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相忘于江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75 次 更新时间:2012-07-09 18:06

进入专题: 心灵小语  

公冶  

由于“江湖”本身的浪漫色彩,“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常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出现,被现代人赋予了一丝温情和悲壮。语出自《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如果将这段话整体理解,结合《庄子》本身的哲学思想,可以得到很多更有意思的启发。

泉水干枯,两条鱼被困于陆地。它们吐着湿气相互润湿对方,延续生命。与其如此,倒不如都回到江湖之中,忘记彼此。纠缠于讨论一个国君是否伟大或残暴,倒不如两者都舍弃而去追求个体生命自身更高的境界。一个看透自然规律、内心成圣的人,他知道生存是件值得珍惜的事,死亡也不是一件那么悲伤的事。圣人的境界是乐观心安地接受生老病死,善始善终,游心于形体之外,与“大道”共存。

这样看来,“相濡以沫”倒成了一件不那么值得赞赏的事?在《庄子》的语境里,也许就是如此。但是无论是在儒家还是西方的人的自然权利看来,生存伦理应在首要地位,人的生命权恐怕还是第一权利。只有生命存在,才可能追求更高的价值,实现理想、收获财富、获取自由……如果连“生”都没有弄清楚,怎么知道“死”到底是什么呢?这就是不同哲学思考的差异展现出来的奇妙复杂的图景,一个哲学家的思想可能要寻求自洽,但是哲学本身则是充满多元。

“泉涸”,要生存,便只能“相濡以沫”。在困境中,和身边的人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共度难关,似乎也成了唯一的出路。但是,这到底是摆脱困境的方法,还是生命终点聊以自慰的方式?“相濡以沫”到底不能自救,没有水源,难免一死。甚至也可以说,这种和身边的人“相濡以沫”的手段,恐怕更多也是在苟延残喘,也可能会消磨更高的生存意志。从长远看,“相濡以沫”也无异于对自己生命的漠视。就像尼采说的:“你们不能忍耐自己,爱自己太少;现在你们引诱你们的邻人爱你,并以邻人的讹误来镀饰了自己。”“我不劝你们爱邻人,——我劝你们爱最遥远的人。”

《庄子》的说法是,“不如相忘于江湖”,以寻求“大道”。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说法是,即便也自救,“相濡以沫”也不是好的路径,等待困境忽然改变的自救方式,也是对自己生命的践踏。“圣人”和“超人”,一条温和的和一条激情的道路,竟殊途同归。然而这种“同归”,却仍然令人心酸,因为不管精神和意志怎样超然,生命的逝去总是一件悲伤的事。“同归”走向“于尽”。

首要的还是生存。假如,我们处在一个接近干涸溃败的社会,无论是那丰腴福泽的现实“江湖”,还是崇高完满的内心“江湖”,都渐行渐远。然而最可怕的,莫过于身边的人忘记了“相濡以沫”,反彼此戕害,遑论建设那能够让人彼此相忘的“江湖”了。若真在这绝境下,以“相濡以沫”为最基本准则,重拾人世间那难再寻觅的伦理价值。在此之上,当同心协力,不单为了个体生存而团结,更为那“江湖”出现而团结。

有一天,共同寻找到了真正“江湖”,能够畅游其中,彼此相忘,关于这个故事的讨论就可以完结了。

    进入专题: 心灵小语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心灵小语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5221.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