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10月20日,中印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区爆发激战,印度以“一个月阵亡3770人”的代价输掉了“天堂门口的战斗”。印度学者马汗德拉称,1962年战争给印度留下的伤痛比印度历史上经受的任何外来侵略、军事失败和殖民扩张都大,这创伤至今没有愈合。法新社称,“50年过去了,印度仍在气恼。”文章说,虽然打了胜仗的中国在停火后主动退回双方开战前的实际控制线,但那场战争至今仍在中印关系中起着关键作用,不安情绪依旧主宰着印度,就像印度学者所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场战争,永远不会忘记中国曾如此深入我们的领土。
然而这场战争带给印度人的不仅是伤痛、气恼,也有反思。《印度时报》10月7日称,“2012年的印度不是1962年的印度。今天,印度和中国之间贸易额接近1000亿美元。在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中,新德里和北京就贸易、环境、金融、甚至安全问题在全球论坛上相互合作。民主的印度和一党统治的中国在各自发展模式上没有冲突。双方都倾向于从合作中受益,而不是对抗。那些受1962年幽灵影响的人希望我们生活在恐惧当中,现在是埋葬这些幽灵的时候了。”
与印度对这场战争的广泛关注不同,在中国国内,谈论这场战争的人并不多,即使是在今天中印边界战争5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一些中国网民在军事论坛里面发表帖子,盛赞1962年的那场辉煌胜利,同时对中国主动后退,导致大片领土被印度占领愤愤不平。他们主张通过军事手段打击印度,夺回被占领土,尤其是印度近年来在边界地区大力加强军事部署的刺激下。他们带着1962胜利的光环,对印度不屑一顾。他们还希望中国政府能够更加强化与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之间的联系,组建遏制印度的战略联盟。
与网民观点截然不同的是,中国国内专家却努力淡化这场边界战争带给双边关系的负面影响。他们对军事手段解决边界问题持谨慎态度,至少在目前武力并不是解决边界问题的可选之项。印度虽然不断加强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军事部署力度,努力强化其既占优势,其国内某些政客和媒体屡屡宣称中国军队越界入侵印度,呼吁印度加强军事部署。但印度也认识到,双方在边境地区军事力量的增强将增加爆发军事冲突的危险。2012年1月17日,中印两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建立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的协定》。双方还尝试提出一套加强中印边境地区双方军事人员和机构间交流与合作的方式方法,试图通过加强边界地区人员、机构的合作来维持边界现状,并尽可能淡化边界地区的敌对情绪,为今后边界问题的解决奠定合作基础。
然而双方寻求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努力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似乎都对谈判感到绝望。的确,随着中印双方的日益崛起,印度完全有理由认为印中之间的实力差距是在缩小,而不是扩大。印度的这份自信使得其在边界问题上的立场更为固化,妥协的空间也将日益缩小,这将直接导致未来边界争端的解决更为棘手。中国的官员、学者对此感到焦虑,却也无可奈何。拖也不行,谈也不行,打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怎么办?还是留给下一代解决吧,他们总会有办法的。
除了棘手的边界问题,中印在海洋安全领域的分歧也令人担忧。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的问世传达出中国致力于发展强大海洋军事力量的强烈信号。中国海洋军事力量的不断加强,以及中国在南海争端、钓鱼岛争端等海洋领土争端中的强硬态度,显示出中国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强化海洋军事力量来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而一直被印度视为自身领海的印度洋对于中国的能源通道安全等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海洋军事力量的强化将使得中国在未来具有在印度洋保护其国家利益的能力。中国加强与印度洋沿岸国家的交往,努力强化其在印度洋周边海域的各种形式存在与印度抵制外来力量觊觎印度洋的战略考量相抵触,凸显出中印在海洋安全领域进行合作的困难。
中印并非没有意识到这种风险的存在。双方也试图通过一些小规模的低级别联合搜救军演来试探对方的态度,印度的军舰还访问了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然而,这些到底是作秀还是双方真心实意加强海洋军事交流的举动还很难说。至少在目前看来,中印海洋安全领域的分歧难以缩小。
中国认为印度介入南海争端、参与美国组织的大型军事演习是不友好的举动,印度则认为中国在印度洋沿岸的举动是一种旨在削弱印度优势地位的长远战略规划。分歧已经很明显,然而管控分歧、乃至冲突的措施与机制却仍未建立,这才是值得担忧的地方。
中国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举动近年来一直是印度关注的一个焦点,印度宣称中国在该地区派驻军队。此前9月份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访印时曾公开表示中国军队从未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部署一兵一卒,但印度的疑虑感并未消失。印度一直对中巴关系持疑虑态度,认为中国将帮助巴基斯坦转变其在克什米尔争端中的劣势地位。而印度一直认为克什米尔问题只能在印巴之间解决,坚决拒绝任何第三方势力的介入,因此印度才会对中国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活动如此敏感。中国目前坚持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持公平立场,不偏袒印巴任何一方,鼓励对话解决问题的举动无疑是明智的。
随着美国撤军阿富汗日期的临近,阿富汗未来的安全局势引起了印度的极大关注。对于中国来说,阿富汗局势的稳定与否也牵涉到中国西北部地区的稳定,此前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携兰州军区司令访印也是有与印度军方讨论如何防止阿富汗恐怖主义势力蔓延的考虑。
目前,印度与美国、日本在阿富汗问题上的政策协商力度不断加强,印度还提出美印中三边对话来讨论阿富汗问题,显示出印度希望借助外来力量削弱巴基斯坦在阿富汗的传统影响力,扩大印度在阿影响力的战略考虑。印度的这些举动引起了巴基斯坦的极度警惕,双方在阿富汗问题上的矛盾已经愈发扩大化。鉴于中巴关系的特殊性,印度一直将中国看成是其寻求在阿富汗影响力的有力竞争对手。
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近日连续访问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印度邻国的举动,再次验证了印度的疑虑。他们认为中国人正在组建包围印度的战略联盟。虽然中国一再宣称中国发展与南亚国家的关系不针对第三国,但印度的疑虑从未消失。同样的,中国人对印美关系的火热也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中国人认为印度积极参与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举动削弱了中印双方的战略互信。
50年过去了,战争的幽灵仍然徘徊在中印之间,阴魂不散。虽然中印的政治精英都试图去埋葬这个幽灵,不再让恶魔袭扰中印关系。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随着中印相继崛起,其在战略利益重叠区内的冲突仍将持续,并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化。今天的中印关系并不比50年前的中印关系好多少。即使中印政治家之间的豪言壮语也不能掩盖这一事实。
因此,中印应尽早建立防控利益冲突的机制,尽量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