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拉我进各种知识分子微信交流群,我原本是很愿意进去学习的,但最近对很多群里的发言深感厌恶。
为什么?因为这些群里以下两类人太多:一是大掉书袋的,张口闭口谁谁谁怎么说。按我们传媒人的说法,这些人就“不会说人话”,离开别人的书袋简直就无法表达自己了。二是骂街的泼妇,一言不合,竟满口粗话,很黄很暴力,让菜市场的大姐都自愧弗如。
都认为自己掌握了绝对真理,想说服别人。别人一旦不同意自己的看法,就辩论。辩论不过,或不屑辩论,就开骂了。幸好微信群是线上空间,换成线下,我看很多群都是北京的朝阳公园。你知道,著名的吴法天先生曾经在那里约了一场著名的架。
我疑心,这些人虽然标榜“反极权”,他们真要上了台,怕是更容不下异见,非得要“痛打落水狗”的。以前不理解胡适的那句“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现在才知道,那真是句了不起的话。
在我看来,真理从来都不是越辩越明的,尤其在我们这个不尊重辩论规则的社会。比辩论更重要的是倾听和自我反思。否则,个人不会有任何进步。所谓启蒙,不应该是自以为是的灌输,而应该是相互启发,最终还得自己打开脑洞。大家都戴着钢盔,一副战士的造型,还怎么打开脑洞呢?
所以我在建匝粉群的时候,群规第二条就写明:以仁心说,以公心辩,以学心听。现在看来,这句话的顺序应该调整为:以学心听,以公心辩,以仁心说。
如果说微信群是一个半封闭的、思想观念相近的小圈子的交流平台的话,其实,在这个小圈子说什么并不重要。说话再多,言辞再猛,也无助于改变现实。
人文社会学科天然地带有浓烈的实践品格。对知识分子来说,重要的是抛开高头讲章和个人意气,走向民间,深入变动中的现实社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这个国家的未来找到切实的方向和路径。那些热衷于宣讲常识和辩论气势的人实在是太傲慢了,他们高高在上,以为自己找到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因此不屑于扎根最坚硬也最复杂的现实。他们不知道,社会本身就是他们的老师,在复杂的社会存在面前,任何现成的理论教条都是苍白的。他们不知道,解决社会问题的答案其实已经蕴藏于社会之中。
不要以为我的批评空穴来风,试看国内的左右两派吧:
新左派做的完全是纸上文章,他们高扬平等大旗,自命为弱势群体的代言人,但他们中的一些人写的文章佶屈聱牙到连专业学者都看不懂的地步,他们与弱势群体何曾有一毛钱的关系?倒是自由主义者在积极介入维权事件,这真是吊诡极了。
(欢迎关注我的朋友、《东方历史评论》执行主编李礼先生推出的新书《历史学人01:“强盗”资本家?》)
那么,自由主义者呢?他们理应与最欢迎自由竞争的企业家群体广泛交流,但他们中的一些人叶公好龙,根本看不起这个群体,甚至张口闭口就是“资本家如何如何”。他们从理念上认可企业家,但一落实到具体的企业家身上,他们往往斥之为“土豪”,以此显示好像就他们读过几本书似的。我在想,一流的企业家真要向知识分子请教几个问题,很多人怕是答不上来吧。
中国的知识分子要实现理论的自我建立和深化,要实现理论与现实的惊险飞跃,必须走向民间。这与所谓的民粹无关,倒与德性有关。
据我所知,民间已出现与知识分子交流的强大需求,各种民间组织发起的读书会的勃兴就是明证,产、学两界存在极大的信息不对称是显见的事实。
让我们少些口水,少些鸡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