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征兆中,一天突然接到“海里”电话,我马上意识到,这一定与那封信有关。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两个月前,我给中央一位领导写了封信,内容是建议以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对用人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治理。因为我感到,目前教育活动以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为主,对社会深恶痛疾的用人顽疾大力整治不够。这种认识不光来自我一人,写信之前我先后与多位同事有过交流,他们也都表露出与我一致的看法。用人环境是国家政治生态的重要体现,根据当前这方面问题突出、社会反映强烈的情况,用人问题应该纳入国家治理的主要内容,刻不容缓地来抓,因此我在信中说道:“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大量贪腐案件表明,经济腐败无一不与用人腐败相联系,而且往往是一案一窝,动辄牵连数人或十几人,涉及一个地区或者一个系统,这里面,掌权者我行我素、权力异化、大力培植亲信是重要原因。”为此我提出建议:“开展用人专项治理,就是要在查处贪腐案件的同时,把用人腐败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就是要切实贯彻执行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像刹‘四风’一样狠刹用人方面的任人唯亲;就是要坚决纠正官场久治不绝的‘选人用人潜规则,奥妙全在工作外。埋头苦干熬白头,跑官要官进步快’的顽疾,在用人上净化圈子,清理条子,封堵路子,打开正门,让埋头苦干的德才兼备者不再失望,让歪门邪道的投机钻营者不再风光,给社会一个好承诺,给群众一个好答卷,给干部一个好交代……”
这是我去年以来第二次往海里寄信提出工作建议了,上次所提建议也与用人相关,并且在当年全国组工会议上得到体现,光明网为此还做过专访,南方周末也邀请我写过一篇感想性的文字。但我稍感遗憾的是,上次建议虽被采纳,却始终没有接到过任何部门的正式回音。后来想想也属正常,因为领导们和领导机关工作千头万绪,一封基层来信能够接纳已相当不易,你还真指望有个什么回复性的东西?
然而错了,这次我得到了回复,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声音!
那是7月21日临近中午,正待下班之际我手机突然响起,打开电话听到一个很有礼貌的声音:“您是xx同志吧?我是国家信访局,请问您是不是给xxx寄过一封信?”我说:“是的。”电话里说:“信件我们收到,谢谢您,我们把内容整理后已报有关领导和部门……”似乎是为了解除我的疑惑,电话中这位先生还特意复述了我信里提到的几个问题。
没错,是我的信,听得出这位先生打电话前至少认真阅读过。利用这个机会,我向对方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去年我也给xxx写过信,里面提出的建议全国组工会议和条例修改上都有体现,可为什么没有接到过这种电话?”
电话那头说:“因为信件送达的部门和领导不同,所以处理方式不一样的。”
这种解释让我隐约听出一点“玄机” ,因为按常理讲,写给同一位领导的信,处理程序与方式应该是大致一样的,难道对这封信会有与上次不一样的处理?来不及多想,利用这个机会我向对方请教了几个问题,其中在问到教育活动为什么以反“四风”为主时,他是这样解释的:“中央肯定有通盘考虑的,目前主要抓党风,党建方面的问题会放在下一步,要一步步去解决……”这里,他引出“党风”“党建”两个概念,显然是把抓“四风”放在了抓党风中,把用人放在了党建范畴,概念拿捏准确,不熟悉情况的人一般做不出这种细分的。听他如此内行,电话中我特意询问他是信访局哪个处室,没想到他拒绝了:“对不起,我们有工作要求,这个不能告诉您。”
然而事后登录国家信访局网站,我发现,那上面各处室的工作职责和业务范围其实交待得一清二楚,任何人都可以随时查阅的。再调出手机上的那次通话记录我才注意,原来,这次通话对方的电话号码与归属地都无显示,显然,信息经过了特殊处理。见下图:
图一:信件原件
图二:通话记录
这是我迄今接到的一个最神秘又普通的电话,说神秘在于电话来自国家枢纽中心,说普通在于话题探讨的不外乎是大家都知道的用人问题。8分25秒的通话让我浮想联翩,也让我分外感慨。记录下这件事情经过我是想说,不管是国家信访局还是其它不便明说的部门,对来自基层的一封普通来信如此重视,专门安排人员给予反馈,并对提到的事情予以耐心解答,它起码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在转变作风方面,中央看来确实在从自身抓起,而且由不起眼的细小工作入手,有了实实在在的改进。虽然这一点还不能说明作风转变的全部问题,但毕竟有了行动,让百姓看到了希望,多少增添了一些信心。
对我还有另一个重要感受——它使高层与百姓的联系,至少不再像过去那么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