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泰:20世纪长恨歌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661 次 更新时间:2024-05-22 12:13

进入专题: 柏杨  

王学泰 (进入专栏)  

以杂文名世,也以杂文获罪的柏杨,却以诗歌创作荣获1992年美国凤凰城国际诗人联合会“国际桂冠”奖。让一生沉浸于文学的柏杨真有点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的感觉。

诗在柏杨的文学创作中确属弱项。他在自己的诗集的序中说:

中国人是一个诗的民族,从有文字以来,就有诗篇,迄20世纪初叶,历久不衰。最大的特征是,几乎每一个知识分子都会欣赏诗,都会做诗。我不能例外,惟一不同的是,我只会欣赏诗,不会作诗。直到身陷绝境。第一首《冤气歌》及第二首《邻室有女》,是在调查局狱,无纸无笔,用指甲刻在剥蚀了的石灰墙上,甲尽出血,和灰成字。

“调查局狱”实际上是看守所,因为案尚未结,看管最严。怕犯人与狱内外相关人士私通消息,没收了一切与记载、传播有关的工具,第一就是纸笔。此时柏杨产生了写诗的冲动,“痛呼父母,穷极呼天”,诗歌大约就是文学中的“天”。诗论家钟嵘在《诗品序》就讲过,人们遇到种种不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巨大的心理郁积要靠诗歌来淘写,柏杨用血肉在监狱的墙壁上写下自己的爱与恨。

柏杨的第一、二首诗,几乎概括了其创作最主要的内容。常说“愤怒出诗人”,《冤气歌》所抒发的就是一股不可遏止的愤怒、愤恨。《冤气歌》脱胎于文天祥的《正气歌》,只是把正气改成冤气,并借古代著名的冤狱与自己遭遇作对照,感情强烈,如一团怒火,喷薄而出,艺术上稍嫌粗糙。这类作品恰恰是柏杨诗获奖的主要依据。国际桂冠诗人联合协会会长给柏杨得奖的通知书评价其诗是:“一个天赋作家根据真实经验的监狱文学,其中充满坚定的指控和历史研究”。因为这些作品是国家机器迫害人权的证据,它是历史。

柏杨传世的六十多首诗以写监狱生活的为多,描写了国民党专制下关押、审讯、取证、审判等一系列司法过程的野蛮、荒谬。如关押犯人的囚室与方苞《狱中杂记》的清代“刑部狱”几乎无别:

重锁密封日夜长,朦胧四季对灯光。天低降火类炉灶,板浮积水似蒸汤。起居坐卧皆委地,呻吟宛转都骨僵。臭溢马桶堆屎尿,拥挤并肩挥汗浆。身如残尸爬黄蚁,人同蛆肉聚蟑螂。群蚊叮后掌染血,巨鼠噬罢指留伤。暮听狂徒肆苦叫,晨惊死囚号曲廊。(《囚室》)

这种拘押犯人的监室发生在20世纪末期,真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监狱状况是一个国家文明度的标志。柏杨诗昭示了国民党专制的野蛮。审讯时,这一点尤为突出:

男子剥衣坐冰块,女儿裸体跨麻绳。棉巾塞口索悬臂,不辨叱声与号声(《小院》)。

人道人权一笔勾,斗室恰如刀俎场。毒言詈语能挫骨,坐冰压趾两相忘。互证相符织成线,空言狡展结文章。自动招认夷狄法,坦承不讳传统方。何患无辞肉喂虎,欲加之罪狼食羊(《除夕》)

裸女跨绳、赤体坐冰等骇人听闻的刑讯,即便是在古代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属于法外酷刑,只有酷吏才搞。而酷吏大多也没好下场,社会舆论认为这是蔑王法、丧天良的行为。

重证据还是重口供,也是现代法治与古代“刑治”的重要区别。国民党政府自称是实施法治的,但在审判中重的还是“招认”,而取得“招认”的手段则是酷刑。柏杨案的判决更是荒唐,脱离案由、不论证据、完全是法官的“自由心证”。柏杨案由本是文字狱,在翻译漫画《大力水手》涉嫌讽刺蒋介石父子。然而以文字罪人毕竟违反现代文明,要受到文明世界的耻笑,最后按照《戡乱时期惩治叛乱条例第二条第一项》起诉的,变成了“匪谍案”:

二十年前事,当时已朦胧。清算复锻炼,现出新内容。受训有学院,参加有民盟。逃亡有路费,居住有叮咛。上海闹恋爱,北平又立功。好友成间谍,台湾追人踪。(《冤气歌》)

诗中所述是在酷刑下柏杨自己所编造的故事:在逃台前,我参加了民主同盟,接受了共产党的训练,还受到奖励。后跑至上海,受民主同盟负责人许逢熙领导并与其女秘书恋爱。这个故事足以使其丧命。最后只是证据不足,判12年有期徒刑,剥权8年。

这些描写冤案经历的诗歌很注重现场描写,留下真实的记录,在艺术上却显得“质木无文”,但由于表达直率,也自有其震撼力。

柏杨狱中诗特别感人的部分是写给监狱其他犯人、写给女儿和岛内外援救自己的梁上元、陈丽真、虞和芳、孙观汉等人的诗篇。特别是孙观汉,本是美国原子物理学家,与柏杨无亲无故,完全出于道义,投入援救运动,持续多年,直到他走出绿岛。柏杨回到台北,写了一首《寄孙观汉》:

今日踉跄回台北,人物都非两渺茫。去时家园如完瓯,于兹覆巢鸣寒螿。念我身老童心在,仍将丹忱酬热肠。先把无穷感恩意,第一修书报孙郎。

十年一梦,家与事业全都完了,在苦难中柏杨意外得到了友谊。大约也正是这些相识与不相识人的热忱,才使他保持了童心、保持了对爱的期待。

从《邻室有女》这首诗可以感受到柏杨这个经历了无数苦难的豫中汉子感情细腻的一面。其小序云“调查局监狱,位于台北三张犁,各房间密密相连,却互相隔离,不通音讯。稍后颇闻女子语声。有感。”诗云:

忆君初来时,屋角正斜阳。忽听莺声啭,蓦地起彷徨。翌日尚闻语,云购广柑尝。之后便寂然,惟有门锁响。初响是提讯,细步过走廊。再响是归来,泣声动心房。君似患喉疾,咳嗽日夜扬。日嗽还可忍,夜嗽最凄凉。暗室幽魂静,一嗽一断肠。我本不识君,今后亦不望。唯曾睹君背,亦曾系君裳。同病应相怜,人海两渺茫。我来因弄笔,君来缘何殃?君或未曾嫁?眼泪遗爹娘。君或已成婚,儿女哭母床。今日君黑发,来日恐变苍。欲寄祝福意,咫尺似高墙。君应多保重,第一是安康。愿君出狱日,依然旧容光。

女性社会主动性一般弱于男性,监狱中女犯也远少于男性。看守所突然来了一个女犯,而且是少女,这引起男犯的关注是很自然的。应该说柏杨的关注是出自诗人角度,是对美和弱者的关切。监狱四壁高墙,剥夺了犯人“看”的权利,于是听力就特别敏感。此诗前半首就描写“听”到的关于女犯的种种声音。娇如黄莺的话语声,沉重的铁门声,走廊上细碎的脚步声,这些使我们想起当年越国秀女,穿着木屐,蹀躞在馆娃宫响蹀廊中,声音清脆,身材窈窕,激起读者对美的想象。如此美人,被打入连壮汉都能消融的“调查局狱”,会有什么结果?自然不难推测。接着描写被审讯后的情状。女犯审讯后,掩泣而归,她受到了恫吓、侮辱,甚至刑讯?哭声已经让人揪心,咳嗽声,特别是夜深人静后的咳嗽,更令人震颤。这些都是因为闻其声而引起的推度之词,但这种不确定的想象,使诗人所表达的关切之情更具有张力。诗人希望是,美不要被苦难摧毁。当然这只是诗人的一厢情愿,监狱用不长的时间就能改变许多东西。《邻室有女》这种低回婉转、缠绵悱恻的叙事风格颇有古乐府风范。有人说柏杨的获奖实际上是因为这首诗。

柏杨诗五言优于七言,五言更擅长表达细腻的、缠绵往复的情感;柏杨常说他是野生动物,带有蛮性遗留,但其诗细腻的一面更感人。



进入 王学泰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柏杨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人风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651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作者博客,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