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尧:台湾人害怕什么?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08 次 更新时间:2014-05-08 09:59

进入专题: 台湾  

杨景尧  

 

两岸关系的开启应该正式在1993年新加坡"辜汪会谈"说起,那个时候两岸都是既期待又怕受伤害,所以选择第三地举行。两岸所成立的"海基会"与"海协会"也都是政府官方的"白手套",彼此不承认政权,但又有沟通的必要。在那一个时代(整整二十年以前),两岸交流极为有限,加上大陆不断放送"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排除使用武力解放台湾"的讯息,弱小的台湾根本无法想象中国大陆攻打台湾的景象。"恐惧中国"成为台湾社会不能说的秘密。

两岸经过台湾两次政党轮替,彼此也都在理解对方的底线,尤其是2008年马英九当选总统,可以说除了民进党陈水扁家人贪污腐败这个因素之外,另外一个助力来自于台湾人民寄希望于马英九当选之后两岸关系的改善。事实证明两岸关系确实改善了,表现在经济--开放大陆观光客到台湾旅游;表现在高等教育交流--大陆学历采认与开放陆生来台求学;表现在两岸频繁的官商往来。到最近索性"白手套"都不要了,官方直接面对面接触,大陆的国台办主任与台湾的陆委会主委互访就是最经典的例子。此时还需要"白手套"就太矫情了。

苏起教授大作《从"乎干了"到杯弓蛇影》(台北,《联合报》2014年4月27日),把最近两次密集的群众运动被冠以"恐中"与"恐核"进一步诠释,"恐"才是台湾社会目前的主要问题,而不是后面的中国或者是核四议题。恐惧必须面对,他也提出建言,笔者针对苏教授的论述有几点补充。

首先,"恐核"比较容易理解,可是"恐中"的定义是什么?在滚动式改善的两岸关系里,"恐中"很难定义。尤其是要把这一次青年学生上街头"反服贸"冠上"恐中"的主轴,恐怕容易产生误导,因为此次运动呈现的是对马政府的不满,"反服贸"是提供发泄口而已,整体活动与中国大陆扯不上关系。

我们先粗浅地将"恐中"定义为"害怕中国"--为什么要怕中国?一直以来中国大陆以"不排除武力犯台"与在东南沿海部署对准台湾1000多枚导弹,为支撑大陆对台政策。台湾的政治人物不论蓝绿,都擅长利用中国大陆对台政策在立法院表演,例如有委员质询时追问国防部长:"如果中共武力犯台,台湾可以撑多久?"又有立法委员针对沿海导弹大作文章,仿佛是两岸演双簧一样,大陆不撤,立委视为对台敌意的老梗。

笔者在思考"现在台湾还有人会'恐中'吗?"两岸的多元交流不但使"中共武力犯台"的概率比核四出问题还要低,更有一句顺口溜"打台湾不如买台湾",笔者一直怀疑中国大陆沿海部署的导弹,只不过是成为台湾在野党利用的工具罢了。从今日的两岸关系来看,这一些导弹不可能射向台湾。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台湾青年一代没有人会"恐中",他们走上街头害怕的是什么?笔者认为,长期累积青年人"未来没有希望"、"博士一样都失业",过去说"努力耕耘才有收获"、"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全部落空。如今台湾的贫富差距史上最厉害,这种"怨恨"是针对执政者,而不是中国大陆。由于长期以来教育政策与经济政策等等错误,造成台湾的社会价值偏差,民怨沸腾。不论任何政党,必须认清此一事实,青年人不相信今日中国大陆还会武力犯台,他们只怕自己的文凭毫无价值。整个问题出在高等教育政策,12年国教更是灾难。台湾政府长期以来束手无策,教育问题才是台湾人民应该害怕的,也是会影响未来两岸关系的重要因素。


    进入专题: 台湾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台湾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459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