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领:为什么说“人类的第二次文艺复兴运动”会发生在中国?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755 次 更新时间:2019-04-19 15:30

进入专题: 第二次文艺复兴运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美学  

柯领 (进入专栏)  


这是在我心中孕育了很久的一个题目。根据我的研究,人类未来社会有一个普遍适用的理想化的模型,用柏拉图的话说,就是一个绝对的理式:天人合一境界的——美学的“市场经济、个人主义、民主政治”四位一体的现代社会。以后全球每个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教育、科技、人民的生活方式等都要按这一理想化的模式来要求与建设才能走向完美。有人问我,你怎么知道人类未来要这样要求与建设呢?我回答说,道理很简单。只有这样做,个人、家庭、国家、全球才能获得最大值的幸福。


理解这个模型需要从两个维度展开:“天人合一境界的——美学的”这是一个社会形而上的最优化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模型;“市场经济、个人主义、民主政治”这是一个社会形而下的最优化的社会结构建设的模型


20世纪6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社会学家结构功能学派创始人帕森斯经过十几年的调查与深入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市场经济、个人主义、民主政治,这是现代化国家的三大标志,否则都是传统社会。今天的发达国家已经是现代社会结构了,显然当代中国还是一个“大一统”的集权的传统社会,还在等待制度与社会结构的现代转型。


在美国生活,有许多身临其境的感受,根据我的体验与观察,欧洲与美国的思想,主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论都很先进,就缺“天人合一”的本体论,这种视野和感觉,主要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我特别认同中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的论述:“我坚信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西方形而上学的分析已快走到尽头,而东方文化寻求综合的思维方式必将取而代之。即在过去几百年来西方文化所达到的水平的基础上,用东方的整体着眼和普遍联系的综合思维方式,以东方文化为主导,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把人类文化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所以,我的结论是: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时代”。(1)在我看来,如果从“道、理、术”三个层次来看世界文化,东方文化重点发展了“道”的文化,西方文化重点发展了“理、术”的文化。从“天地人我神”和谐精神来看,东方精神高于西方精神,东方的道将整合西方的理和术而形成一种新的世界文化。


美是万物存在的最高理由,是天地人的共同精神,是宇宙、人生与艺术的生命力的表现,是“自由、平等、博爱”的象征。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里说,历史是根据太阳的光线从东方开始在西方终极的,人类历史开始于中国和蒙古,要逻辑地经历“中国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希腊世界——罗马世界——日尔曼世界”,日尔曼世界就构成了人类历史与文明的终点。(2)而我认为,要经历了西方文化的“市场经济、个人主义、民主政治”三位一体洗礼后的中国所创造出的“东西方合一”的文明,才可能是人类文明的终点,从而完成了“正—反—合”三段式的辨证循环,也就是历史与文明的轨迹是“中国—印度—波斯—古希腊—古罗马—日尔曼—美利坚—中国,中国是起点也是终点。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文化,“与天道合一,天地人共生”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人类文明开始于“天人合一”,经过否定之否定之后,又终结于“天人合一”,这样才完成了人类文明精神的循环。剑桥大学的著名历史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里(3),强烈地表达了一种观点: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主要取决于“希腊文明模式与中国文明模式”的互补。对此观点我深表认同。西方自然观是原子论思维方式,从微观开始到宏观,中国自然观是元气论思维方式,从宏观开始到微观,二者构成互补,被系统生态自然观所整合。在我看来,西方文化主“动”、主“阳”,阳盛阴衰;东方文化主“静”、主“阴”,阴盛阳衰;动以健身,静以养心;要“动静互补”与“阴阳平衡”方能可大可久。由美的鉴赏力与整合力造成的混血的趋势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



发生在中国的“人类的第二次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思想是“继承欧洲人文主义的传统与复兴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精神”。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天人合一的民族。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主要是在中国儒、释、道、医、艺和心、技、体的传统文化里,但需要重新归纳整理与重新定义和阐释,加进现代文明的元素与形式。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高境界。事实上,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文化是很有美感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构成了中国思想的核心。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中国的"元气、阴阳、五行、八卦"的哲学与美学、名山大川、园林、古镇、古琴、围棋、书法、国画、养生、中医、风水、太极、儒家的心学、道家的哲学、佛教的修行、禅的空寂、藏传佛教的修炼体系与气功的自我锻炼等是一种静默的自然美学,这是一种天地境界的修炼美学,达到了人类精神美感的最大值,刚好弥补西方文化的不足,因为西方文化侧重的是人文美学与科学思维方式,重视对现实世界的"原子论思维方式的科学观察、实验、慨念、判断、推理"与"自由、平等、博爱"的体验以及对"神性世界"的向往。天地境界的自然美学与人文美学和科学思维方式是一个互补的结构,中国人应该有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与优越感,这些传统价值会逐渐被发掘出来将影响全世界进行文化转型,建设21世纪全球的生态社会,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希望与新的文化生长点,将为人类文明灌注一种"天人合一"的灵魂。


什么是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宇宙天地自然的和谐。主要有三个方面——走向身体的天人合一,走向心灵的天人合一,走向自然的天人合一。


(1)走向身体的天人合一,需要修炼《气功》、《黄帝内经》与《中医学》:用《黄帝内经》的话说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走向心灵的天人合一,需要修炼《庄子》、《王阳明心学》与《佛禅心学》:放松,放松,安静下来,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神凝气聚。当理性的思维沉寂下来时,直觉状态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识,能以一种直接的方式体验到周围的一切,各种局部的形式消退了,融化成浑然的一体,体验庄子说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状态。这个观念有别于传统的主客对立,人与自然对立的思维方式。


(3)走向自然的天人合一,需要修炼《道德经》、《转折点》与《现代生态学》: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相生相克的关系,处理好相生相克关系的唯一原则就是“双赢原则”,在双赢原则的主导下,尊重自然生态与自然天地运行的规律,过一种生态的生活方式,建设一个生态的社会与生态的地球。


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在《美的情愫》一书里,称西方文化是人文主义的,东方文化是自然主义的。“在精神思索之深刻方面,中国有胜于或不亚于西方的东西”(4)。对此观点,我深表认同。事实上,人类的文明发展要经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这样四个阶段。人类文明的发展遵循“正—反—合”这一规律,生态文明是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整合,是一种追求更加平衡与可持续性发展的文明,现在全球正处于生态文明的序幕期。农业文明以自然文化为主,工业文明以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为主,因此,构成生态文明核心精神的生态文化就应该是“自然文化、人文文化、科学文化”三位一体的统一。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地位就凸显了出来,中国有全世界最发达的农业文明与最发达的自然文化,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自然文化达到了人类精神价值的最大值,刚好弥补了西方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不足。中国的书法、国画、静坐、参禅、茶道、诗学、易学、风水、气功、中医、养生、太极、武术、儒家的心学、道家的哲学、佛教的禅学与藏传佛教的修炼体系等都是全世界最有精神美感的文化,如果与西方的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相结合,就能创造出一种融合东西方精神的新文明。中国文化的宇宙观是一种“与天道合一,天地人共生,一气流注”的宇宙观,抱持着“一圆融合”的精神而充满了一种强烈的“共生思想与共生思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的东方精神具有最大的文化内涵与外延,将吞并西方文化,形成“天人合一的本体论、主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五位一体的综合,人类将建成:天人合一境界——美学的“市场经济、个人主义、民主政治”四位一体的现代社会,实际上就是“道家型的社会”,与天道合一,“天道信仰”应成为人类的共同信仰,天地境界是人类的最高境界。今天德国的政府模式与绿党所倡导的社会发展模式正在全世界带头朝向生态型社会发展。早在几十年前,美国建筑大师莱特、小提琴大师梅纽因、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德国哲学大师海德格尔、英国中国文明史大师李约瑟、日本第一个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美国后现代的文化大师卡普拉与后现代心理学大师韦伯都不同程度表达过,人类要用道家的宇宙观与思维方式来建设社会,形成道家型的市场经济,道家型的个人主义,道家型的民主政治。心理学需求层次理论的创立者马斯洛在他晚年发现人类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为“道家型的人”,在他的一篇文章里,甚至号召人类要建设道家型的政府,道家型的社会,道家型的经济,道家型的学校,成为道家型的父母,当道家型的儿童,谈道家型的恋爱,做道家型的男人与女人等。(5)显然,中国足可以向全球输出本体论的“天人合一”的文化,这是一种生存境界,一种哲学思维,一种文明模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如,生态社会的医学模式是“生态医学模式=自然医学+生物医学=中医+西医”,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自然医学,但是,中医由于有《黄帝内经》形成的理、法、方、术的医疗体系,是人类自然医学的顶峰,据我观察,人类的疾病大约80%需要西医治疗,大约20%需要中医治疗,中医现在在美国大约只占领了2%的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医正在迅速走向西方、走向全球的最根本的原因。



欧美文化发源地的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一开始就是一种工商业文明,中国文化发源地的夏商周春秋战国文明,一开始就是一种农耕文明,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文明体系。西方可以不学中国文明,但中国必须学习西方文明,因为工商业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普遍形式。中国的生活方式到现在还是在农耕文明的“大一统”的“以土与俗为主,雅为辅”的美感模式的“怪圈”里循环,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普遍是在“以雅为主,土与俗为辅”的美感模式里生存。所以,今天的西方人基本上不听中国的音乐,不看中国的文学作品与电影电视,因为当今的中国文化还充满了地域性的“泥土味”,整体来说品质还不高,缺少一种“美与爱”的温情,缺少一种“自由、平等、博爱”的世界心胸,只是地方性的,不具有示范性与文明的影响力及其传播性。还在等待转型升级成为一种有普遍高雅文化品质的世界文化。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2016年竟选美国总统时的一个讲话中问中国人:你们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请问你们当代中国人有哪一本小说可以长久放到美国人的书架上?我问了大陆人,台湾人,香港人,都说一本都没有,我也认为一本都没有。我想,这可能就是中国与世界的真正差距。虽然,中国人中的高行健与莫言也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他们的文学作品都不足以影响世界。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他们的文学作品,主要都翻译成了英文,在美国的大学或主要的图书馆里都有,但为什么西方人大多都不看,主要是一些学中文的学生或汉学家在看。我认为今天的中国文学普遍缺少“唯美主义”的视野,缺少“野性而又高贵”的贵族精神,缺少“自由、平等、博爱”的普世价值,这才是西方人,基本上不看中国文学作品的根本原因。中国文学作品没有达到“真、善、美”的普世价值的“绝对精神”的高度,因此,西方人不看。所以,我认为,今天的中国文化需要从上到下与从下到上地实施文化转型,要象“日本明治维新改革”一样。我希望中华民族向日本学习,实施“脫亚入欧”战略,在制度上与美感上与高端的欧洲文化接轨,共同脫“农皮”,走出“大一统”的农业社会的“怪圈”,成为一个有高度美学修养的民族。


工商业文明是一种现代文化,农业文明是一种前现代文化,二者互补。这种互补的条件在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才能实现。所以,我说人类的第二次文艺复兴会发生在中国,就是这个意思。人类将进入生态文明时代,这个时代刚好给中国提供了一次文化转型与升级的机会。生态文明将是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整合,中国的文化土壤这三种文明型态都有,而欧美发达国家的文化土壤就主要只有一种工商业文明。我在美国硅谷生活了15年明显感觉到工商业文明能把文明之水最大值地烧到80度,还有20度需要中国为首的东方自然主义文化的精神文明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价值提升才能升温到100度,使人类文明达到“天地人我神”五方域的全面和谐。


欧美六十年代以美国加州为中心兴起的“回归心灵”——“向东方行”的新时代运动(NewAge),正在渐渐地影响全球。新时代运动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后现代哲学、科学、心理学、音乐、绘画艺术、超能力、通灵、水晶研究、外星人、古文明等题目,逐渐形成一种崭新的生命观与宇宙观。新时代运动现今已在各层面如文化、电影、著作、艺术、以极快的速度向全球展开。“爱自己、走向天人合一、活在当下”是新时代运动强有力的口号。这是一场发生在人们内心深处的静悄悄的革命:在当代,学习实践东方哲学体系的人越来越多,天人合一,易经,太极,瑜珈,禅学,密宗,道德经,风水,中医,气功,超觉静坐,苏菲玄秘学,马哈拉志等等拓展心灵意识的法门大大风行起来。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发现了东方智慧之后,抛弃了毒品而回到心灵经验的正确道路上来。人类在经过了一个黑暗充满暴力的“双鱼座时代”,正进入一个充满爱心和光明的一千年,也就是“水瓶座时代,也就是“新时代”,是心灵真正得到自由解放的时代。一种新的人类正在诞生,这些人是经历了身心的大变化,彻底改变了自己而得到了自由心的革命者,这些人是绝不以自己的私心作为生活目标的人。现在,参与拓展心识的人每年有上百万,上千万,各阶层的人都有,他们形成一个网,比革命计划还要广大,比革命活动还要深远,是一个“秘盟”,正在触发一项在历史上最可观的文化重振事业。他们包括思想家,教师,文员,科学家,政府雇员,立法者,艺术家,百万富翁,的士司机等各个范畴的人,正在形成21世纪一个与主流体制并行的静悄悄的文化运动。(6)如果说,以希腊精神为主的欧美文化使全球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那么,以“天人合一”精神为主的中国文化将会成为使全球,实现由“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转型的主力文化。所以,我对中国文化、中国政府与中国人充满了期待与必胜的信念。


由于今天西方人的自大、傲慢与无知,欧美国家的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基本上不学习东方的精神文明的成就,只是部分东亚系的学生与学者在学习与研究,这就像“龟兔赛跑”,西方人象兔子跑得快但睡觉去了。



今天中国的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体系基本上是全盘西化的教育体系,只不过这种在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主导下的全盘西化缺少个性机械而又呆板的“五统”教育体系——“统一思想、统一课程、统一教材、统一教法、统一考试”是一种完全失败的教育体系。如果今后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象日本明治维新实施“脱亚入欧”改革一样:先欧化,后中化。也就是说,儿童的美感模式要“先欧化,后中化”,而不是“先中化,后欧化”。12岁以前80%的内容与时间学欧洲的“音、体、美”,20%的内容与时间学中国传统的“音、体、美”。整个中国的教育体系建立在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主导下学习西方文化80%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20%的基础上。这样做了,人类的“第二次文艺复兴运动“就自然而然地从中国开始了,这样的人就会整合东西方两种文明的优点而创造出一种“新的世界文化”。将会引领人类走向生态文明时代。现在全球处在一个科技文化全面压迫的“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是“人类的第二个轴心时代”来临的时代,危险与机遇并存,绝望与希望共生,理想与现实合一,要重建人类的一切价值。


在全球化时代,当代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生活方式的发展己经走到了极限、走到了最大值、走到了尽头,需要向东方学习与借力才能摆脱困境。物极必反,西方阳极而衰,这个世界的平的,人类要走向阴阳平衡,今天西方人的工资收入是东方人的几倍到十几倍,这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东方人会以自己的吃苦耐劳与拼命勤奋来扭转这一局面,就像今天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是全体中国人敢于挑战与努力拼搏的结果,今天美国遍地都是中国制造的各类产品,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能量是守衡的,东方上升,西方必然下降,东西方的差距正在渐渐地缩小,欧洲、美国、日本、澳洲渐渐会衰落下去,直到实现一种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方式”的一种动态平衡,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大趋势。海德格尔曾预言:走出西方哲学的困境很可能需要来自东方一种古老哲学的启示(指《道德经》)。现在世界的经济正在倾向东方,最早工业化发展的西方已经成熟和饱和,欧洲象老年、美国象更年期综合症的中年,亚洲还处于少年阶段,发展才刚刚开始,还需要由农业社会转型为工商业社会与生态社会,还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现在世界的“心”正在倾向东方,倾向中国“天人合一”的精神意境,倾向儒家心学、道家哲学、佛教禅学的生命境界,像甲骨文公司总裁劳伦斯·埃里森用风水来规划公司总部的景观设计一样,像苹果公司总裁乔布斯修炼禅学一样,东方“天人合一的修炼文化与思维方式”在西方是一股由弱渐强的风,像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内涵与意境都是中国的,但形式、色彩与表现方式是西方的,二者合一就征服了全世界,产生了很好的票房收入。


19世纪尼采说“上帝死了,要重估一切价值”,20世纪中叶弗罗姆说“20世纪,人死了”要重建一切价值,20世纪末马尓库塞说“美学将拯救世界”,而我在21世纪初出版的《追问教育的本质》一书中说“美是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及其人类文化的本质”,要培养“美、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人。通过返本开新,中国会发生“人类的第二次文艺复兴运动”,这场“人类的第二次文艺复兴运动”大约需要二百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是一个需要思想巨人而且必然会产生许多文化思想巨人的时代。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共勉吧!


柯领简介:旅美华人,教育学者。1963年生于四川乐山五通桥,198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曾在重庆师范学院学习教育学并跟随唐自杰教授研习心理学。先后担任重庆大学音乐协会会长、重庆市学习潜能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爱达经理学院教务长。2004年定居美国旧金山,创办美国全人教育国际机构,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全人教育模式”。2011年1月1日在中国“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教育专著《追问教育的本质》。2014年1月1日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了《培养“野性而又高贵”的孩子》与2017年1月1日在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了《培养“野性而又高贵”的孩子(2)》这两本书。其核心观点是:人的成长就象“春、夏、秋、冬”展开的次序一样,有一个内在的节奏;教育是“心脑手合一”的结构,教育的实施要围绕培养学生们“做人与做事”这两个方面展开,也就是课程要围绕“培养文明人与培养工具人”这两个阶段展开,15岁以前以培养文明人为主,15岁以后以培养工具人为主;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英雄,做好父母与老师的秘诀就是要尽量唤醒孩子内心的这个英雄;美是教育的本质构成教育的核心、灵魂与出发点,要培养“美、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人;人文为立人之本,科学技术为立人之术;文、史、哲是大学的灵魂学科,大学学风在文、史、哲教育,文、史、哲强,则大学强,国家强,文、史、哲弱,则大学弱,国家弱。


2019年4月18日于美国旧金山


注释:

(1)季羡林著,《季羡林对话集》,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第35页

(2)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95页

(3)汤因比著,刘北成,郭小凌译《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版第33至43页

(4)东山魁夷:《美的情愫》,唐月梅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2页

(5)董光壁:《当代新道家》,华夏出版社1991年版

(6)陈瑞献:《第四座桥——跨世纪的文化对话》,新世界出版社1999年版,第41页


进入 柯领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第二次文艺复兴运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美学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世界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5992.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