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人不但是改造自然和社会,从而推动生产力发展及人类自身解放、发展和进化的人的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它的最终目的。生产力是人创造的,生产力带来的物质财富也是为人所用的,人不但是哲学意义上意识与物质的结合点,而且在物质范畴中人是第一性的,首要的。历史唯物主义必须和“实践论”相统一,才能揭示其“真谛”。历史唯物主义必须回答的问题是“人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人类历史发展的目的是什么。人的价值是什么?目前我国社会上存在的所有重大问题的症结就是:以权谋私的腐败,解决问题唯一有效的办法是靠人,靠民众的力量来民主监督、制衡权力和制约腐败。
关键词:人的本质 历史发展的动力 历史发展的目的 人的价值
惊世伟人邓小平站在十年动乱的废墟上高瞻远瞩地拨乱反正,在毛泽东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纲领性决策下,英明地提出了“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思路。从而开创了中国二十几年改革开放的辉煌历史。但是,“以经济工作为中心”仅仅是完成了工作重点从政治斗争的内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变,从意识形态领域的争斗为主转到了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并以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作为全国人民首要任务。我认为“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并没有击中社会发展的要害,并对此提出商榷。
社会发展的主题只能是“以人为中心”
我们不得不看到由于单纯强调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忽略了社会政治、人权、法律、道德,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使我国建国以来的集权管理体制基本上没有触动,而绝对的权力必然造成绝对的腐败,以权谋私的腐败也正是目前我国所有重大问题的症结,它严重地制约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为使我国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改革高速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把全国上下的工作重心从以经济工作为中心,转到以“人”为中心上来。这是因为生产力是人创造的,生产力带来的物质财富也是为人所用的,人不但是改造自然和社会,从而推动生产力发展及人类自身解放、发展和进化的人的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它的最终目的。
下面我们来论述“以人为中心”,即“社会人本论”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
(一)以人为中心的理论基础
(1)人不但是哲学意义上意识与物质的结合点,而且在物质范畴中人是第一性的,首要的。
首先,从根本上来说,人是长期以来物质运动和进化的结果。人是高等生物,也属于物质范畴,但她又是唯一能够思维的动物,所有的意识形态,精神的范畴必须从人产生,只有人才能完成物质到精神的飞跃,也只有人才能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唯物主义不但确认物质是第一性的,而且还必须承认在物质范畴中,人是第一性的,是首要的。这是因为一方面,如果没有人,根本无所谓精神领域的一切,同样也就失去了物质运动发展的方向和目的。另一方面,没有人这个主体,也就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也就没有了社会历史发展,而且,整部人类的发展史,整个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史,也就是人的不断解放、发展和进化的历史,它不但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主体,也必然地是以人为最终目的的。
(2)历史唯物主义必须和“实践论”相结合,才能揭示其“真谛”。历史唯物主义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是“人的本质”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和国内传统理论认为“人的本质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但我认为:所有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构成的社会关系总和,只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客观化和现实化,而并非就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从主体意义上来说,就是以人的生存,幸福和发展为目的的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人的本质的主客体统一的意义就在于:人为了达到人的生存,幸福和发展的目的,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总和”中展开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人固然要受到“社会关系总和”的制约,但这些制约人的社会关系并不是上帝给于的,也不是 从天上掉下来的 ,而是人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在以人为目的的人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批判,改革和创造的。人虽然在实践中必然受到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社会关系的制约,并且必须遵守这些规律和关系,但人并不仅仅满足于这样地解释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人能自觉地,能动地运用这些规律来创造性地发展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历史唯物主义必须回答的第二个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国内传统理论认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在阶级社会中这一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而我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以人的生存、幸福和发展为目的的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其中主要的是生产性实践活动。这是因为人一生下来就必然地面临着生存问题,生存问题解决后紧跟着幸福和发展问题。“人”也必须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自觉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劳动实践。也正是在这些以人为目的的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中不断改造着大自然,不断地改造着人类社会及其社会关系。同时也不断地改造着人类自身,达到人类自身的发展,解放和进化,从而也系统地创造了人类的社会历史。人类社会越发展,人就越能从这种社会需要的沉重束搏和社会关系的盲目制约中解放出来,也越更能自觉地,自由地,能动地进行这种以人的生存、幸福和发展而不是以物的规律为目的的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从而系统地创造了人类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必须回答的第三个问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目的是什么?
国内传统理论认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也是它的重要标志。这种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理论,把生产力的发展推崇到成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和目的。在这里,生产力变成了一种非人的东西,而人只是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一个不断被扬弃的环节,因此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成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历史的发展也就成了无主体的“历史必然”。这种无主体的客观规律也就成了人的实践活动的主宰。人只能在实践活动中适应这种以生产力发展为目的的客观必然。这种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向宗教精神的倒退,它是和虚无主义,缩命论及各类宗教思想是同一棵树上的果实。
人类历史发展的目的也就是人的生存,幸福和发展问题,历史发展的目的就是人本身。生产力是人创造的,生产力所带来的物质财富也是为着解决人的生存,幸福和发展问题而让人享用的。不为人享用为目的的生产力及其带来的物质财富是没在任何意义的,同样,为一小撮人不合理地攫取的生产力及其物质财富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我们应该以人的生存,幸福和发展为标准,以人为尺度来衡量生产是否附合需要,而不是以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及其物质财富的多少来衡量人的实践活动的优劣和胜败。所谓生产力,实际上只是人借以运行的一个不断被扬弃的环节,它不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也不是它的目的,只有人才是历史发展的根本目的。
历史唯物主必须回答的第四个问题是人的价值是什么?
国内传统理论认为,既然以经济发展,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和目的,人的实践只能受制于这些社会关系及经济力量,那么人的价值也就只能是如何适应这种社会关及在这种社会关系中创造多少生产力及物质财富。他们以生产力为尺度来衡量人是否附合需要,而不是以人为尺度来衡量生产是否附合人的目的。人的价值是随着人的生存、幸福的需要实现后随之而来的人的自我解放,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也就是人作为适应自然和推进社会发展,从而达到人类自身进化的人的实践活动的主体,在这种创造性实践活动中将人的生动的,自由的,能动的个性创造力充分实现,并将这种个性创造力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实现作为人的最高价值。因此,历史的主题必须着眼于人和人的解放和发展,人的解放和发展和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一样,两者都可以作为历史发展的标志,人从原始人,奴隶,农奴,农民,雇佣劳动者,一直到目前的自主劳动者的发展和解放过程,也就和生产力从石器时代,铁器时代到小农经济和小生产时代,再到大机器,自动化时代,一直到目前的信息时代的发展过程是相一致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必须先有人的发展和解放,才能同通过人的创造性实践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然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也会促进人的解放和发展。但人永远是第一性的,人是一种创造性生物,永远也不会满足于物质需要的满足,只能把不停的创造性实践当作永远的追求和目标。所以目标本身也会转化成手段,如果人的吃、喝、住、性爱虽是他们活动的目的,但也是人类种属生存和发展的手段,就在这种满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实践活动中,也使人的生动的,自由的个性充分发展和全面实现,并使人获得彻底解放。在此过程中也最终体现了和实现了人的价值。正因为此,马克思才在一百五十年前就指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是他们的个体发展史”。[1]并且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作为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和最高目标.。而恩格斯也正是用《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来总结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可见“每个人和一切人的发展”问题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主题。
这种以人为中心的、和“实践论”相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的结合点就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仅仅是整个物质世界发展历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更是物质世界发展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仅仅是整个物质世界发展规律的组成部分。但是正因为“人”及“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特殊的、最高级的部分,所以我们有必要把它们单独地分开论述。因此,我们既必须把人与其它物质分别研究,也必须把人作为物质世界的一部分统一地、系统地进行研究。
(3),以“人”为中心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区别
首先,“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而“人”是一个哲学概念,例如认识论中讲“人”的认识,而不讲“人民”认识。如果以“人民”的概念来替代“人”的概念,就是混淆了哲学理论的政治理论的界限。
其次我们也不能把 “人民”解释为集体,而把“人”解释为个体。
我们说以“人”为中心中的“人”,是泛指的“人”,即是指人类共性范围内的每一个人,最好的理解就是马克思在论述人的解放时指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因而这里指的“人”,决不能以阶级或民族等有限共性范围来解释。
同样,我们反对用“人民”或集体的名义来制约,抹杀和否定现实的,有个性的,自由的,具体的个人,如果这样的话,集体和“人民”也将在这种否定过程中否定了自己。这种理论只看到物质利益所形成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对立,而忽略了由创造性实践的本性所决定的个人创造与集体进步之间的深刻联系。这就把作为实践主体的个人从现实视野中排除出去了,这种观点来自于否定把以人和以人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作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出发点,而仅仅以人的物质需要,以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作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出发点。因而必然地对活生生的,自由的和具有无限创造力的个体来加以是制约,强加于相应的义务,纪律和服从,要求他们进行思想改造和自我牺牲。我们不能在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现实社会关系中引伸出个人的行为规范 ,而必须以人和以人为目的的创造性实践的需要来引伸出人的行为规范,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出发点必须着眼于人和以人为目的的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它具体地来自于无数个人的活生生的,个性的、能动的创造性实践,更必须“着眼于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3],着眼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的解放和发展,并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整体的实践能力,永远是由无数个体生动的、自由的创造能力汇聚成的,扼杀个体利益及个体创造力,也就扼杀了人类的整体力量。
其次从物质利益的冲突来分析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我们完全能够 ,完全该应,也只能够把个体利益和集体利放在同一轨道上,同一方向上,让无数个体在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来获取个人利益,并在此过程中同时也为集体创造财富。如果一旦个人利益和集体利发生冲突的情下,我们也只能要求个人不以获取私利为理由来损害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除了正义的战争,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抗的特殊情况下,我们一般不能要求个人为了集体利益来牺牲个人利益,如果以集体利益来过分侵占个人利益,从而影响了个人的劳动积极性,那么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都会受到损失。这种情况在十年动乱的时代中还少见吗?所以我们说:在集体和个体这对矛盾中,首先应该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互为条件,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但从深层次分析,虽然集体的发展不但能给个体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且个体也必须在集体中,在人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并依赖于集体所提供的环境和条件。但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集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个体的实践和发展才能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个性对共性的突破和超越,也就没有进化和发展。集体的发展只能为个体的发展创造一个外部环境,只能是促进个体发展的手段和条件,但只有个体发的发展才是目的。
因此,我们认为以“人”为中心的根本含义就在于在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不管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哲学文学,科学技术,法律道德,还是社会发展等一切方面,都必须以人为本,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也就是必须通过保障,促进和充分实现每个人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科学、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一切权利,即通过完善的人权,来保障社会上每个人的利益,并以此来激励他们创造性实践能力,调动和促进他们在劳动实践中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再以此来促进人类对适应自然和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质量,最终达到人的解放,发展和进化。
(二)以“人”为中心的现实意义。
我国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使我国基本上实现了向市场经济机制转换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就是:非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已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民营经济已超过整个国民经济的半数,全国范围卖方市场基本确立,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已经放开,并由市场调节,资本性收入已经得到社会承认,并占相当大的比例,国际上已经加入WTO,受到国际市场经济冲击,社会资源,包括资金、劳动力、生产资料基本上通过市场配置。从以上几点来看,市场体制在我国已经基本确立,但不可否认,我们的市场经济还存在着重大缺陷和非常地不健全。因此我们有必要,也必须对现阶段我国的市场体制作一个全面的分析,并和发达国家的市场体制作一个透彻的比较,以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和健全我国的市场体制,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持续高速发展。
只要我们的分析和比较是科学的、公正的,我们就会惊人地发现,我国的市场经济失去了传统市场经济中的最大原则和发展动力,即“公平竞争”。
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无论是假冒伪劣、行政审批、金融坏帐、宏观管理、甚至在公开的项目招标、商业营销中,到处不可避免地存在暗箱操作,到处可见以权谋私的不公平竞争,而这种现象恰恰是市场经济的天敌。在足球场上最省力、最方便、最有效、最有把握的拿分方法就是“收买裁判”,裁判的一个不公平的点球,甚至可以葬送一支强队。但此风一成,足球水平肯定每况日下。我们的经济生活也是如此。甚至目前我国社会上存在的所有重大问题和社会热点:如财政为金融坏帐和证券商非法亏损埋单问题,宏观调控不能有效到位问题,香港教授郎咸平提出的“国企改资”问题,中科院院士周承鲁提出的“科技发展计划”问题,北大教授秦晖提出的经济发展中的“公平和效率”问题,甚至信访体制改革、法制建设中有法不依、执法犯法、警匪一家的问题、公民权利受到侵害问题、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教育产业化问题、甚至足球发展中赌球、假球、黑球问题,等等。总之所有重大问题的症结就是:片面强调“以经济工作为中心”,——造成政治体制改革滞后,——造成我国集权管理体制没有根本改变,——造成权力没有有效制衡,——造成绝对的权力必然绝对地腐败。
因为以权谋私的腐败不仅仅是公共资源流失的问题,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问题的解决主要的并不在于加强道德教育和健全法律条文等等措施,在纸醉金迷的巨大物质诱惑面前,道德的力量是如此地苍白和无力,而法律条文都是死的东西,是由又掌握绝对权力的人制定和执行的,在权大于法的集权体制下,神圣的法制只能拜倒在权力的淫威之下,“虽重圣人而治天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4]“窃钩者诛,窃国者侯”[5]。唯一有效的办法是靠人,靠民众的力量——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运用“每个人”的力量来民主监督、制衡权力和制约腐败。
只要有缺乏有效监督和制衡的绝对的权力存在,绝对的腐败就不可避免。任何怀疑和忽视民众的能力和力量的观点、理念和政策都将给当前改革开放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会使改革开放犯方向性错误。值得欣慰的是终于在2004年初听到了来自第四代中央领导核心发出的执政“以人为本”的基本国策,并体会到中央的方针政策明显朝着这一方向倾斜。但我也衷心希望我们不要重蹈二十年前的覆辙:二十年前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但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人均收入已超过二千美圆,经济初步繁荣,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们还是不得不靠“希望工程”,(中华民族耻辱的象征)靠求得别人的施舍来搞我们最重要的基础教育。这不能不说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这只能说明二十年来“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因此我们衷心希望“以人为本”的原则能够在我国所有领域中得到全面、切实的贯彻实施,再也不要又一次地成为停留在口头上的口号。。
在《以“人”为中心》全文告终之际,我必须声明:我并不想否认我国政府在各方面的政绩,二十几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有目共睹,而且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综合国力增长最快的时期。但我只是不愿意只唱赞歌,不进谏言。我只是认为我们应该,而且也能够做得更好。古人说:“武死战,文死谏”,指出国家和社会上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并呼唤人们的认可,而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使阻碍经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问题得到解决,使我们伟大祖国再次在世界上崛起,这也是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真诚心愿。
(本文引用了许多80年代末人道主义理论的观点,因为年代太久,已经无法辨认和找出哪些观点来自哪位前辈,只能在此对前辈表示由衷的敬意。)
2002年10月27日初稿
2004 年12月24日修改
[1]:<<马恩选集>>第四卷32页。
[2]:《共产党宣言》
[3]:《马思全集》集46集上卷104页
[4]、[5]:《庄子·胠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