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中要:艰难的谦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10 次 更新时间:2012-09-19 21:39

进入专题: 谦卑  

平中要  

直到今日,谦卑,这个词的所指依然在汉语大地上寻找栖身之所,原因很简单,西语中的谦卑,是一个宗教——或者更广义地来说:信仰——含量极高的词汇,在这片没有信仰的土地上流离失所,似乎倒是谦卑这个词的必然命运。

我们祖先信仰原始宗教的历史应该早于文字出现之前,神鬼的观念一直支配着初民社会的精神意识,夏商两代的器物与文字证据可以推测,祭祀活动是权力运行的核心内容,这种原始宗教活动几乎占据了政治的大部分内容。自然神的观念(比如“天”“地”)从封建制延续到帝制时代,一直在国家祭祀中充当主角。但是,原始宗教还不是宗教,不仅仅是教规和组织形态,重要的是,宗教信仰应该是超验的,是一种经过人文化后的精神提升,其终极指向是人对自身的认知和超越。很显然,在这个意义上,原始宗教不能形成信仰。这样来看,国家级别的祭祀旨在展示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奉天承运;而今天频频现身的祭祖活动,也只是民俗文化和地方经济的沆瀣一气。从本土文化的立场来看,中国,从来没有诞生任何宗教,更无论宗教信仰。

佛教是外来宗教,大概也是宗教首次在这片大地上的着陆,遗憾的是,南橘北枳的移植现象很快发生了,佛教被已经儒家化的中国文化重铸,成为了中国本土化的佛教。佛教的文化意义远远大于宗教意义,佛教历史上不乏高僧,更不缺千万亿信徒,但是,围绕佛教形成的信仰,却未能超出宗教的皮相,形成建立于宗教上的精神超越。虽然有些可惜,但是,究其根本,一种名实不符的宗教,不能期待它对信徒有更高的启发。

基督教(请恕我将天主教和新教一并列入其中)传入中国则是晚近的事情,而大面积的生长就在过去百年之间。至于基督教对信众的影响,是否达到一种精神启蒙的作用,目前还不能下结论。

如果可以分析一下国人对待宗教和信仰的精神状态,必须承认,我们几乎是一个天生无神论的民族。有趣的是,脱离了欧洲渗透进文化骨髓的宗教传统,无神论这个词,也无法在汉语大陆得到妥当的认识:在西语中,“无神论”一词几乎和“大逆不道”同位;而在中国,这个词的能指首先就被我们宽容了——因为我们都知道中国的“神”是人造的,在汉语中的“神”虽然面目各异,但是一律处境尴尬,它们的角色是力图扮演好世俗生活中的调味品,没有人真的信仰汉语的神。国人不会因为信仰玉皇大帝还是土地爷争辩甚至发动战争——某种意义上,这也许是件幸事!

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成长史有着过重的实用主义色彩,对于一些世俗之物,比如权力、财富、名声、地位等等,过于重视,也因此成为个人价值的实现目标和判断标准。在我们的价值列表中,没有宗教和信仰的一项。这很正常,对于一个只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比如钱——的民族而言,上帝是谁,简直是一个虚无的问题。

更严重的是,我们的功利主义传统,不仅让我们远离信仰,也让我们远离形上的各种范畴。若不是以经验主义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就有权否认其存在。实际上,我们一直这样做。直到今天我们也不能理解自由、民主、尊严、人权为何物,因为历史上没有过,人们就觉得现在、未来也不会有。我们是一个聪明过了头的民族,我们懂得太多,包括那些我们不懂的事物,我们不懂有些事情,比如自由,不是靠谈论或等待才能得到的。

说回信仰,如同宗教在塑造西方文化中的本质作用一样,汉语文化的形成,从来没有脱离开权力的一维。以文化价值观来看,也许两者不分优劣,但是,西方文化中超验的维度,使西人敬畏神,而平等同胞;中国文化经验的一维,使人不知敬畏,却按照权力的层级,将同胞分为三六九等。两者的不同,虽然是在文化上得以体现,但是,却对于中西民族的精神世界有着大相径庭的影响。

我们畏惧权力,因为权力可以剥夺我们的财产和生命,甚至与我们有关的人们的生命。我们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权力对我们财产和人身的全面占有,我们只能像害怕魔鬼一样对待权力,我们献出牺牲,但是,权力却贪得无厌,它要得更多。

缠绕我们灵魂的不是对于终极存在的困惑,而是如何在权力的罗网中苟且偷生,这项技术锻炼至今,却依然在与时俱进,堪称历史的奇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去敬畏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呢?

现在,可以说回谦卑,无论汉语赋予这个词什么样的含义,在我看来,谦卑首先是人对待神的态度,从而引申出人对待人的态度。谦卑,在汉语中无从落脚,我们只有权力对待民众的暴虐和轻蔑,以及民众彼此间的猜疑、埋怨、仇恨、防范……在权力与我们之间,以及在我们彼此之间,谦卑何处容身?

这个时代,我们目睹了太多一手遮天的官员、目空一切的商人、口含天宪的专家学者,当然还有被蒙昧、暴力、偏见、贫困、绝望劫持的普通人。要改变这个时代,是从改变我们自己的精神和意识开始,从那些我们最稀缺的品行开始,学习谦卑,对于这样一个与信仰绝缘的民族来说,是否过于奢侈呢?

写于2012年5月9日 夜

    进入专题: 谦卑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民权理念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7517.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