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嘉健:细节透视:总体品质的或者见微知著的——“把细节同总体联结起来”之日常生活批判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28 次 更新时间:2012-11-12 11:11

进入专题: 细节  

吕嘉健 (进入专栏)  

“细节决定整体,细节决定品质,因此过去的细节决定未来的总体。”这三句话大概应该作为专门的公民课程,让中国人集体进修进修。西方有句名言:“魔鬼在细节中。”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这句谚语,说明人性的恶和人类的大罪过以致大失败都包含隐藏在所有的细节之中,而做任何事的关键就在于做好那些可能不起眼、微不足道的细节。中國人知不知道这个道理呢?胡适说中国人的惯用语是“差不多吧!”所以胡适称中国人为“差不多先生”,意思就是中国人以不拘小节著称。我们可能不知道老子在《道德经》中这样说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不是没有智者不明白事理,而是中国人自来缺乏将道理认真贯彻到底到微小角落的制度。中国人太聪明了。

法国哲学家H·列斐伏尔有一个著名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其理论构架和方法论如下:从诸如此类的生活细节开始,深入细节,并把细节同总体联结起来,日常生活的凡人小事的两面性就被揭示了出来:一面是作为纯粹的、琐碎的、个人的偶然事件;一面又作为本质的、复杂的、丰富的社会事件。列斐伏尔以一个女顾客到商店里购买了半公斤白糖为例子说道:表面上看来,这类区区小事不足挂齿,要真正理解这类简单的日常生活事实,仅仅做单纯的描述是肤浅的,只有加以认真探讨才能挖掘出深层的东西,将其中的理由与结果、内在本质与表面现象之间的错综复杂之关系发现出来,从而这位女顾客的生活、生平历史、职业、家庭、阶级、预算、饮食习惯、钱财的用途、意向和观念、市场情况等等一切才一目了然,最后就整个地抓住了资本主义、抓住了国家及其历史。(见其代表作《日常生活批判》)

除了“魔鬼在细节中”这样反面的说法,正面的道理也是如此吧。文明是由许多周到用心的细节点点滴滴建构起来的一个大框架,在文明世界里,文明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细节,得体大方,自然低调,守法执规,自尊礼让。中国人在细节方面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世界范围内的议论已经足够车载斗量了。照理说,中国人应该算得上是细节中人,大概喜欢在头发上书写唐诗这样的细致活,除了中国人,没有别的民族会这么做,还有给鼻烟壶勾内画,也是挑战细腻心思的绝活,至于在蝇头微利方面的锱铢必较,也是举世无争叹为观止的。可是中国人的粗糙、马大哈和不拘小节,细节上的毛病百出甚至苟且混乱,却也是全球著称的,盖因“差不多先生”在作祟,不够认真,过度散漫而致。虽然在鸿门宴时张良劝刘邦逃跑不辞而别时说过“大行不顾细谨”的话,但那毕竟是险地鸿门宴,剑拔弩张,所以细节就来不及计较了。几年前有一句著名的观念语风行于世:“细节决定成败”,真是一语中的。近日看到一则报道:“媒体称,大多数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有钱、爱国但随地吐痰。”这三个印象很有趣,前两个都比较抽象,最后一个就是绝对细节了,绝对就在于细节决定成败!因为日本人太爱干净,你随地吐痰他就从精神上对你彻底鄙视了。说你有钱也是对你的低看,因为你除了有钱,就什么都没有了;赞扬你爱国,也就是说你除了爱自己的国家以外,对整个世界都不关心,甚至对普世价值都嗤之以鼻。这三个评价,涉及到经济、政治和行为方式,蛮全面的,言简意赅,精辟。想想,中国人也真的就是这三个印象就可以一言而概之了。爱国爱得那个一塌糊涂哟,被维稳、拆迁、计生、贪腐、污水横流、废气窒息、三聚氰胺和地沟油都弄得浑头昏脑了,还奋起去砸本国人的汽车和商铺,三分大红上颜色给远处的日本看,真的很爱国。这么说来,那我们就有讲究了:公共资金账面窟窿满布、饮用水有异味、吃了奶粉头会变大、地沟油在饭碗里、出门要戴防毒面具等等细节实在很过分,这些戳眼珠子的细节我们都可以不计较的话,那么我们跑去计较爷爷不要奶奶不爱远在天边的钓鱼岛的安危干嘛?我们真是芝麻不捡专门抱西瓜的大气魄人民哪。

日本人的微言中国人向来有直觉上的抵制,那就看看本国人的描述,以作旁证。上海的教授许纪霖多年前在上海世博会上发现了这样的一些细节:上海世博会,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排队。他说,“我是在预展的时候就去的,那个时候还没有铁栅栏,哇,简直一团糟啊。中国人不会排队,拿到预展票的人不是一般的人哦,都是稍微有点背景的人才拿得到预展票的。哇,那就挤作一团啊,乱哄哄一片, 后来没办法,立即连夜赶制铁栅栏,然后出动武警,一队一队地把你们安排好,一直到世博会结束,所以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排队。即使是排队,我也发现有一个问题,这个中国人排队啊,人和人贴得很紧,前胸靠着后背地排,你看外国人,老外排队不会这样,身体之间是有距离的,但是我们一定要贴得很紧。后来发现是有道理的,如果你贴得不紧,马上有人插在你前面了,是吧?这都是我们的经验,这就像我们开车的一样,一有个空档,马上就有车钻进来了。虽然现在很多人物质上富裕起来了,但是精神上的文明不是一下子就能有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许纪霖连续说到的几个中国人的典型细节标本:1,不排队——乱哄哄争先抢后——需要出动武警来“弹压”;2,用铁栅栏圈起来——被迫排队——人贴人;3,插队——开车抢道占空档。许纪霖从排队联系到的总体品质内涵是什么呢?许教授只是说“精神文明欠缺”,我觉得他缺少学术文化的细节定位分析,我给他概括就是:“全民无产阶级流氓化的国民素质;长期匮乏和人口膨胀背景下养成的心理缺失紧张综合症;残酷阶级斗争和政治打击背景下训练出来的强占、抢夺、浑水摸鱼、乱中取胜、暴力优势等行为心理惯性;个人没有独立自由的空间和人与人之间没有保持尊严的距离。”经过党国几十年的教育训练,这样的心理素质和行为模式已经渗透到骨子里,即使经济暴发了,也无法将这些卑劣品质一一去除。我认为,许多根深蒂固的细节已经成为人性的根了,无法脱胎换骨,只能带到坟墓去。许纪霖还不依不饶,继续进行“日常生活批判”论:“现在上海、苏州有学费非常昂贵的所谓贵族学校,一些富裕了以后的人把自己的第二代送去学习,除了教一些其他学校有的知识以外,还教你很多作为一个文明高尚人应该有的一套礼仪,各种各样,如弹钢琴,女孩子要学花艺。第二代经过这个学校的训练,出来好像看上去是有点高贵的意思,但是,通常到了一个紧急的时候,比如说和人吵架,一下子就露馅了,因为他原来这个家庭底子打得不好,一下子,原来的家乡话就蹦出来了,骂人话就出来了。所以你看一个人的本性,不是看平时,而是看他发急的时候,一个人一发急,他最基本的、平时被掩饰得好好的本色就会露出来。”(许纪霖《文明养成,富裕之后的国人考题》,影响力中国网)我的解释就是:真实品质在最亲切熟悉的细节和关键时候完全走光。

人类心理学指出:人们总是通过一些细节对他人的人格和性格进行判断,并不需要或者会忽视对你的整体考察,只凭某些印象深刻的细节就给你下结论了。譬如说当今的中国人是否依然普遍随地吐痰,我估计城里人这种恶习正在逐步减少。但是为什么日本人还会坚持用这个细节来判断中国人的品行呢?因为方法论上有一个说法,叫做“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拿一个典型的点,代表总体的品质,见微知著,那个细节就是和其他相同性质和相类似的细节有千丝万缕的系统联想性,这叫细节或者行为方式“谱系”。中国人确实在文明细节上有太多的劣质习惯,包括喧哗、围观、吵架、插队、随手扔垃圾、从楼上往街上扔东西、成群结伙闯红灯 、浪费食物、趾高气扬、贪小便宜、破坏公物、说谎造假、扰乱市场规则、走后门、钻牛角尖、打探和特别关心他人隐私等等等等,所有这些同质细节构成了一个总体系统,品质上可以确定为“无产阶级粗鲁特色”,不必一一罗列,举出一个,概括其余。而且中国人现在喜欢固执地向世界表示:我们不承认普世价值观,但是我们要向世界推广中国特色的文化。如此张扬的推广,然后带着真的很有中国特色的许多细节风风火火地出行了。西方人心里都记不住你有多少中国特色了,就记住一点:这些人张口就来(吐痰哪),给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如果我遇上个跟我较劲的,他会狠狠地骂我:“你个狗日的!日本人侮蔑我们还不够吗,你就是个假洋鬼子!”这样吵架我也没有办法,但是我自己也就与东瀛人的观察一样。举例说吧。我的楼下是一户上海人,该户男人每天傍晚饭后必在阳台抽烟,烟灰就随手弹到楼下的阳台去,最后还要把烟蒂随手扔到楼下的花圃里。他们还有一个不经大脑的恶习,自己信箱里收到的垃圾邮件,必随手扔在公寓大门的礼仪台上,让这些垃圾摆在那里,等待他人去收拾。于是公寓里就有西人用英文写了一个告示:“请住户不要把垃圾邮件扔在礼仪台上,还请阳台抽烟者不要把烟蒂扔到花圃里。(因为我们所有人的许多恶习细节,一定会导致管理费上涨)”人家很文明地给予你提示了,怎么着,他依然我行我素。——这样你就架不住别人说你随地吐痰了。老实说,自从改革开放以来30年,被全球人批评我们喧哗吐痰等等的已经凡30年了,风采依旧,还不许人家说么?

关注自己的细节是否得当,表明你是否合格做一个现代公民。文明成于细微末节,注意到了是修养,放肆时可以牛皮哄哄宣称是老子习惯,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观念决定观察,习惯奠基于修养。看得到和做得出与否,表示着两个层次的区别;知道了和修养成性,那又是两个境界。我有一次批评媳妇说:“你怎么每次上完厕所以后都没有把坐厕板掀起来,让我每次都要替你掀起来!”想不到她的回答真快:“那你为什么也不能每次用完厕所就把坐厕板放下来,让我方便?”我陡然一愣,是啊,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原来男女用厕是有这个区别的,想着他人,就不但不会责怪,而懂得体贴。其实更进一步思量,原来西人住宅内大都有两个以上的厕所,大家有分工使用,不但为了着急时候畅快,也为了尊重每个人的自由权利,犯不着要谁对谁周到体贴。细节就是人性哪!人性有高低啊!再譬如以下一个细节也是经见不怪的:西人吃东西是闭着嘴巴嚼食物,含蓄低调;那中国人就是张大嘴巴吧嗒吧嗒地咂,有声有色,连舌头和牙齿甚至喉头都可以一目了然的,那翻滚嚼碎的食物沾亲带故的,弄得齿颊溢香,杂碎四布,如此展览弄得油嘴滑舌的使你连呕吐的心都有。你批评吗?中国人会说:瞎掰!怎么舒服怎么来,闭嘴和张嘴有什么区别,不就是吃到肚子里去么?闭嘴和张嘴本无大碍,可是西人的想法就多一层:吃饭也是社交,尽量不给人看到你的许多隐私,既是对别人的礼貌,也是对你自己的尊重。你的隐私并非人人都感兴趣的,譬如牙齿整齐与否?气味是否很受欢迎?嚼烂的食物很恶心吧?只有牛儿磨草猪儿吧嗒下水狗儿啃骨头才毫无顾忌吧!不过还有例外,日本人吃饭都闭嘴,含蓄自嚼,唯独吃面条,必须滋溜嘶嘘的作声,这是为了表示面条好吃,给厨子一个表扬罢了。所以细节真的很讲究。

把许多见微知著的细节串联起来可以建构一个社会文化心理谱系的视点,这一点想接着说。先说第一个发现:最近我越来越多地看到,现在中国人拍照片都不约而同喜欢有一个集体动作:举起手指作丘吉尔发明的表示胜利意思的V状,然后脸上洋溢着得意、兴奋和成功的表情。这不,我儿子的Facebook,他的所有中国朋友,留学生,新移民,所有的照片无不V字张扬,每一个V字都极其鲜明地戳到你的眼睛。日前看一张报纸,上面说现在中国公民到澳洲旅游签证很方便,附了一张照片,15个中国游客在悉尼歌剧院旁留影,15个V形手势,伴随着兴高采烈的表情,真是“中国形象”标准照啊!依我看,V形手势的盛行,无非表明当下中国人普遍崇拜争强好胜志在必得成功至上的进取心而已。管中窥豹一叶知秋,让我们从此类细节延伸到彼类细节,看看其中的关系如何。譬如,现在在巴黎高级品牌奢侈品专卖店,当然是中国买家最多了,欧洲人都很感谢中国人的慷慨,组织了那么庞大的购物团队每天浩浩荡荡飞赴巴黎消费。钱多了买高级用品总比赌博输掉要好。可是欧美人又不明白了,怎么那些到巴黎买LV手袋腊菲尔红酒的富人,都蹲在专卖店的门口吃盒饭呢?不明白。好,再度延伸新的纬度。一个美国男人娶了一个中国白领姑娘,买了大别墅。他向人申诉说,在我自己家里,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发现老岳父或者老岳母或者他们一对组合总是跟着我,我前边走,他们就在我后面关灯,基本上我走过的地方身后都一片黑暗。好好的楼梯,厚厚的地毯,中国太太都蒙上了一层塑料布。然后家里所有容易招土的东西基本全被塑料布包裹起来了,比如遥控器钢琴键盘等等。洗碗机是不用的,空调也是不开的。所有的家具都是为了摆设,坐上去又硬又凉,不能靠,不能躺。——读到上述一系列的这些细节,我开始构筑一个社会文化心理谱系的完整解释。我愿意不惮其烦的为上述一系列的细节系统做一个逻辑链接:穷人出身(可怜则个)——发奋竞争(光荣时代)——暴发致富(心理膨胀)——奢侈炫耀(得意忘形)——不敢忘本(路径依赖)。我们曾经非一般地穷困过,穷则思变,现在成了世界上最勤奋但也是压力最重的人群。终于发达了,脸上洋溢着成功者得意宣示的表情,激动之心很难平静,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所以毛泽东永远是我们的图腾。然而一度做乞丐,终生难脱小气相,用荣格心理学来说,是集体无意识的原型积淀。这不,手边又有了一个凑手的细节:最近西班牙对当地华商进行了一次西式的“打黑”之“皇帝行动”,把非法走私洗黑赌博扰乱市场的中国人抓起来。据中国人自己的说法是,我们太炫耀财富了,经常呼朋引伴啸聚豪吃海喝,为首的华商之妻子,凡客人到家,必掀开自家的床垫,让客人看看她大量收藏的LV等限量版手袋,她说,以前穷怕了,现在有钱了,我就买了很多世界品牌的袋子,放在床下,晚上睡觉躺在上面就是觉着舒坦,就是很开心!据说当地华商普遍盛行偷税漏税,钱都变成现金,大量存放在家里,于是西班牙的警察去搜捕华商罪证时,都禁不住顺手牵羊,中饱私囊。

总之一个国家的国民必有一国人民的独特细节,不是这种人种,做不出这类特色。有些细节很严重,也很搞笑,还使人很尴尬,而且无处诉衷情,遇到了真是可以使人当即气结。本年某月某日,河北保定市的杨女士在手术时遇到了意外,一块手术刀的碎片掉到了她的体内,而且找不着了。8个小时的手术,医生找碎片找了5个小时。患者找医院要说法,院方很不耐烦:“你知道一把手术刀多少钱吗?好几十万块钱。就因为做你这个东西,才给我们弄坏了,我们多倒霉啊。”这个细节很见微知著。中国有中国逻辑,我的手术刀弄坏了,就因为给你做手术弄坏的,仿佛是杨女士自己出手抢过手术刀掰碎了塞到自己肚子里去似的。中国人的习惯思维是“唯物主义”,物重于生命,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你杨女士即便死在手术台上,也是轻于鸿毛的,因为你才弄坏了几十万块钱的手术刀,你要割的那个是“东西”,我们那个手术刀才是“宝贝”!想想杨女士也真能耐,可以忍受得了,让医生摆平了在手术台上8小时开膛破肚的;这医生也有趣,在杨女士的肚子里扒拉扒拉的,翻起肝片,抠了胆儿,挤兑挤兑肠子,就是找不到刀子碎片!5个小时哪,怎么折磨的?这5个小时的翻弄,想想都有些天方夜谭的味道,可以入得《吉尼斯世界记录》的。我以为这个细节见微知著之处还在于:中国人既狠又无赖!譬如中国人教育小孩子,如果摔倒了,被桌子碰了头了,父母的办法就是,跺地,狠狠地骂这地,你干嘛这么崎岖,害我们小东摔倒了!或者拿棍子抽桌子,该死的,看你以后还碰我们小东的头么!意思都一样,自己做错了,必找一个发泄的对象,或者干脆就完全推到对方的身上。中国特色啊。从刀子这个细节完全可以说中国人的事情往往反映出文化上的腐败,很多非常荒唐的细节事件,大约只会在中国发生而且不具有质疑的资格。中国改革无论多少年,似乎中国人只愿意致富发达,而不愿意过上有规则的讲道理的文明生活,所以中国可以GDP第二,而依然不文明。文明不文明只能够根据细节来判断。本文说到这里,看来不大有趣而显得很严重了。有时候我真的不知道究竟哪一个道理才是正确的,何为因何为果我都糊涂了:有怎样的人民就会有怎样的政府,或者是因为制度太腐烂了所以国民才会这样糟糕。

说着说着我的话题就来到政治生活的细节方面了。有些见微知著的细节会让人很伤心,很沮丧,下面这个细节相当耐人寻味:重庆市律师协会会长、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曾经连续6年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官员财产公开的议案,都没有列入表决。好不容易盼到2012 年,韩德云第7次提出了这个议案,这次非常幸运地被列入表决了。据说我们国家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人民的满意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按说这个很不招人待见的议案既然列入表决,应该被通过了吧?我看到了一则高度感人的描述:提案一提出,全场立时鸦雀无声,代表们在无声中按下否决按钮,否决率高达99.99%! 这个细节说明什么呢?1,要么是中国公民都认为中国不存在腐败问题,所以像官员公布个人财产这样的制度纯属多余没事找事;2,要么是中国的人民代表不是官员就是官犬,都有腐败嫌疑,而且根本不能代表全体公民;3,要么是兹事体大,做了领导很不高兴,领导不高兴,后果会很严重。果然,据统计,全国人大代表中有70%是国家行政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人大代表中“官员之多是世界罕见的”。前几年有人统计河北省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组成,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在这些代表中,70%是各级党政部门官员,剩下的30%至少超过半数为大型企业或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见微知著啊,一言难尽。

谈论中国改革的主义高调应该说已经有千千万万了,恒河沙数,都不济于事,其实似乎一直都没有人真的愿意从小处、细节处一点一滴地做起,致使今日豆腐渣大堤垒起,却总是很轻易的就可以被一个一个蚁穴毁掉。文化就是有无数的细节精致巧妙地结构起来的,恶和罪错也是由无数的细节编织而成,而且编织自有编织的逻辑纹理,一而二,二生三,三三以致于无穷有。譬如说,我就很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就不能够明令禁止用公款吃饭送礼这个细节呢?既然可以允许用公款请吃饭,那么用公款喝酒,公款送礼,用公款为自己买豪车,出国旅游,甚至用公款嫖妓,用公款为自己的子女留学等等,无不一理通百理同,于是贪污,受贿,浪费,渎职,亏空,都渐渐在一个细节上膨胀起来。只要细节制度出现了一个漏洞,于是全部的结构都会疏松。结论大概只有一个:就是所有的中国人都期待公家为自己买单,哪怕只要一张草纸!所有的中国人都期待小恩小惠的喜出望外,都希望可以在许多潜规则上得到他人得不到的便利特权,所以我们宁愿纵容一些笼统粗疏的制度漏洞公然肆虐。文化恶习陋习全部体现在细节上,你对“恶小”宽容了,那么你对“大罪”也就放行了。既然你在延安整风中可以无中生有以莫须有的罪名随意朝投奔你的革命知青王实味的后脑勺开枪,那么你也可以在土改三反五反文革中恶性膨胀诛杀无数平民百姓;饿死一个人不追究,那么饿死3、4千万也就同理可行了。一件小事可以模糊,那么无数大事即可以难得糊涂。姑勿论“中国模式”现在创造了多少的经济财富,但是不容否定的却是:中国有太多的罄竹难书的文化和社会的腐败细节,仅此一点,中国人就无权无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人应该为自己的文明进化能力感到自卑自耻自怜自悲才是。如果我们真的有那么一点点认真有诚意的精神,只要从一个一个细节做起,那么今天的中国就不会还是这么个样子。可惜见仁见智,一些忠心耿耿的同志含着热泪劝说我们这些尖酸刻薄的批评派:你们这些标新立异的异见分子总是看到发脓的细节,却看不到伟大光明的GDP,君不见“中国模式”多么成功,创造了多么惊人的世界奇迹!所以宣传我们的财大气粗华夏盛世中国崛起是多么扬眉吐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两处斤斤计较的漩涡又怎能玷污历史的洪流!——既然这样,我无话可说,我真是小题大作了,反正话语权都在合唱团那里,再多的见微知著的细节,都可以变成茶余饭后发发牢骚的有趣的说辞,苟非是,岂不太寂寞了么?

进入 吕嘉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细节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9037.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