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中青年学者们大张旗鼓发表连署,指控马英九以党纪处分王金平,造成他在“国会”的功能受到干预,而王金平在“国会”的功能应否受影响属于“国会”自律的范畴,行政机关不得干预,因而他们指控马英九介入“国会”自律事项是违宪。但是“宪法”从来真正没有施行过,政治与政策向来是在宪外运作,连最基层的政府机关都不例外是靠关系与惯例在运作,为什么突然用违宪指控马英九呢?
如果马英九现在是刚就任,如此指责或有期许之意,但是还记得他刚就任时抱持退居幕后以遵宪、行宪的初衷吗?当时受举国批判,他乃从善如流,从此无役不与,甚至每次有台风,都要充当“阁员”,亲自坐镇防台中心,导致“行政院”与“立法院”作为国家最高行政与立法机关的宪法规定,在实践中破坏殆尽。现在说他违宪,实在宛若隔世。较之历任“总统”干预“立院”内部事项不遗余力,马英九毫无过人之处。
马英九不是特例。陈水扁无所不在介入立法,对个别委员利诱威胁无所不用其极,这其实是李登辉“修宪”后建立的“元首”干政模式之一,陈水扁只是更公开而已。“宪改”以降,“总统府”就变成部会首长聚会报告之所在,甚至“立法院长”堂而皇之也在座乔事,视行政与立法两院为无物。不但“元首”如此,连“副元首”也不遑多让。吕秀莲任职时,一再违反“宪法”指定她应备位的义务,不但在府内召开司法改革会议,甚至到印尼进行冒险的偷渡外交,弃“宪法”义务如敝屣。民进党“立委”更从不把立法当成“宪法”义务,反而以杯葛立法为家常便饭,更不用说是杯葛质询了。这与所谓介入“国会”自律相比,破坏“国会”自律岂非更为明目张胆?
仔细回想立国以来,“宪法”迄今未获施行。政府与政治所仰赖的是早年强人建立的惯例、党政协调、政坛关系与关说、行政便利与权宜考量。即令宪政改革已逾二十年,政府与政党施政从不考虑“宪法”,不知道“宪法”,不在乎“宪法”。当年支持李登辉就主张“总统制”或“双首长制”,反对他就主张“内阁制”,引经据典,令人发噱,最后不过就是选边而已。而替李登辉捉刀御用的马英九,还曾因在李登辉从委任直选立场急流勇退时不能体察上意,一度大惊失色。
此次国民党权斗与朝野间合纵,涉及的“宪法”问题至少有四:1.“国会”议员藉关说影响司法独立是否违宪?2.行政官员藉党纪影响“国会”自律是否违宪?3.“国家元首”藉威望影响行政官员是否违宪?4.民间学者藉媒体影响“元首”行宪是否违宪?这每个现象都是各国行宪过程中层出不穷的现象,说违宪似乎小题大作,故要从中挑出一个以违宪指控之,必须靠政治选择与政治意志。
何况国家从未行宪,奈何以宪问责?但尽管宪外施政是“我国”宪政常态,若干学者此番大举认为马英九违宪,因而义愤填膺,且他们的乡民学生更口出恶言,表现得痛恨不已,这不就刚好透露出,他们之所以气马英九,是因为马英九惹人厌,而不是因为他们热爱宪政吗?而马英九惹人厌的原因,不正是煞有介事把关说这样稀松平常的事,当成斗争筹码吗?故学者指控马英九违宪,就像是马英九指控王金平关说,属于同一范畴,都是选择性的借题发挥,而不敢面对自己真实的情感。
(中评社特约作者石之瑜,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