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社会从变“心”开始,教育是“心脑手合一”的结构,心的变革才是社会最根本的变革,而心的变革应从重建个体的审美价值观开始。一个时代教育艰难之根源,不仅在于人力、财力、物力的不足和匮乏,更在于失去了灵魂没有方向和理想。从中国到美国,这个世界总让我揪心揪肺地操心,我看到了中国教育的现实被高考指挥棒绑架与被应试教育所主导,用缺少人文精神的课程、教材与教法在强迫学生们学习导致普遍厌学而陷入了困境;美国的教育现实与教育改革正在强化基础教育,减少体育与艺术的课程而加强数学与科学课程的训练,给小学生与中学生布置更多的家庭作业,在多数情况下也是失去了理想走入了岐途。教育改革者们依据“丛林法则”为了自己的国家能出人头地,更好地参与国与国的竟争,并在国际竟争中取胜,把人当成经济工具、当成人力资源开发的对象,教育改革方案重视的是工具主义的教育价值,缺少对生命的关爱与对个体幸福的关注,缺少人类“美、真、善、爱”的理想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培养的人大多缺少人文精神与内心的定力,追求的是失去了灵魂的卓越。这既让我难受也激发了我的斗志,使我不得不站出来纸上谈兵地用教育的真理——美是教育的本质与培养“野性而又高贵”的人格作为永恒的光源普照大地,以好让清新的阳光穿过乌云照射下来,柔和而温馨地跟随春、夏、秋、冬的自然节奏,安安静静地滋养大地,润泽生命,使心随“美、真、善、爱”而和鸣,唤醒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最终都成为审美国家与审美地区,让一个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大同世界从地平线上诞生。
经过多年的研究以后,我发现,培养“野性而又高贵”的人格应作为人类教育的终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从“心”开始,也就是说教育要从“躯体—情感意志”开始,而不是从条条框框的“理性灵魂”开始。这一教育思想,对今天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来说太重要了。中国长期都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最大特点就是泯灭个性以整体来压倒个体,培养“场——依附性“的人格,对人的角色期待为“呆长”,而不是“成长”,因此,封建社会的教育就有一个显著特点,一定要从束缚人的“躯体”、弱化人的“情感意志”、消灭人的“自我意识”开始。尽管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推翻了清王朝,告别了封建社会,但封建社会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直到现在还依然严重存在,并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在主导着我们的日常生活,阻碍中国成为现代性的国家。我基于这样的理念:文明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一个社会的改变有三个方面,人心—制度—物质。现代文明的根本,不在物质上,也不在体制上,而是人们内心的精神上。社会文明的提升要从重建个体的内在精神世界着手,从“身体动作的自由”与“艺术想象力的自由”开始,只有鼓励个体的自我意识,尊重自我与尊重多元的个性,承认个性存在与自由选择的合理性,才有“幸福”可言。中国的崛起应围绕“以美立国,以法治国”来展开:美是内治,学校教育要以“美育”为中心,努力培养“美、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社会教育要以“宗教”为中心,通过社会自发的宗教组织与宗教活动,努力提升人的心灵美感与人格品质;法治是外治,其目的是以普世人权为中心使社会管理有序化,构建民主法治下良序的市场经济秩序;这就是民族国家走向现代文明国家的必由之路。还好,当今中国政府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要建设“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创新国家”的发展理念,这是一次伟大的发生在心灵深处的革命,是中华民族深层文化价值观的重大转型,由重视国家转向为重视个人,由重视集体转向为重视个体,由重视群体意识转向为重视自我意识,这是文明进步的表现,是中华民族摆脱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状态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的教育也需要“从上到下”与“从下到上”地跟随时代的步伐,实现价值观的重大转变:教育的核心理念要由“以德为本”转型为 “以美为本”,人格塑造要由培养“场——依附性“的人格转型为培养”场——独立性“的人格,教育目标要由培养“善于考试的人”转型为培养“善于自我实现的人”;从“自由、选择、责任”三位一体出发,以关怀个体的生命与幸福为中心,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让教育从“心”开始,也就是从“躯体— 情感意志”开始。这就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并使人民幸福的唯一道路。
2012年7月10于美国旧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