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日本政府抛出购岛闹剧以来,中日关系遭受严重冲击。安倍晋三上台之后,不仅没有收敛,反而继续在钓鱼岛等问7上做文章,将中日关系带入谷底。面对长期僵持的双边关系,中日双方都在寻求解决之道。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APEC北京峰会期间,中日实现首脑会谈,并且还达成四点原则共识。
然而,就在安倍成功实现与习近平的首脑会谈之后不久,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就在11月13日的参院外交防卫委员会会议上称四点共识"只是总结了日中之间取得一致的内容,并不具有国际承诺的性质。"这一表态被国际社会认为是日本对四点共识原则的公开否认。
而据日本共同社11月25日报道称,日本政府在25日的内阁会议上通过了一份答辩书,称日中两国政府在首脑会谈前于7日发布的四点共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有关四点共识的内容,答辩书指出:"那是通过日中间的对话达成一致意见的几点事项,在定位上日中之间并无分歧。"
颇为奇怪地是,就在答辩书通过的同一天,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日本政府从未否定过四项共识,两国将基于共识改善两国关系。他还指出,四项共识是中日双方达成一致宣布的结果,两国将在此基础上改善关系。日本政府对共识的立场是一贯如一的。
这种前后矛盾的表态着实令人费解。在分析日本政府对四点共识原则混淆不清的立场之前,有必要理清四点共识原则的出台背景。四点共识原则是在APEC北京峰会中日首脑会谈举行之前达成的。对于安倍来说,要想成功举行首脑会谈,就必须与中国达成一些共识。如果没有共识在先,中日首脑会谈很难举行。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四点共识原则更像是中日举行首脑会谈的一个前提条件。而当中日首脑会谈举行之后,四点共识的存在重要性便不可避免地降低。事实上,在四点共识原则公布之后,日本国内某些政治力量对此持不满立场,尤其是中国方面将此解读为日本的退让。因此,日本方面则急于表明日本没有做出让步。日本外相岸田文雄11月13日对四点共识原则不具国际承诺的表态事实上是对日本让步说的直接否定。
此外,更大考量恐怕还与日本即将举行的大选有关。尽管四点共识原则表态模糊,也并不会对中日关系形成实质性约束力。但如果安倍真心实意地履行四点共识原则的倡议,恐将失去右翼政治势力的选票。因此,安倍政府又必须对遵守四点共识原则的让步形象做出修正,以迎合右翼政治势力的需求。
不过,尽管四点共识原则的重要性降低,但安倍显然也不愿意完全将四点共识原则抛弃。首先,四点共识原则的出台将日本塑造成解决问题者,与中国的强硬立场形成对比,以占领在海洋领土争端中的道德制高点。
其次,四点共识原则会为中日关系的可能缓和营造良好氛围。在安倍与习近平举行首脑会谈之后,尽管中国方面反映很低调,但安倍却异常活跃,在公开场合大力鼓吹首脑会谈对中日关系缓和的重要意义。对于安倍来说,越夸大中日首脑会谈的实际成效,越能显示出安倍政府在改善中日关系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这不仅可以为安倍在接下来的参选中加分,也能适当转移日本国内民众对于国内问题的注意力。真可谓一举两得。安倍在参加完首脑会谈后不久就果断解散众院,并宣布提前举行大选,无非就是想借助中日首脑会谈举行的宣传效应,趁势为自己参选造势。
基于这些考量,日本政府在四点共识原则问题上出现自相矛盾的奇怪一幕。值得注意地是,安倍将中日之间形成的共识与日本国内政治发展相联系的战略,再次表明中日关系的最终缓和仍有赖于日本国内政治生态环境的真正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