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昌:略谈诗词用韵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87 次 更新时间:2021-01-30 21:24

进入专题: 诗词   格律   诗文鉴赏  

吴世昌 (进入专栏)  

做诗要押韵,这在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人类的语音常在改变;对于一些字,每一时代的读音不同,如果这些字被用作诗中的韵脚,那末在一个时代念起来很和谐的协韵的字,在另一时代就不协韵,不和谐了。[1]另外有些字,在一个时代本来不同韵的,但过了一个时期,它们在口语中又变成同韵了。因此,各个时代的韵书,如果严格地科学地按口语记录、分类,应该是很不相同的。

在古代,例如记录《诗经》中那些歌辞的时代,屈原在泽畔行吟的时代,根本没有什么韵书,诗人完全凭口语押韵,后人把那些古代诗歌的韵脚收集起来,分类排比,就成为“古韵”的资料。从汉、魏到六朝,诗人们还凭口语押韵,但那时已有人注意到四声的辨别和音韵的研究。隋代陆法言等所撰《切韵》,是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韵书;稍后,孙忄面的《唐韵》,宋代的《广韵》和《集韵》,都是在《切韵》的系统上改编的韵书,其分部大体与《切韵》无甚出入,但增加了字数。这些韵书,先区别四声,再按韵分部,共有二百另六部,即二百另六韵。(唯《集韵》已合并了一些韵字)但是,唐、宋的诗人做诗押韵,却没有这么仔细、严格,他们常常押“邻部”的韵,即在口语中念起来能和谐的韵,不一定只是在二百另六部中某一部里面去找韵脚。因此,元代刘渊刊行的《礼部韵略》,就唐宋诗中所用的韵,归纳为一百另六部,即后世所谓“平水韵”。这部书据正大六年(南宋绍定二年,即一二二九年)许古的序,知是金代王文郁所撰。(见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平水韵”条)明清以来一般人做诗,都按“平水韵”押韵。

但是文人或诗人“做”诗,还算是比较严格地遵守格律的——也可以说是比较拘谨地墨守成规的。至于一般讲唱的艺人,那就没有这么多清规戒律,他们很自由地用口语来押韵,尤其是长篇的作品,某一部的韵字不够,便大胆采用口语上相近的“邻部”之韵。例如敦煌俗文学《季布骂阵词文》即把上平声的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三韵通押,这就为后来词韵的大解放“导夫先路”。[2]

词也是诗歌的一种,因为在晚唐、五代的歌者唱这些词曲,均按口语押韵,所以后来文人仿作,也不依严格的诗韵。较早编集的词韵相传是根据南宋大晟乐府韵部编的《词林韵释》。这部韵书已把上、下平声归并为“东红”、“邦阳”等十九部,每部下又有上、去二声。(由于此书已经把一些入声字分别读作平、上、去三声,与宋人词中“入”声独立一部者不同,可知实际上是元以后的人编的“曲韵”。)确实根据前人词的用韵编集的韵书,有清戈载编的《词林正韵》也是分为十九部。其最末五部是入声韵,前十四部则各有平、上、去三声。这样,他把“平水韵”的一百另六部裁并为只有五十七部了。这书仍有许多缺点(如把一些入声字派作平、上、去三声,又把诗韵原有序次改用号码,增加混乱。)但编者根据唐、宋人填词用韵的实际情况,指明诗韵中那些韵部可以通押,对于作词的人是有用处的。同时,也可以考见宋人词中用韵之宽,不仅远远超出《广韵》的范围,也打破了“平水韵”的拘束,充分说明了像词这样声调严格、体制繁复的古典作品,当时作者尚且用口语协韵,则今日作者用口语的韵写诗词,自然也是理所当然了。

也许有人认为,词韵较宽,许多邻韵可以通押,自古已然,但诗韵仍须严守“平水韵”。其实,在宋人的作品中,不但词韵得到解放,连诗韵也是打破了韵部的分界的。就以“七阳”和“三江”这两个韵字较多的部门而论,宋诗也常常通押的。下面是顺手检来的一些例子(为节省篇幅,只举绝句,不举律诗)。


(一)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帆未过江。唯有鹭鹚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王禹 :《泛吴淞江》

(二)千层瓖玉对轩窗,池上新亭号“玉光”。只此便堪为吏隐,神仙官职水云乡。

——章得象:《玉光亭》

(三)西子湖边一短窗,几年和雨年湖光。青山换得微官去,鱼鸟应须笑漫郎。

——周紫芝:《将别湖居》

(四)簿书流汗走君房,那得狂奴故意降?努力诸公了台阁,不烦鱼雁到桐江。

——孙应时:《读通鉴》


可能有人要说,近体诗(律诗、绝句)中某一句出韵是有“名堂”的,这是“一雁孤飞”,或“一雁归群”呀。这当然并不是那些诗的作者写诗时有这么一个预定计划,而是后人“贡献”的解释。但就照这个解释而论,既说是“孤飞”或“归群”,可见它和其余的韵脚一般是“雁”,不能说别的韵因为不“飞”一就变成鸭子了。因此,出韵就是出韵,通押就是通押,很不必造出许多解释来加以文饰或辩护。

至于古诗,用韵更宽。上文所引把“真”、“文”、“元”三韵通押的《季布骂阵词文》,以体裁而论,可以归入七古。这是无名作家的俗文学。我们还可以看看大作家如杜甫的作品:他的五古《石壕吏》,一开始就把“元”(村)、“真”(一)、“寒”(看)三韵通押,后面又把“真”(人)、“元”(孙)和“文”(裙)韵通押。可见当时民间俗文学的作者,并不比杜甫用韵更宽。至于仄声韵的通押,如《广韵》中的“洽”和“狎”通用,“业”和“乏”通用,则早已有人指出:“自唐迄天禧皆然。”(钱大昕引周益公语)[3]而“平水韵”之裁并《广韵》,也不过是就实际情况加以整理而已。但如上文所说,唐、宋以来作诗者也只有在写近体诗时其用韵才大体上与“平水韵”相合。若作古体歌行或词,那是连裁并了的“平水韵”也束缚不住的。

最后,要略略说一下平仄。古诗不但用韵宽,连平仄也不拘。当然,有时为了读起来和谐,诗人们也在长歌中采用对偶句的句法,运用律诗的平仄相间的技巧,和不用平仄的比较朴质的句子相错综,以增加诗中的多样性。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就用了不少这样的对句:“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等等。不过这是比较个别的情形。一般说来,古体诗是不受这些拘束的。

但如果作近体的律诗或绝句,尤其是律诗,却不可不注意平仄,否则念起来非常别扭,就不成其为律诗了——因为“律”诗的定义就是合乎格律之诗,而格律即不外平仄和用韵。这两之中,我以为平仄比用韵更须注意。因为律诗的韵脚都是平声字,凡口语中押韵之字,大体上不会错。而平仄问题却比较不简单:因为在现在的普通话中,入声字分化为平声和去声(有的地域也转为上声)。因此这个仄声便和平声混杂了。不过普通话中上、去二声和平声是分得很清楚的,而入声之变为平声者毕竟不多,所以在做律诗时注意辨别平、仄声,不应会有很大的困难。

但如果有人要问:为什么古体诗可以不拘平、仄,而近体诗非讲究平、仄不可?则我以为:第一,古体诗传自汉、魏,那时读字并不严格分平子、仄,[4]传统如此,没有改变的必要。近体诗是唐代新创的作品,而在唐以前的诗人中,已有人注意平、仄在诗歌中的作用。故既欲写近体诗,就须遵守其格律。第二,古体诗可以写得很长,若通篇每句要严守平、仄格律,不但束缚太多,而且也太单调、呆板。长诗而严守平、仄格律者是排律。人们不喜欢排律,就因为它太呆板、单调。第三,古体诗适于叙事,比较接近散文,最要抒写自如,不受拘束。近体是抒情诗,比较短,需要读起来和谐悦耳,才能和抒情、述怀的情调相称。和谐要靠节奏,而平、仄的错综配置,正是构成节奏的重要因素。律诗是比较严格的一种诗体,不能太接近散文,所以帮助声调和节奏的平、仄,便不能不受到作者的注意。好在近体中的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注意调整每句的平仄也不太费事。

附记:此为未刊稿,近由先生遗作中寻出。据注文,可知作于一九六四年。谨发表于此,以为永久纪念。



[1] 今年哈好是莎士比亚诞生四百年纪念,使我想起一个故事。以前伦敦有一位莎翁剧本的演员,他把剧词中的英文“风”(wind)字念成“wynde”(把i念成长音ai)。有人说他念错了,他说:“I cannot fynd in my mynd that it is wynd”(我不能在我脑中发现它是(短音)“风”字)这句话中“发现”(find)和”脑“(mind)二字现在依然把i读成长音ai,而这位演员却故意把这二字错念成短音i来回答批评他的人。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问题;wind这字在四百年前确乎应该念成长音i,相当于wynde的念法。后来英语读音改变了,这三个本来可以押韵的英文字wind, find,mind,现在读法不同。不能押韵了。

[2] 参看《史学集刊》第三期载《敦煌卷季布骂阵词文考释》。一九三七年商务版。页一一八—一一九。

[3] 亦见《十驾斋养新录》卷五,“唐、宋韵同用,独用不同”条。

[4] 这可以从汉赋的用韵证明。例如《汉书》载武帝《吊李夫人赋》(卷九十七上),末段“亲”、“信”、“冥”、“庭”,“灵”为韵。颜师古即读“信”为“新”。


原载:《文教资料》一九八七年第一期。



进入 吴世昌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诗词   格律   诗文鉴赏  

本文责编:liw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诗文鉴赏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681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