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会对迈克-桑德尔这个人做一个简单的描述。然后我做一个简单的评论,这个书有什么样的价值,以及包含什么样的内容。
桑德尔,许多中国读者对他比较景仰,他的经历中,包含了我们的学术梦想、大学梦想和教育核心梦想。他是哈佛大学政府系的教授,因为哈佛大学教育结构比较特殊,有一个政府学院。哈佛的政治学主要是在政府系。桑德尔成名已早。他60来岁的这一生,以反驳别人立论。他从社群主义里面反水出来,现在是共和主义的代表人物。
桑德尔本人的主张比较复杂。因为他的社群主义和共和主义是以反驳自由主义的立论为基本取向。我1998、1999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听过他的一门课,也是无比热闹,学生满堂坐。桑德尔关于公正和幸福的课差不多都这样。
当时三位哈佛新生代教授非常有名。写昆虫学的威尔逊。另外一位是麦斯菲尔德,然后就是可爱的迈克-桑德尔教授。
麦斯菲尔德一上课肯定是抨击自由主义。以前在中国有人批判毛泽东,崇拜毛的人就特别愤怒。在国外也是一样,在这种情况下,麦斯菲尔德的写作就是既不得罪官方,也不得罪民间,但是点出政治的意义。每当麦斯菲尔德批自由主义学者罗尔斯比较厉害的时候,作者桑德尔就出来为自由主义辩护。当时我觉得还挺奇怪。左派学者桑德尔应该出来表示赞赏才对啊,因为敌我之分就很简单,凡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当时桑德尔比较有名的书只有一本,《自由主义与正义的曲线》。到九十年代中后期,他出版的《民族的缺憾》,我们国内翻译成《民族的不满》。后来他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论文集,叫做《公共哲学》,这本书目前国内还在翻译。在书里面桑德尔以批评自由主义为资质,他主要涉及三个问题。第一,批评自由主义的个人观念。第二,桑德尔特别注重批判自由主义在制度安排上的程序主义。他说自由主义的国家就是程序主义的国家。当然这也有误会。第三,认为自由主义不讲道德。
桑德尔本人有两个非常有名的特点,第一,主要靠反驳别人来立论,一生都在批评,或者是一生都在辩论。但是桑德尔究竟想主张一种什么样的政治价值观,至今也不是太清楚。因为早年批评罗尔斯,接着阐释社群主义,接着是共和主义。美国更激进的共和主义者认为桑德尔没有把共和主义的精神阐释出来,因为他一直强调共和主义就是要补充自由主义没有讲到的共同善,共同善是什么,桑德尔一直没有说清楚。桑德尔一直讲美德,但是有人说你给我开一个美德清单。所以美国的共和主义者内部也质疑桑德尔是不是有美德专制主义的走向。
第二,桑德尔非常会讲课,他在哈佛的一个体育馆里面讲课,上千学生坐在里面。在美国考上哈佛大学接近于在中国考上了北京大学,自认为都是天才。能听桑德尔在体育场里胡说八道,还坚持两个小时,实在不容易。但是,严格说来,桑德尔的讲座,只要是大众讲座,我们在大学当老师当久了的人都知道,必须要稀释专业浓度。掺上社会公众一般的审美诉求的水,才能够成为一杯饮得下去的咖啡。桑德尔公正和幸福的课是挂在网上,可以下载,被称为全球点击率和下载率最大的政治哲学课程。美国人从英国分离出去成为新国家以来,英国人从来看不起美国人。包括麦基这样的人,八十年代邀请了欧洲的大思想家们到电台去做哲学讲座。英国人在BBC开了一个思想家的专栏,但是从来不请美国人。八十年代之后第一个请的美国人是迈克-桑德尔去BBC做了专题讲座。这本书的流行,不是说这本书特别好,而是与它的讲座相伴随。一旦讲得热闹,刺激了大家灵魂深处政治的理念和政治判断的热情。于是,这个书就这么出版了。
首先我当然要肯定一下这本书。这本书有三大优点。第一,把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日常经验性判断引进到我们的生活中。这是桑德尔讲课成功和这本书也成功的一个最重要的理由。因为按我的说法,桑德尔的头脑属于美国的二流智慧及其以下。所以他没有办法和罗尔斯的智力水平比,也没有办法和另一个极右翼的批评者罗伯特洛奇克相比,他也是通过写一本批罗尔斯的书出名的,叫《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这比《自由主义政治的局限》显然要高一个档次。但是他不给你得出结论,又把你首先引入日常生活。使得你不能回避道德判断。这种道德判断在东西方社会的共同作用在于,无论是东方社会还是西方社会,在所谓市场经济社会兴起以后,普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会逐渐远离自觉的道德判断。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能更诉诸罗尔斯的正义论里面产生的那种依靠直觉去判断好坏善恶,我们并不需要在理论上去加以澄清。桑德尔这本著作中强调要将我们拉回到生活的现场,还政治哲学和经验哲学的现实性品格、生活性风格。
这本书的封面是他在哈佛讲课的场景,学生非常多,主要是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在这里面讲课的哈佛教授非常自由。这样一个场所也不可能给大家宣示道德立场,也不可能做一对一的论辩。他一定要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就我们的现代体验出发,就我们在道德是和非做出判断的悖论性出发。在现在的中国,在小悦悦案之后,大家在批评别人的时候,彭宇案又被推出来。我们感觉行善的人更加显得苍白。它促使我们理解如何做出我们的道德判断,如何实现正义,如何达成一种公平。使我们社会里面大家彼此理解自己悖反的道德处理,在这种悖反的道德处理之中来处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感,来处理我们日常行为的道德抉择,来判决我们日常生活中道德本身的是非、善恶、好坏。但是桑德尔绝对拒绝是和非显示的道德的是非善恶。
我把他这本书称为一本聪明的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书。桑德尔在这本书里面似乎人人都得罪了,但是似乎又人人没有得罪。首先,从福利,福利计算是公民主义,到今天还是最重要的。尽管罗尔斯振臂一呼,规范了政治哲学的规范性。但是桑德尔从罗尔斯继承来的新社会契约论,在美国都不是主流。
第二,他讨论的是我们在做抉择的时候,由于我是我自己的主人,人的自主权、自决权、自律权是一种自由主义。政府没有理由向富人征更多的税,自己假装以正义的姿态来进行再分配。这本书里面强调了自由至上主义者的困难。我的身体如果是我自己作主的话,我要出卖我自己的器官怎么办?医患关系中最严峻的考验就是,比如说我肝需要换,肝源从哪里来?于是就有换肝换肾的托。这本书的第二个好处就是把现代政治哲学的理论上的主要流派,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摆到了我们面前。
这本书比较过瘾的是,让你不耐烦于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的道德理念。让不同人随时出场,以不同的方式论辩写作,告诉你公正是需要你判断的。从生活经验出发,自己要判断,不是我要判断。让所有的理论家出场,告诉你理论家已经有这么多的立场,现在你怎么办?所以桑德尔是非常狡猾的著书者。严格来说,你看柏拉图、苏格拉底,看到最后,也觉得他们也不咋地,但是最后你发现最重要的地方都需要你自己思考。
1900年摩尔出版《伦理学原理》以后,伦理学的知识化要求越来越高。尤其经过分析哲学和道德哲学的清理。说这是好的,这是一个语言命令而已,不是一个道德命令。我们怎么去进行道德判断、道德分析、道德抉择,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面他谈到了出卖自己的器官。在别人危机当口,你怎么去计算幸福快乐和正义的大小和质量,也谈到了你爱国主义得以表现的时候,比如说兵役制度。谈到你有良好的动机和共同商量的善良,怎么去处置。这本来作为道德哲学谈论的问题已经是非常抽象、非常难理解。从职业上来讲,我是做政治哲学的,我读罗尔斯的《正义论》已经非常痛苦了。下了好几回决心,终于把三个部分分成三次才读完。读桑德尔的书不会有这么多的困难。尤其这一本《公正》,基本上是娓娓道来。桑德尔在这个书里面的立场我都称为“偷运”的问题。桑德尔的主张很简单,就是强调共同善,强调社群的优先性,强调爱国的至上性,他这么处理,但是他不告诉你。我认为这本书三个比较突出的优点。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比较切近的优点还是在前两个方面。在中国我自己刻意在写我的专业文章的时候写得晦涩一点。很多人骂我、批评我,但是我也不改正。我从2009年起拒绝写时评。因为中国人统统在思维上习惯往下走。我的说法是向下流看齐。你写的越通俗、大家越理解,也就越热门,大家越兴奋。所以我不是太支持桑德尔这本书写的太通俗。
桑德尔狡猾之处就是在于把日常生活极端化。比如说一个火车到了一个岔路上,一个路上站了一个人,一个路上站了五个人。你到底转向哪一边岔道?真要判断的时候,桑德尔说,我不给你讲了,我举出另外一个可能。如果你想了,你桑德尔说我又不给你讲了,我再给你举一个可能。你现在最勇敢的就是把大个子推下去,他就可以把火车堵住。但是大个子推下去是属于谋杀,你自己为了善又达不到目的,这个时候你怎么办?桑德尔就是这么来诱导我们进行道德判断。
我认为要拒斥桑德尔这种精神。我们真正要走一个日常生活道德判断的路子,不要把我们经验性的道德生活说的那么具有鲜艳的特点,而同时伪装成一个经验的辨别。但是要注意对中国具有对应性作用的部分。第一,当代中国的道德生活最大的麻烦就在于,离开日常生活的道德判断来抽象地思考道德问题。因而,道德结论变成他人的。所以,小悦悦的案读到最后有一个公正开发。你自己要反省小悦悦案,你不能指责那18个路人。行善是有条件的,而不是像桑德尔这样讲的无条件,可能思考就够了,但是我们要强调在我们日常生活经验里面,道德的谅解和道德的责任首先应该是谅解对别人,责任对自己。而不要有一种最简单的谴责态度。我觉得这本书可以导向道德思考,从而强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感和经验判断。
中国人比较缺乏理论思考的兴趣,我们可以做到使严肃的道德思考和政治哲学判断,能够使千百年来中西方伟大的哲人在你的娓娓道来中轮番登场,来和我内心的道德抉择进行理性的洗涤。从而使我们的道德感更加强化,道德判断更加准确。不至于流于日常生活中对别人的职责和对自己的宽容。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我们可以谈得很充分了。
最后一点,分析一下这本书的问题,也是可能导致的道德判断或者道德生活的危险。第一,这本书作为公正的一系列的分析,无论他对公立主义、自由至上主义、道德论的分析,都是一个瓦解性的态度。桑德尔是一种全现代讲究道德判断的绝对性的姿态,来对现代道德体系进行了瓦解的后现代结果来试图增强我们的道德感。因而这本书的内在矛盾就在于,它的动机和最后的结果之间是不能达成一致的。这是桑德尔所有的著作基本上是一致的特点。尤其是延伸了他写的《民族的缺憾》来批评自由宪政民主的时候,那是最明显的。桑德尔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总愿意在极端的个别化判断,充当社会公众的不普遍道德判断,使普遍道德判断远离我们公众的生活。他常常用社会领域的个别美德来替代政治领域的制度安排。这是我觉得它这本书导致的一个最大的危险。我们读的时候一定要高度警惕。尤其在《民族的缺憾》里面,对于说明他公正的态度非常关键。当读者期望他给出一个自己的判断,而你仅仅是桑德尔自己做着判断的时候,你必须负责任地给出。这个时候绝对不是桑德尔自我许诺的,我因为是一个流氓,我只管刺激你进行道德思考,而我拒绝给你提供任何答案。因而,善究竟是什么,我得不出结论的时候,我陷入了一片茫然之中。我阅读这本书似乎道德感很强,但是读完得不出一个结论。我们有道德冷漠感,或者是道德乏力感。我们不能判断,既然有这么多矛盾,那我们该干什么呢?我就干脆大拒绝,我不进行道德判断。桑德尔应该在这本书里面说,我主张什么,但这只是我个人的主张。桑德尔本人在社群主义的辩论和共和主义的辩论中从来都不是中立的。当他把自己的立场也变成一种伪的中立立场的时候,他这样一种伪装中立立场下提供的道德判断具有一种道德专断的显然的倾向。这带有更大的道德强暴性。
第二,桑德尔最大的混淆,会导致我们对制度伦理、个体伦理和社会伦理的混淆。个体伦理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表现为私人生活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个人和国家关系之间。个人伦理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是诉诸美德伦理。但是制度伦理最大的麻烦在于,它要诉诸于公共的一致性水平,或者中位水平。这个时候可能没有非常强烈的道德感,但是他有道德底线,于是他就是一个合格公民。显然桑德尔持共和主义的立场,他是拒绝中位的道德立场、道德的价值判断。兜住底线,但追求高尚,但追求高尚不是政府强制的要求。桑德尔把社会领域里面表现的个人美德,上升为一种普遍的国家道德要求。这个时候就变成了政府的极端合理性假设。对美国究竟是征兵制还是义务兵制还是志愿兵制。对人们究竟是堕胎、捐赠器官还是代孕?他有爱国主义倾向。他认为爱国主义立场是共同善的保障。桑德尔在这里面分析的矛盾比比皆是。谈到了雇佣兵制度,他倾向于认为,美国现在的志愿兵制度是接近于雇佣兵制。桑德尔在书里面特别提到,为什么我们不能像法国人那样来招外国军团。同样我给你付高工资,但是我们不用美国人死。你找美国的志愿兵,你还是让我们的同胞在死。你学法国,付高工资,为什么你不愿意招?美国的兵役制是拒绝外国人服兵役。你发现桑德尔在书中自己打自己耳光,但是他没有任何的惭愧感。他把三种道德哲学、政治哲学流派驳得体无完肤,最后桑德尔出来的时候我们发现桑德尔没有穿衣服,是皇帝的新衣。
第三方面,这本书以强调道德感出发,但是经过相对主义的分析,会导致虚无主义的结论。因为人们的道德判断并不是专业的伦理学家的判断和一个伦理上、道德至善追求的高尚个体的判断。因而这种判断的微妙性,有时候诉诸直觉,足以应付日常生活里面的道德责任。也足以满足我们在一个共同体里面生活。我同意罗尔斯的说法。因为共同体也强调社会美德。我假设不说共同体,而更强调我们生活一致的群体中。我们形成的美德直接上升为,我们作为一种工具性国家还是目的性国家,桑德尔从来没有质疑过。如果我们把自己社区里面生活的美德,直接上升为一个目的性国家的美德,意味着我们道德判断越强烈,我们对于专制政治支持的力度越强。我们的道德感越冷漠,我们与专制国家的疏理感越明显。这个结论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无法区隔,哪些是道德支持,哪些是道德判断,哪些是道德的行为抉择。因为桑德尔从实践伦理出发,是把实践抉择还原为道德感。用道德感上升为社会生活的责任感。彼此承担的义务,形成的道德善又是一个国家建立的道德基础。这时候他把社会道德、国家道德进行知识上的混淆,导致我们没有办法区隔清楚,在分析哲学里面已经很清楚的,单纯的道德论述有时候并不妨碍道德判断。尤其不妨碍我在道德行为中的抉择。如果你是一个道德行为决策的指引,但是你又把它道德知识化。我对这种道德知识化取向在具体行为抉择的时候,产生的不是是否判断的直观判断,而是陷入一种冥思状态。这个时候我们只说出一个话题,三十年代的德国和意大利,某种程度有惊人的同构性,我们不能说桑德尔的共同主义就是法西斯主义,但是这绝对蕴含着巨大的社会风险和道德风险。
注:本文为任剑涛在搜狐《公正》读书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