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上周讨论了中美关系和亚洲的安全困境问题。但亚洲的安全困境,除了中美关系,更要把小国(或者较小国家)考量在内。在任何地方,小国家需要多边主义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一个简单的事实是,较之大国,小国的选择比较少。小国的各方面的需要,包括主权国家和安全和发展,都要求和大国处理好关系。因此,无论是东北亚国家还是东南亚国家,他们的选择是,继续和美国发展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和中国发展紧密的经济关系。对小国来说,战略和经济这两方面都非常重要。
在和中、美两大国的关系上,亚洲小国家也面临困境。如果这两大国发生冲突,甚至是战争,那么情况就会很糟糕,因为这表明,这些国家就会被迫选择一方。选择中国,就要牺牲和美国的战略利益;选择美国,就会牺牲和中国的经济利益。很显然,这个选择非常困难。但另一方面,如果中美两国之间形成了前些年所谓的G2结构,或者“中美国”,两国紧密合作,不让小国参与其中,那么小国家的国际空间也会遽然缩小。如果什么事情都由中美两大国决定,那么小国家在国际事务上就没有什么影响力了。
所以,无论从中美双边关系还是小国家的自身利益来看,小国家都会选择多边安全关系。对小国家来说,多边关系至少有几方面的意义。首先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美两大国的行为。大国不仅仅追求物质利益,也追求声望、信用等非物质利益。在多边关系之内,中美两大国都要顾及声望问题。其次,多边主义有利于小国家参与国际和区域事务,或者说,多边主义是小国家参与国际和区域事务的有效手段。
东盟(亚细安)一些小国家也正是这样做的。一般认为,东盟国家采用的是平衡(balancing)战略,就是说在美国和中国之间,作一平衡作用。但实际上,东盟的战略正在努力超越这种简单的平衡战略。东盟为了自身的利益,曾经努力阻止其他大国的介入,来保证区域内的和平与稳定。但现在正在转型成为大国互动的平台,东盟尽最大的努力在促成大国之间的良性互动的同时,实现本身的参与。不过,东盟是否能保障大国之间的和平相处,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号。就是说,作为一个大国互动平台,东盟要转型成为亚洲的集体安全体系的基础,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
安全困境困扰着整个亚洲。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在维持亚洲安全方面不可避免地要扮演一个关键角色。美国作为唯一霸权的行为逻辑已经比较清楚,即在很不自信地预防着中国的挑战,无论是实在的还是假设的。另一方面,中国则比较小心地维持着和美国的“和平”关系。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不能放弃北朝鲜,但中国尽量和美国合作,最大程度地来约制北朝鲜的行为,尽管中国的约制并不总是成功的。在上海合作组织方面,尽管俄罗斯趋向于强调安全面,中国更多的是强调商贸,中国的最大考量也是不要去触动美国的安全神经。在中国东盟关系上也是这样,到目前为止的关系的主体是经贸关系。同时,中国也没有显现出任何国家意志和计划,和美国竞争霸权地位。中国在根据自己的步伐进行国防军事的现代化建设。
但不难看出,这是一种脆弱的“和平”局面。美国并不因为中国的“低调”而感到放心,而中国本身的“低调”也是有限度的。中国如果不当心,就会陷入不安全困境。
亚洲缺乏集体安全体系
亚洲缺乏集体安全体系。现存的机制多为经贸关系。如本栏上周所说,尽管存在着一些次区域的安全机制,但这些机制并没有任何能力来应付亚洲的安全困境,相反,它们有可能随时恶化亚洲的安全局面。
要实现亚洲长久和平,亚洲显然需要一个集体安全体系,一个包括中国、美国和亚洲国家在内的多边集体安全体系。
积极的信号是,中美两国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亚洲集体安全的重要性,并且在开始追求如何实现集体安全体系的确立。美国尽管在努力强化其和盟国之间的安全关系,也意识到现存安全机制的局限性,主要是没有把中国容纳其中。这些年来,美国在努力追求和中国发展军事和国防关系,迫切想了解中国的国家安全意图。同时,美国也在发展共同安全机制上有所努力。
中国方面更是这样。中国的很多行为多是反应式的,是深感“不安全”的产物。从台湾海峡、黄海、东海、南中国海,中国都面临着因为美国或者周边国家所导致的“不安全”局面。可以说,中国尽管是崛起中的大国,但对安全的需要远远超出了其他所有大国。中国一直在努力提倡“和平崛起”及“和平发展”,一方面是为了向其他国家昭示自己对世界和平的愿望,表示自己的崛起不会导致世界的不和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追求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同时,中国也在追求如何实现安全的机制和手段。在最近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更是提到了“共同安全”的概念,把此作为新安全观来提倡。尽管中国使用“共同安全”的概念意在和西方国际关系中的“集体安全”概念区分开来,但在实践层面,两者更多的是重合的。
中国周边的小国家更是需要一种集体安全机制。如上所说,这些国家都在继续维持和美国的安全关系的同时在追求和中国的经济关系。安全和经济关系对这些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不过,也有一些国家已经感觉到了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如果中美两国关系恶化,对他们来说,这种战略和经济分开的关系就变得不可持续了。因此,对这些国家来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能够包容美国、中国和他们自己在内的亚洲集体安全机制。
那么,如何发展出这样一种集体安全体系呢?现在中美双边关系上已经有了中美年度经贸对话和战略对话机制。这个机制的产生是因为中美两国间这些关系方面发展的需求。中美两国之间已经建立的双边战略对话,也有可能再进一步建立制度化的安全关系。不过,这种双边关系并不够,并不能解决安全困境,因为双边关系是排他性的,把很多小国排挤在外。亚洲国家需要多边关系,把小国的安全利益考量在内。
因为中美双方的经济互相依赖性的日益增加,从长远来看,战略关系会变得重要起来。这些年来的经验表明,中美两国双边关系的进展正在受到这两个国家(尤其是美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关系的制约。很显然,美国在和中国发展关系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美国和日本、韩国、东盟等国家的关系;同样,中国在发展和美国的双边关系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中美双边经贸和战略关系得不到深化的主要原因。中美两国之间的互动日益增多,但各方面的制度化水平低下,很难提高。这就说明了,中美关系如果要得到具有实质性的发展,就必须超越双边关系,而在多边关系上下功夫。
东亚峰会存在开发潜能
亚洲现存的很多次区域安全机制造成了亚洲国家(尤其是中美两国)之间的不安全感,而中美双边对话的深化的需要,要求超越双边关系而走向多边。这就表明,亚洲需要一个新型的、能够同时超越和整合现存诸多次区域,或者双边机制的集体安全体系。
很多人现在都希望东亚峰会能够成为这样一个体系的开端和起点。东亚峰会包容了包括中、美两国在内的所有亚洲国家,并且是一个开放体系,不排除其他国家。这本身就和传统尤其是冷战时期建立的多边组织区分开来。它是开放性的,不是针对另外一个国家或者集团的,从而不会对外部世界构成不安全;相反,它是通过协调组织内部不同成员的行为而增进互信、减少不信任和安全困境,而实现集体安全。东亚峰会也并不见得是纯多边安全体系,它可以是一个综合性的多边组织,包括安全、经贸、政治和外交等多方面,也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来调整其重点。
这样一个体系对美国和中国都有好处。如果能够建立这样一种集体安全体系,就表明中美两国存在于同一个体系之内,而非属于两个不同体系。这就可以避免冷战期间美国集团和苏联集团之间对立所造成的世界性的“不安全”局面。处于同一个体系之内,中美的互动可以制度化。尽管两国在体制内的各种竞争(例如竞争领导权)不可避免,但在同一个体系内则可以避免大规模的争霸战争。中美两国之间、中美各自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上的互相依赖,其它小国的制约作用或者平衡作用,大国对国际声望的竞争,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对中美两个大国的行为构成制约。全球化和区域化的交互作用,会使得大国在处理互相关系的时候,变得更加理性。而经贸力量和军事力量的交互作用,也会使得这些方面处于平衡发展,减少军事力量的单方面作用。从长远来看,同一个体系内也会出现领导权更替的问题,但这更多的是会是伴随着国际责任而来的领导权的和平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