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分别到东部和西部几个省调查、旅行,了解到劳动力市场的一些积极变化,颇感欣慰。
东部工商业发展迅速,劳动力供应已显紧张。江苏南部和中部的外出劳动力早已出现回流趋势,而苏北的农村劳动力也以更快的步伐向苏南转移。即使如此,苏南一些地区也感到劳动力供应的紧张。山东一些城市的劳动力也出现短缺。山东诸城一个市,这两年每年都感到劳动力的紧缺,今年也有5000人的缺口。从全国看,今年东部省份的乡镇企业短缺劳动力保守估计也在200万左右。如果未来宏观经济形势不发生逆转,东部地区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还将继续存在,个别地区在短期内还会异常突出。尽管这种变化是一种结构性的变化,即在东部地区仍然同时有劳动力的“过剩”,但我们仍然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新的变化。
任何一种资源的短缺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价格水平;有了适当的价格,资源替代就可能发生,短缺状况也可能发生改变,劳动力资源也是这样。过去,一些工商业主对农民兼业者的盘剥狠了一些,使他们的实际收入很低。到2004年,种田的相对收入提高了,工商业对农民兼业者的需求又明显增加,而且还不愿意痛痛快快地改善农民兼业者的待遇,于是劳动力的供应就显得紧张了。
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另一个因素是一些企业使用童工数量明显减少。在前几年的调查中发现,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使用童工的现象比较严重,而这两年的情况有所改善。改善的重要原因是新近童工多出自农村的少子女家庭,这些家庭除非不得已并不愿意让孩子做童工。计划生育政策不仅降低了劳动力数量的增速,还提高了劳动者进入劳动市场的年龄。
东部劳动力供应的紧张,给西部一些地区的劳务输出创造了机遇。据了解,西部省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在近两年有所增加。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的总量今年已经超过300万,占到农村总劳动力的1/4左右。这种形势对于西部农民收入的提高有重要意义。西部发展除了两个城市群之外,其余大部分地区的发展目标是提高居民的人均收入,而不是把区域经济做强做大。在这个约束之下,增加劳务输出乃至居民迁移,是提高本地常住人口收入的基本途径。
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还使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发生了良性变化。在我们考察的一些东部企业中,企业雇主开始更多地关注劳动条件的改善。在山东,很多企业已经给关键岗位上的职工交纳了社会保险金。政府部门也开始关注工人的劳动条件,它们向企业提出的关于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建议也比过去容易被采纳了。
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将产生更长远的影响。一些企业的工资成本提高了,产品向国际市场的出口成本也提高了。这种情形看起来会给中国企业造成损失,但究竟会不会产生损失尚需要具体分析。中国人口多,国内潜在市场规模大。如果国内工人收入水平提高,国内市场的扩大会弥补丧失部分国际市场的损失。中国市场规模增加以后,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有可能主要依靠国内市场,一旦规模达到一定水平,会稳定降低成本,有利于扩大出口。总体看,我们在工人工资变化与国内市场扩大这两者关系上,需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另一个潜在的后果,是长距离的农民兼业现象将会消失,就近兼业将是农民的主要兼业方式。未来的中国兼业农民将依靠类似摩托车或公共交通工具往返在兼业场所和家庭所在地之间。这种现象在一些东部发达地区已经初露端倪。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在10年左右实现,类似深圳民工向雇主要私生活的事情也不会发生了。(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