你不能因为有自己的学业和事业就可以拒绝我,等等。这个女孩最大的问题就是两个字:“强迫”。意志强迫与欺骗手段,这是不是违反了普适价值的公共道理呢?


可惜现场专家嘉宾没有一个人发现女孩问题的症结所在,不是说我们的专家没有学识思想,而是他们和女孩一样,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有着一个“情大于理”的传统文化观念。结果那个男孩带着“负爱”的名声离去了,虽然他早已毅然决然想分手,但是电视直播现场给他带来的心理压力还是巨大的,在道德和道理上,有一个阴影,现场没有强调的是另一个重要的道理:相爱是两个人合作的事情,不能勉强,如果不合适了,或者有一方不爱了,理性分手是正常合理的,也是经常有的,不带任何道德和道理的谴责。可惜在中国文化的逻辑里,还是传统的负心郎标签:你欠我的!你爱过,你就要负责到底;你睡了,就想分手,你缺德。即使中国人富裕盛世了,大多数中国人还没有自己独立自由的观念,就不会有自己对自己负责的精神性格。


在西方文化逻辑里,诚信和尊重是第一要紧的事,也是以平等、独立和自由,以法治为基础的文化的基本道理,尊重和诚信是互惠的。有一个普适性的“道德金律”,即互惠伦理,这一术语的使用可追溯至17世纪欧洲,指《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的论述:“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但中国道德文化与此有一个重要的区别。


中国文化只规定了自己所不能接受的,就不能强加于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没有说“己所欲者,若他人不欲,亦不可施于人。” 孔子的漏洞在于,你不知道你所喜爱的,别人是否也同样接受,恰恰在这一方面,这一推理有强加于人的专制性。于是中国人养成的集体无意识是“己所欲者,可施于人。” 在自己人之间,我爱的,你也必须保持和我一致,我认为有价值的,你也应该建立相同的价值观。这就给家长权威和情人之间的情感权威留出了压迫的空间。要服从一个意志,不能独立,“我这是为你好,对你好,你不可以拒绝。” 以爱的名义强加于人甚至欺骗,因此大行其道。一个集体主义文化环境里的人,不认同独立自由精神者的个人主义兴趣。


我不知道人们是否这样认识,“强加于人”是一种硬暴力,“欺骗”则是软暴力,欺骗是用阴谋的手段强加于人,两种都是对他者意志和人格的暴力攻击。不仅仅是没有尊重,而且是将权力和阴谋使用于亲密关系之中。


很多参与讨论、访谈和辩论节目的专家,他们实际上不缺知识、学理和智慧,他们不是不会说理,而是他们不具有更高级文明的道理。文化观念决定他们仍然秉持着许多未经详加审察和证伪的潜意识道理,他们的道理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新思想,潜意识的旧文化道理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结论。





进入 吕嘉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讲道理   互惠伦理   公共理性  

本文责编:lvjiaji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笔会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3396.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