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前中国经济规模之巨大,文明势能之巨大,从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可见一斑。
1405至1430年,郑和率数万人和数百艘船只组成的庞大舰队,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真腊、暹罗、忽鲁谟斯、木骨都束(在现索马里)、麦加等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舰队远航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实属空前,先于欧洲人“地理大发现”,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早八十七年,比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早八十三年。
舰队远航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实属空前,先于欧洲人“地理大发现”,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早八十七年,比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早八十三年。
回头看去不难发现,郑和远航不仅只是一种国家行为或贸易行为,而有巨大的文明势能作后盾,或者说为一种巨大的人口-经济规模和雄厚的技术能力所支撑。
这就是为什么在船队规模和船员人数方面,欧洲人的船队也根本不能同中国人的舰队相提并论。郑和第一次航行有士卒27800余人、“宝船”62艘,其中大者长约126米、宽约51米、9桅12帆、排水量约17708吨、载重量8500吨以上。
相比之下,哥伦布仅有船只三艘,乘员88名,旗舰“圣马利亚”号仅宽8米、长38米,排水量仅250吨,为郑和宝船的七十分之一;另外两艘船‘平塔’号和‘尼娜’就更小了,只有“圣马亚号”的一半大。
中国人的远航能力不是在一夜之间产生的,而有一个发展过程。宋时便已出现了使用罗盘和海图、带有可调中心垂直升降板的平底船,布帆已取代了竹帆,甚至已建造了4层3桅,12张帆,可载500人的大型海船。
据李约瑟研究,明朝海军在其全盛期即西元1420年前后,可能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亚洲国家,也超过同时代任何欧洲国家,甚至可能超过欧洲所有国家海军的总和。
另据费正清研究,1403年至1433年间,南京附近的船坞建造了约2000艘船,其中包括近100艘370至440英尺长、150至180英尺宽的巨船。这都表明,当时中国不仅已拥有远洋航海所必需的技术,所能动员的人力物力规模也大大超过了西欧。
西方研究者注意到,郑和舰队虽七次远般,但中国人从不抢劫或屠杀,与葡萄牙人、荷兰人和侵略印度洋的其他欧洲人明显不同。的确如此,郑和舰队在与沿途各国各民族打交道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和平、和睦、自律、平等的原则,不以大欺小,不恃强凌弱。这就与殖民扩张中海盗般的葡萄牙人唯利是图、烧杀抢掠的行径明显不同,与西班牙人在美洲大开杀戒,腰斩了阿兹台克和印加文明的行径更有天壤之别。
但今人对郑和下西洋并非没有批评,如只重视政治影响,不谋求商业利益,即太过重利轻义,没能义利兼顾,较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一本万利,实在太不合算。
然实际上,当时欧洲很穷,原因很大程度在于欧洲气候寒冷,农业生产率低下,单位土地面积所能养活的人口只有中国、日本的几分之一,再加长子继承制使其他儿子处于无业或失业状态,对外侵略、殖民遂成为必然选择。碰巧的是,离欧洲不远处,刚好有人烟稀少的巨大美洲等着被“发现”。于是,哥伦布远航便被视为一桩一本万利的买卖。
可谁都知道,哥伦布出发时,根本不是要去发现美洲,而是因为通往印度中国的陆路被土耳其人截断后,欧洲人必从相反方向(往西航行)寻找一条通往东方的道路。这就是为何只是在发现新大陆后好几十年,欧洲人才意识到那根本不是印度,而是美洲。
相比之下,中国因单位土地面积农业产出率比欧洲高得多,而没有欧洲那种巨大的人口压力。除此之外,当时还有广阔的国土有待开发,如云南、贵州、内蒙、东北等。这意味着从深层原因看,中国人根本不可能有“发现”新大陆的动机。郑和不是唯利是图的商人,没有必要猴急,因此要他下西洋而“发现”新大陆,一本万利,实在是强人所难。
作为一种持续多年的巨大的国家行为,郑和下西洋动机如何,仍值得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人的远航除了给沿途带来贸易与和平和睦,也昭示着深厚的自信和力量。在21世纪,浴火重生的中国文明必将比郑和远航有更加光辉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