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许小年先生《供给侧的源头——萨伊定理》的文章,收获颇丰、启迪和感想深刻。本文的宗旨就是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许小年先生在文章中指出了萨伊定理的本质含义:“供给的重要性可追溯到19世纪初期法国经济学家提出的‘萨伊定律’,根据这一定律,供给自动创造出等量的需求。”【1】“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这一结论隐含的假定是,循环流程可以自动地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它包含三个要点:(1)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2)由于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样也是暂时的;(3)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2】“总需求的价格等于总供给的价格[6],社会的商品并不会出现生产过剩,那么总产量和边际生产率(马歇尔创造的概念)将达到最高水平,工人的工资相等于劳动的负效用(马歇尔创造的另一个概念),除非工人不满意现有工资水平外,社会不可能出现失业。(指非自愿事业)”【3】
伊萨定理产生于19世纪,二十世纪中叶产生的凯恩斯理论给了伊萨定理致命打击,甚至就此把它逐出经济学教科书:“实际上,人们并不是一有销售就非购买不可。卖和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分开。”【4】“‘当我们的收入增加时,我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增加的量不像收入增加那样大’。根据这一心理规律,就业量越大,与之相对应的产量的总供给价格与企业家能够从消费者支出那里收回的社会愿意消费数量之间的差距也越大。因此,如果消费倾向不变,那么,就业量便不能增加。”【5】这也就是凯恩斯著名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而我本人创导的劳动力市场固有的“市场缺陷论”,【6】更进一步论证了原始的、自发的私有制市场经济中,因市场调节机制在劳动力市场上失效和瘫痪,引发劳动力刚性过剩造成长期的、不合理的、低于实际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贡献的低工资事实,进一步造成严重的贫富二极分化,并通过“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就更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萎缩”!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供需总量不平衡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也进一步加强了凯恩斯理论颠覆萨伊定理的理论依据。
凯恩斯对于供需总量不平衡、投资与储蓄不平衡,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不平衡造成的周期性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开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的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药方:“只要执行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使投资等于充分就业下的储蓄,萨依定律是可以成立的。”【7】
但是凯恩斯理论的好景不长,在二十世纪末,里根和撒切尔采用的供应学派、货币学派经济理论再次颠覆了统治经济学界近半个世纪的凯恩斯理论。拿许小年先生上述文章中的话来概括就是:“出现过剩产能的原因不是总需求不足,而是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人为压低资金成本,扭曲了需求结构,投资需求过旺而带来的产能过度扩张。政府采取两种方式压低资金成本,一是以国家的主权信用在市场上发行低成本的国债,替代高成本的企业债和银行贷款,用财政投资替代企业的商业投资。第二,中央银行放松银根,直接降低政府和企业的融资成本。”【8】
在这里,经济学必须如实回答以下问题:一是,在原始私有制市场经济中,“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和“有效需求不足”的事实是否客观存在?也就是凯恩斯理论指控的“萨伊定理”的漏洞是否客观存在?二是。如果上述“有效需求不足”在原始的私有制市场经济中确实客观存在,那么需要不需要政府出手进行宏观调控,还是政府必须、也只能袖手旁观,傻等市场自发、自动地恢复供需总平衡!三是,政府出手进行宏观调控的结果是否“一定会”失败,一定会画蛇添足,一定会人为制造经济危机?
自从私有制市场经济登上历史舞台的前二百多年中,在凯恩斯理论诞生前的二百多年中,就已经持续地、不间断地反复出现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发展到上世纪30年代的全世界的全面危机,使世界经济总量减半,以及危机催生的凯恩斯理论和罗斯福新政创造了近一个世纪的持续繁荣,并造就了一大批发达国家的历史事实,就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在原始的私有制市场经济中,不但有“效需求不足”客观存在,并是造成生产过剩加剧危机的根源。而且以凯恩斯理论和罗斯福新政为基本原则的政府宏观调控,既造就了发达国家的长期持续繁荣,也是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所必需的!
凯恩斯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供需总量平衡,虽然在实践中很难完善地实施,但在理论和逻辑上是能够成立的!并不是如许小年先生及其自由主义经济学所说,“一定会”造成过度投资和通货膨胀。在这里,“过度投资”是许小年先生以及自由主义经济学强加给凯恩斯的“罪行”!凯恩斯的原意是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当的货币政策来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这虽然很难做到,但无论是逻辑上、还是事实上都无法证明“一定做不到”!“凯恩斯的政策就‘一定会’产生许小年先生说的“‘过度投资’和‘加剧产能过剩’的结果”的观点,既没有逻辑依据,也没有事实依据。罗斯福新政诞生后、及其政策体系被长期沿用的结果,就是发达国家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事实,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这是因为,凯恩斯理论中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地是用于福利,即使是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建成后都是“免费使用”,是不允许像中国那样近乎疯狂地收取“买路钱”的!结论就是,凯恩斯式的积极财政政策并不增加“供给”,并不存在“寅吃卯粮”的事实。至于造成“过度投资”和“通货膨胀”,或者说“超福利”的危害,仅仅是政府调控的失误,这种失误虽然具有“民粹”特色,在民主宪政制度中比较普遍,但绝对不是“不可避免的”!至少在理论和逻辑上凯恩斯理论是有可能实现总供需平衡的!
但是,许小年先生的如下指控,确实击到了凯恩斯理论的要害:“萨伊和凯恩斯的局限性都在于仅关注供给和需求的静态平衡,而没有考察经济的动态发展,并且双方所做的都是总量分析而不是结构分析。”【9】许小年先生在这里说得非常明白,凯恩斯理论只强调供需总量平衡和静态平衡,而既忽略了、也很难实现供求之间的结构平衡和动态平衡!
而最近在中央文件和媒体中频繁出现的“供给侧改革”的新概念,恰恰就是对症下药地弥补了凯恩斯理论中“既忽略了、也很难实现供求之间的结构平衡和动态平衡”的弊端!就是以“创新”理念来发展能够创造新需求的新产业和新产品,即以合理的科学的供给品来创造需求,以便通过完善供需结构平衡和动态平衡来进一步谋求改善供需总量平衡。但是,另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就是,“供给侧改革”即使能够有效弥补凯恩斯理论很难有效实现的供需之间的结构平衡和动态平衡的短板,却同样无法有效解决和替代凯恩斯理论,并有效解决供需总量平衡的问题!
结论就是:供需总量平衡和供需结构平衡、动态平衡是完全不同的两大问题,我们既需要凯恩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的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政策来有效地解决供需总量平衡的问题,也需要“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来解决供需的结构平衡和动态平衡问题,两者既不能兼顾,也无法替代!是必须各司其职地协同解决的宏观经济问题!不管“供给侧改革”及其他政策措施在改善供需结构平衡和动态平衡方面多么地有效,它们都不可能替代凯恩斯宏观经济政策对实现供需总量平衡的功效!就当今中国经济现实来说,因长期的低工资政策,造成的贫富二极严重分化引发的消费萎缩是一个必须解决、必须跨越的危机之砍!如果当今中国不能通过实现共同富裕来缓解和弥补消费严重萎缩的当务之急,那么中国的经济发展就很难顺利、及时地走出低谷!!
2015年12月23日
【1】、【8】、【9】:许小年先生《供给侧的源头——萨伊定理》
http://www.aisixiang.com/data/95003.html
【2】、【3】、【4】、【5】、【7】:百度百科:萨伊定理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Ss8FG1_ABqO9vfclUWYfR0XcFfUOfP4y5NFSKK-CRDUXu-sRybMC8DVtzETfb6Qsf2EltsO4dlxaNzf1ZEuscq
【6】:百度百科:丁礼庭:“市场的先天性缺陷:……在大多数相对完整的市场体系中,在这个劳动力饱和的‘拐点’到来以前,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劳动力‘供给过剩的刚性’,一旦‘拐点’到来,就会因工资的上升,使资本外流追逐更廉价的劳动力。这就决定了过剩劳动力的工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低于客观实际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成果的,还因为劳动者面对‘生存的迫协’,不可能拒绝这种不合理的低工资。结果就是:第一,劳动力市场上的交易,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真正地自由、自主、自愿和公平的;第二,市场经济的看不见的手不可能自动、自然地通过市场固有的调节作用——通过过剩的劳动力的价格(工资)趋低来减少劳动力供给,重新实现供求平衡,使价格(工资)恢复到合理的区间,重新的市场均衡。拿市场经济的价格模型来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均衡,即劳动力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在——边际资本收益、即利率等于边际劳动力收益。(假设设备等其它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有剩余。)那么在劳动力过剩的市场环境下的这种价格均衡:不但工资水平是在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之下的均衡,而且投资量也随着劳动力边际收益不合理地偏低而大于正常量。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EaKrA3v7-nGBo2LwJO9QBYHKeZF8LDmp1dA8caLpA45ZS5MkGFkXtKZyspt2oZt-F3W_yYWRfRp-RbKMqWPyX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