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在中国舆论场内刮起强劲旋风,舆论场气候随之剧变。从整个十八大舆情发展来看,早期中性情绪较多,随之积极情绪整体上升,后期多偏向积极的认可。微博中,务实、亲切、期待、真实成为意见领袖的高频词。十八大之后在整个舆论场当中充满着审慎乐观的情绪。
在会议前期,改革收入分配、推进反腐倡廉及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三大内容继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不同人群收入的巨大鸿沟成为全社会健康发展的障碍,收入是最影响公众幸福感的因素,减少贫富差距是网友对改革最大的呼声。
反腐倡廉与权力制约监督是网民们关注点的第二聚焦。网友们大都认同应当从官员财产公示入手,逐步建立起制度化的反腐格局。也有意见领袖具体提到财产公布首先就要房产公开。自媒体使网络反腐成为民众监督强力武器。在这一新式武器的围追歼剿中,“表哥”杨达才、“房叔”蔡彬、雷政富等官员无处藏身。网络爆料与围观的力量使贪官自危齿寒。这之中,网民反腐意识与行动力的提升令人欣喜,但反腐制度化常态化的缺失使人担忧。
社会保障一直是持续的热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和个人,重要性不言自明。“退休年龄”与“养老金”是网友们的关注重点。很多民众认为养老金双轨制是当今社会的最大不公,养老金双轨亟待废除。国内很多学者支持延迟退休年限,解决社保改革问题。不少网友出于对退休“双轨制”的强烈不满,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言辞十分激烈。
以十八大为分界点,网络情绪的变化非常明显。不少意见领袖表示支持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带来新的变化。
十八大之后的反腐浪潮来势凶猛,首先是官方的密集发声,政府加速发力,厅处级干部成为围观焦点。同时,有调查显示有74.5%的网友愿意选择网络来曝光反腐事件,反腐形势可谓是“天雷勾地火”:具有体制内外强大的舆论基础,网民与政府的合力巨大,反腐浪潮远未止息。
网络反腐中有两个焦点问题,一是网络反腐制度建设。网络反腐应当从剑走偏锋的新鲜事物变成民众监督政府官员的“常规武器”。制度化是网络反腐的护身符,只有被纳入制度才能使网络的正能量源源不断地释放。网络反腐应当制度化,以捍卫当前网络反腐的硕果,否则风潮一旦过去,旧有制度的弊端会不可避免地卷土重来。二是警惕网络反腐被利用,变成政治经济力量之间的博弈。时代交接点总伴随青黄不接的政策与重大的人事变动,各既有利益集团会不计代价地在新时期的利益场内展开圈地运动,不被制约的网络民意极易被利益集团幕后操控而不自知。
目前网络反腐虽呈摧枯拉朽之势,但爆料者失实爆料后,自身承担的后果完全无法与政府公信力的丧失相提并论。爆料者对政府公信力具有致命的杀伤力,政府公信力如果在不负责任的爆料者的围攻下坍塌,政府的所有发声都将被塔西坨效应裹挟,到那时,不论是真话还是假话,人们都不会再相信。由此可见,政府公信力重建难度之大,实非同小可。
目前正是政府新政策吹风期,李克强谈到改革是中国最大红利,12月4日,中央政治局提出“出行不封路不清场”等八项改作风规定获得媒体与民众的赞许,包括劳教制度与官员财产公开等重要制度已经开始被提到议程上来。舆论场整体态势表明网络舆论是中国改革的创新动力,网络舆论正在以空前的强力倒逼改革。因此,笔者呼吁,在重大工程实施之前,要建立舆情的风险评估制度以规避舆情风险。近来舆情状况显示,网友的追责欲望在提升,地方舆情应对速度也在提升。深圳市有关部门制作“深圳市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并内部通报,这种模式能有效提升城市的舆情应对能力,值得借鉴。
(作者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新闻学院兼职教授、舆情研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