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总统于1月15日接见美国联邦参议员穆考斯基时表示,两岸关系与台美关系的发展并不冲突,因此台湾政府将来会继续向美国采购各项先进武器,以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台海和平,但台湾同时也要持续和中国大陆改善关系,扩大双方交流。简单的说,这就是武器照买、和解照走。
14日,美国在台协会前理事主席卜睿哲在布鲁金斯研究院网站发表《未知的海峡》新书摘要,略称北京若寄望美国放弃台湾这是行不通的,美国对台军售并非两岸无法统一的最大障碍,美国坚持现行政策将会促使中共以更具创意、更有意义的方式来解决两岸争议等等。直白的讲,这就是美国无意放手。
表面上,马总统的讲话和卜睿哲新作中的某些观点都能言之成理,但也都只是从各自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在理论上,既缺乏战略的高度,也没有新的视野,而且在实践上,还有其盲点和内生的矛盾存在。大家都只想“避险”,但目前这种以拖待变及摸著石头过河的做法与想法恐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
从马总统的角度来看,台湾一方面要和中国大陆持续改善关系,加强互动与往来,但另一方也要有自卫的能力,勿恃敌之不来、而恃我之有备,对美军事采购即或不能让台北与北京进行全面、长期的军事对抗,但或许可以暂时满足台湾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时对美展现台湾自卫的决心。两者并行不悖,好处全拿。真好?
或许,台湾不能,也不应把自身前途寄托在对岸不确定的善意上,但持续以超过能力所及的对美军购,万一使自己成了美国的反华工具或剥削对象,甚而造成两岸军备竞赛,这些都并不符合台湾和整个民族的利益,毕竟这其中还涉及台湾的自我定位与国家、民族的认同问题。轻重之间的拿捏,台北必须极为谨慎。
卜睿哲在书中提醒台湾,不要让中共产生统一无望的印象,不要使北京丧失耐心,错估整体形势,而要加强台湾的经济发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避免两岸关系发展成一种不对称的相互依赖,要增加北京万一对台施压的成本和不确定性。这些主张表面还算可以理解,但一经深入思考就发现其中大有问题。
从过去到现在,美国一直主张两岸维持动态的平衡,两岸都不准增加紧张,破坏现状,但现状的定义却是要由美国来加以界定,美国一方面希望两岸关系能够改善,双方加强往来,降低区域紧张,但又不希望在华府不能掌握的情况下,两岸走得太快、太近。美国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利益,既不准台湾独立、也不让两岸统一,不要台湾挑衅,但也不许中共动武,两岸只能和解,不可合作。
美国的两岸立场已经相当明确
具体的说,台湾对美军购固然满足了自己虚假、暂时的安全感,但更成就了美国的军工利益,台湾确实不能、不宜接受中共所设定的不合理统一条件,但让美国不断插手两岸事务,对台湾颐指气使,破坏两岸未来整合的机会,这是否符合两岸之间的最大利益明显有讨论的空间。美国只希望台湾采取最低的标准,不要让大陆对统一感到绝望,但目前这种想象中的奢望和绝望之间的距离恐怕有限。
再进一步言,美国不但对于两岸建立军事互信大有异见,并不乐见双方退职将领之间的互动,军事用语的统一,甚至对两岸文化教育协议也有不同看法,更不要说和平协议及结束敌对状态了。华府一再侈称,两岸文化内涵并不相同,台湾民众自我认同已经异化,台湾意识已经建构完成,台湾不宜与中共讨论涉及认同与意识形态的问题等等。美国的立场已经相当明确。
其实,美国有识之士也已看出,只要两岸降低紧张,加强互动,民众往来、通婚、投资更为便利,双方关系自然将会更为紧密,届时台湾的心理和实体防卫需求自然随之调整,这虽然需要一段发展的过程,但这种自然的规律并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美国和台湾当前的这种以拖待变的政策终将有无以为继的一天。难道不是?台独无望,统一不甘,台湾究竟应该何去何从?
就像在美国在台协会前驻台代表杨甦棣所说,他既不亲蓝、也不亲绿,他只亲美。同样的,卜睿哲的观点反映和追求的主要还是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的弃台与否完全是由美国的国家利益来决定。美国为德不卒及其不佳的承诺记录众所皆知,从当年的波兰抗暴、古巴猪湾事件、捷克的自由化运动到后来的南越陷共、智利的阿叶德总统遇害都是例子。
在现实上,台湾或许不得不被外国利用,做为牵制中国大陆发展的工具,但主动与被动之间还是应有区别,在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还是应该有个立场,马英九政府如果还有一些理想与抱负,能够抓稳方向、掌握大局、明辨是非,化被动为主动,发挥台湾尚有的优势,台湾的何去何从应该已经不言自明,自外于中国的未来绝非得计。
作者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山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