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3年,APEC会议再次在中国举办。13年中,亚太地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经济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中国未来增长新动力在哪里,这对中国及亚太地区会有何深远影响?此次APEC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作为三大议题,这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下称21世纪)特此专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问路中国经济。迟福林认为,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亚太区域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作用明显提升,已经成为推动区域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而中国在亚太区域发展中的地位明显提升,成为区域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与此同时,外部环境的变化,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亚太区域合作中,中国能否成为重要力量,能否在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能否在区域互联互通、区域增长转型中发挥特殊的作用,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迟福林说。
而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在于,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加快由工业大国向服务业大国的转型升级。
服务业是中国经济增长创新的新动力
21世纪:本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三大议题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你如何看?
迟福林:把“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作为三大主题之一,并有望通过《APEC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共识》,我认为,这个议题的设定既有战略性又有现实性。
第一,推进亚太贸易自由化,是立足眼前、着眼长远的大方向,不仅成为共识,而且具有现实性。中国在北京举办的APEC会议上,致力于进一步促进各国共识,并且采取实际行动来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这是极其有意义的大事情,将牵动影响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形成。
第二,把创新发展和改革增长作为三大议题之一十分重要。2008年以后,亚太区域无论是新兴经济体、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都面临着增长、转型、创新的动力何在的挑战。所以,创新、发展、改革增长的新动力成为亚太区域共同关注的主题。在这方面取得突破,不仅为中国的转型改革增加了空间,同时有利于推进亚太区域内的转型改革,形成中国与亚太转型改革相互促进的局面。
第三,互联互通更具实际意义,而且有具体的重大行动。这对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至关重要。
21世纪:你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创新的动力在哪里?
迟福林:我认为,中国的“新动力”主要是由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
第一,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转型改革,转型改革突出表现在由工业大国向服务业大国的转型。
第二,创新的动力何在?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升,人口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工业的转型升级,都高度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将成为新阶段中国发展创新的主要推动力。
第三,服务业市场的开放,使得服务贸易成为对外开放的主流,也让社会资本成为服务业开放的主体,由此增强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在新的背景下,中国走向服务业大国,形成服务业主导的新格局,不仅是中国发展创新的新动力,而且成为中国加强与亚太区域经贸合作的重要推动力。
互联互通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支持
21世纪:继去年APEC首次将“互联互通”作为核心议题,今年的会议也重提此事,并新加入“全方位基础设施”。加强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的意义在哪里?
迟福林:我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互联互通将为推进亚太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奠定重要基础。互联互通有利于推进贸易自由化进程,而且成为贸易自由化进程基础性、标杆性的行动。放在区域一体化、亚太区域贸易自由化的特定背景中来看,就会看到当前推进互联互通具有特别的意义,而且有日益增强的现实性和迫切性。
第二,互联互通将明显降低亚太区域的物流、货运成本,释放该区域增长潜力。
第三,互联互通的国际间合作也需要引进社会资本。在政府合作主导的前提下,吸收社会资本,形成亚太整个区域互联互通的新动力。
重要的是,互联互通也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支撑。中国要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就要加快实施“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而且使“一带一路”与亚太区域建设、区域的贸易自由化进程相适应。
21世纪:媒体报道称“一带一路”规划即将获批,APEC期间或颁布。如何看“一带一路”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
迟福林:在我看来,“一带一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至少扮演三个重要角色。
第一,“一带一路”是加快推进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的重大举措,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与“一带一路”是一致的,而且“一带一路”有利于加快推进区域多边、双边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第二,“一带一路”有利于发挥中国在推动区域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发挥中国在该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作用,履行大国的责任。
第三,“一带一路”逐步成为多方的共识,而这个共识是推进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条件。
21世纪:你在多年前曾经主持“基础领域改革”研究,对互联互通的硬件和软件方面,有什么建议?
迟福林:10多年前,中改院连续开了5次关于基础领域改革的国际论坛。我们推进这项研究无非是想推动几件事情,即在基础领域要开放市场,引入更多社会资本,拓宽社会资本的空间。
第一,这个研究对于今天区域间基础领域的互联互通同样有借鉴意义。国际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也需要在政府的推动下,更多的引入社会资本,形成基础领域改革和互联互通新的推动力和增长点。
第二,很重要的一点是推进转型升级。需要在现代信息技术下推进基础设施的转型升级,加快基础设施领域的现代化进程,提升基础领域的发展水平。
第三,加强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在基础领域的信息交流。
21世纪:为了支持基建融资,此前相继成立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投行,这两个区域性金融机构对于中国乃至亚太地区会有何影响?
迟福林:我认为这个影响和意义很大。第一,亚投行会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使之成为基础领域合作的重要力量。第二,未来基础领域合作的投资主体,应该是社会资本、国际资本,而主要不是政府直接投资。两个区域性金融机构的成立,反映了在政府的推动下,撬动社会资本、国际资本的进入,并使之能够成为主体力量。这样,有利于加快推进亚太地区的互联互通进程。
东盟是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的重中之重
21世纪:今年APEC会议主题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在您看来,“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格局会是怎样?
迟福林:我认为,要有三个大的目标:第一个目标是,经过各方努力推动亚太自贸区的形成。第二目标是,推动中国同东盟等区域间的合作。今年初,中改院建议,参照欧盟经验,采取“类欧盟”的做法,推进“10+1”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把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末梢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形成区域间的一体化进程。第三目标是,加快双边自由贸易化进程。中韩、中澳等双边自由贸易都相当重要,需要加快推进。
我想,未来可能是三个大的目标相互融合,经过努力达到建立亚太自贸区的大目标。
21世纪:近日发布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季度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东盟贸易额为3465.97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1%,同比增长7.5%,第三季度较第二季度环比增长9%。如何看待东盟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位置?
迟福林:东盟在中国对外开放中居于重要的地位。首先,东盟和中国是近邻,逐步成为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的重中之重;其次,中国和东盟一体化中最重要的是推动互联互通,具有现实性也有可能性;第三,中国和东盟在未来的对外贸易的市场份额会逐步增加,未来更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会选择东盟。
来源: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