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硬”起来的美国教育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839 次 更新时间:2005-07-14 13:07

进入专题: 教育  

薛涌  

美国人宠孩子,教育不严格,这似乎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其实,美国的创建者,是以清教徒为核心的,这些人是最为勤奋律己的,对孩子的要求常常也严酷到不近情理。

  

到了19世纪20世纪之交,杜威领导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崛起,彻底挑战了传统的、严酷的权威主义教育。杜威认为,过去的教育,以教材为中心,强调死记硬背和纪律,压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提出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哲学,不是向孩子灌输教条,而是要孩子动手、做项目,很接近我们所谓的启发式教育。

  

杜威的教育哲学,比起传统的权威主义教育来明显优越,渐渐占了主流。美国的教育,也从强调服从、纪律,转化到强调创意和培养孩子的自尊上来。新政以后,自由派统治了教育界,把这套哲学不断演绎,发展出一套“政治正确”的话语格式:老师不能随便训斥学生,打分要照顾学生的自尊心。

  

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当学生越来越舒服,分数也就越来越高。举个例子,1968年,只有17.6%的大学新生高中的平均成绩是A;到2003年,这个比率已经上升到46.6%;1968年,22.6%的大学新生高中的平均成绩是C;到2003年,这个比率降到了5%。顶尖大学的录取办公室,接到的基本都是全A的申请材料,光看成绩很难分出高下。

  

然而,面临激烈的全球化竞争,美国社会目前正在重新反省高分的教育哲学。美国的青少年的学术表现,长年来一直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同龄人的水平。大学教授和雇主们给高中生素质的评价是“平平”或“低劣”。布什政府开始把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高中。2001年,一个美国教育部资助的委员会敦促高中给学生更多的挑战,鼓励学生进行实习、上一些大学的课程、从事毕业研究项目。

  

在宾夕法尼亚、华盛顿、北卡罗莱纳等几个州,已经要求公立高中的毕业生必须完成这种毕业研究项目,其他许多州正在考虑同样的计划。

  

这种毕业研究计划,是在1980年代末期诞生的。它包括一篇8页以上、有详细注释的研究报告,8到12分钟的口头报告,回答评审员的提问,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有的学校是要求3页的研究报告,但要求有一个研究的“产品”。要完成这样的计划,学生不仅要上一门特别的课程,而且必须投入大量课外时间,收集各种资料,整个过程可以长达半年甚至一年。

  

做这种毕业研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整合跨学科的技能,发现和解决问题,并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它确实使一些学生受益匪浅。有一个学生,毕业研究项目是给学校设计一个体育馆。由于他的设计实在出色,学校认真起来,真准备照他的设计建造一个。

  

但是,高标准也产生了许多失败者。2003年,华盛顿州的Cedarcrest高中173个毕业生中有17个学生的毕业研究项目没有通过。其中16个学生经过一番努力,修改了自己的毕业研究,最后通过并且毕业,但不及格的分数还是留在了他们的成绩单上。

  

这使一些家长勃然大怒。在该校的毕业典礼上,有三个学生因为在毕业研究报告上抄袭而被禁止参加,一位到场的家长为此戴黑纱以示抗议。另一个学生毕业研究不及格,最后虽然经过修改被允许毕业,但学校拒绝取消不及格的成绩时,家长就找律师要告学校,并试图组织草根的运动逼着学校取消毕业研究项目。有的学校,迫于压力不得不推迟实行毕业研究项目的计划。

  

这一系列强烈的反弹,说明自由派的某些教育哲学已经在美国根深蒂固。许多美国人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老师尊重、获得体面的成绩,是他们生而具有的权利。他们似乎已经完全忘了:别人的尊重必须通过自己艰苦的努力而得来;老师的责任不是让孩子们自我感觉良好,而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完成人格的成长,获得对付现实世界的能力。

  

最近二十年,自由派的极端话语格式,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保守主义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已经认识到,一味顺应、娇纵孩子,最终会使他们无法在现实社会竞争。最近美国的文化由“软”转“硬”,教育上也开始建立基本的标准。不管社会上有多么大的抵抗力量,美国的教育会变得越来越严格,美国的孩子也会变得用功一些。 

 

2005-7-3 

    进入专题: 教育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50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