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靖威:解决当前我国经济问题的难点及对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97 次 更新时间:2012-03-01 09:18

进入专题: 经济政策  

姚靖威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即外需、投资、内需,在当前都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由于欧美的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经济危机至今没有缓解的迹象,因此,外需在近期是指望不上的,因为不要说保持原有水平有难度,就是能够不产生大的滑落,可能性也不大。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由于2008年的大手笔四万亿的投出,使得我国经济调控的能力已经有所透支,目前显性的地方债务10万亿,这已经是够中央和地方头疼的事情了,所以,政府投资的低效,及与其相关的产能过剩,将使政府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加以解决,继续大量的政府投资的操作空间也不大。剩下的被认为可以有很大操控能力的只有内需,内需问题也并非那么容易解决,扩大内需如果选取的方法不当,问题还会加重,比如近期的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引发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传递扩散,而且,我国内需不足问题,是个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令人困惑的是,从宏观来看,我国社会的总需求并不弱,而且很大,在目前来看,流动性相当充分,所以,内需不足的问题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是个深层次问题,如果把内需问题做简单化处理,带来的社会问题及其关联性问题会很多。   

一、扩大内需问题

内需怎么扩大?通常学者们会首先想到涨工资,提高收入(这是一种静态而非动态的解决思路)。那么工资怎么涨?给公务员涨工资?事业单位人员涨工资?离退休人员涨工资?如果他们的工资上涨了,那么,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的工人工资怎么办?农民的收入怎么提高?况且,提高工资,将给财政带来负担,所以,这种办法可操作的空间很小,相反,如果这样做,将会使物价大幅上涨,使社会企业用工成本呈现循环上涨态势。

当然,也有另外的思路,比如李克强同志的城镇化思路。李克强同志在《求是》杂志上撰文《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主要就是阐述他的这种思路。李克强认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内需的一大源泉”,“稳步推进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扩大内需的又一源泉”,“扩大内需的最大产业潜力在服务业”。那么,这种思路是否可行呢?

城镇化思路,仍然没有跳出“房地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的思路,希图通过农村的大拆大建,来达到扩大内需的目的,能做到吗?人们都知道,我国房地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社会的有效需求并没有很好形成,内需没有相应地扩大,相反,社会中的85%的家庭买不起房,那么,在外在环境条件没有多大改观(比如腐败、分配不公、监管乏力、土地财政)的情况下,城镇化、城市化的结果对扩大内需的影响将是有限的,可行性及效果也值得怀疑,而且城镇化该怎样进行也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入地科学研究。城镇化对内需的拉动也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效果。另一个思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的财政投入将会大幅度地增加,财政能否有能力承担,财政投入的效果如何,也是存疑的。

还有一种思路是,给小微企业注入资金,扩大内需。对此,如果在宏观层面协调不好,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个思路作用也将有限。   

二、解决当前我国经济问题的难点

经济系统的健康良好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经济中的各个要素的良好循环。而我国目前的经济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都没有达到这种状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目前存在的问题也是如此。

在健康的经济系统中“人”、“财”、“物”,都应处于良好的循环状态。“人”,即劳动力,在我国经济系统中没有处于良好的循环状态,一方面出现“招聘难”、 “用工荒”,一方面出现就业难的矛盾局面。“财”,即资金,一方面大量的企业缺乏资金,一方面,社会流动性十分充裕,甚至可说是泛滥,大量的资金(本币与外币)找不到投向和出口,表现出两个极端矛盾的状况。“物”,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或者生产用消费品和生活用消费品,一方面,大量的产能过剩,产品积压,商品闲置,另一方面,大量的潜在需求无法实现,比如住房、汽车等等,同样呈现出极端矛盾的状态。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我国经济将步入危机,会出现僵局,甚至是死局,出现滞涨的可能性非常大。

这就是当前我国经济问题的难点所在。每一个问题都不是单一的问题,而是相互牵扯,相互关联的问题。单就房地产业来说,这个问题已经够难缠的了,而其他问题解决起来,其难度一点也不低。通货膨胀,物价的快速上涨,人民币升值压力,流动性过剩,贷款难,大批的中小企业面临倒闭,大批人员面临失业等等问题都已摆在人们的面前。   

三、上述问题形成的原因

经济处于良性循环,要求需求与供给的平衡,生产与消费的均衡,而我国经济既不平衡,也不均衡。

1、长期的分配不公造成内需不足

按生产要素进行社会利益的分配,造成了社会广大劳动者的收入,没有随着GDP的增长而相应得到提高,社会财富迅速地向少数人积聚,两极分化严重,真正的劳动者收益少得可怜,从而造成了实际的有效的社会需求不足,普通大众的生活难以提高。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所得少,而服务于生产者所得多。比如,金融系统高官及职员、公务员、国企高官的高收益、内外资大型企业的高管高收入,而工人、农民、农民工的收入很低,长此下去,必定会触发经济危机,并引发政治与社会危机。关于这些问题,已有很多学者加以研究论述。   

2、垄断企业的高收益分配

国有垄断企业,如石油、石化、煤炭、电力、电信、银行、国有房地产、粮油等企业的干部职工的高工资、高福利。   

3、腐败

腐败问题在时下是引起关注最多的问题,腐败在经济系统中的存在带来的危害性极大,腐败极易造成经济系统出现“黑洞”和严重的“失血”状况,造成“人、财、物”的沉积而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使国家投资难以发挥良好效用,同时,腐败将使国家的自然与社会资源产生巨大浪费,加剧社会不公,使社会利益分配进一步扭曲,社会内需更加难以实现。   

4、外汇的大量储备及长时期廉价劳动力支撑的出口。  

笔者提到的上述四点,既有理论上的原因,也有实践中的原因,对此,笔者将另文再述。   

四、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这些问题的解决虽然在当前国际经济严峻形势下有着极大的迫切性,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出现慌乱。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想在一朝一夕内解决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分配不公、垄断企业的高收益、腐败问题,都是当下急需分门别类加以解决的。可用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还有,就是要用完善制度的方式加以解决。

思路是,调高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直接生产者收入,确保生产、生活用品的充足供应;调低或者暂停服务者的收入调整,可采用提高税收、加大国有垄断企业的利税上缴份额,调低高官的收入,调低个人、企业的资本收益份额比例。目的在于,提高与增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产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减少投机行为,为调结构、转方式创造条件。

对腐败问题要进行全面清查梳理,重点在于使非法占有的社会财富回吐社会,并用之于基础教育,老少边穷地区的生活与建设支持,社会的医疗与养老。将隐性的社会需求转为显性的社会需求。

土地财政应作为全民收益,而不能成为地方政府收益独享,其收益部分应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之内,杜绝由此产生的腐败。

改变目前银行的负利率政策,防止金融系统的寄生化倾向,适当提高国有银行的坏账容忍。

加强社会各系统运行的全方位强力监管与制约。

完善措施还有多项工作要做,笔者不再一一列明。

上述思路与对策的采用,不可避免地将遭遇既得利益者的强力阻挠与抗拒,难度很大,但在我国的健康繁荣的发展道路上最终绕不过去,如果拖延,将使问题变得更复杂,更棘手。

所以,政治体制改革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将势在必行。

任何个人与集团的利益在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相较中孰重孰轻,其道理不言自明,这是采取正确措施所需要的思想、胆识、魄力、决心的基础,需要在此基础上真抓实干,正所谓实干兴邦。

    进入专题: 经济政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068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