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顺着亨廷顿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后提出的文明冲突论的观点:“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1】某些学者就提出了所谓的“中西新冷战”的新观点:“这种新‘冷战’的要义就是‘中西冷战’结构。过去那种全球规模的‘东西冷战’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竞争,而‘中西冷战’则可以理解为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文明与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明之间的冲突。”【2】
我个人认为,这种以“文化冲突”来替代“冷战”在“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方面的本质分歧的所谓“新冷战”理论,毫无疑问就是一种使中国政府得以逃避中国和西方,乃至和全世界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方面 “冷战后遗症”的本质性对抗冲突,对中国的执政党来说,毫无疑问就是一种逃避现实对抗矛盾的精神鸦片和鸵鸟政策!
所谓“冷战”,或者说被定义为“战(争)”的矛盾和分歧,就一定是一种不可调和的对抗性冲突,而恰恰是在全球化历史时代的今天,除了集权意识形态和普世价值、集权政治制度和民主宪政制度是人类社会中不可调和的对抗性冲突之外,其他的一切领域的矛盾和分歧,不管是在经济上、文化上、还是在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所有领域的矛盾和分歧,都存在着一种“优势互补”的全球化趋势,根本不存在任何对抗的“战争性”冲突!
尤其是在文化领域,在世界性国际文化交流的客观现实中,以“优势互补”为趋势的“文化融合”的功效,远远地大于因各种文化冲突引发的矛盾和危机,甚至人类社会正在以“文化融合”的功效在不断地化解着“文化冲突”引发的矛盾和危机!正如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前校长章开沅先生说的:“‘文明冲突论’受批判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将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放大到极致,而忽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融合。”【3】如果我们承认在当今世界,“全球化”是伴随着“信息化”同步发展的,或者是承认“信息化”是“全球化”的必要条件之一,那么我们就同样必须承认,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和融合的发展同样是以空前的、惊人的速度和力量,在化解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冲突”,这当然也是不可抗拒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潮流和人类社会既定的发展趋势!
我在早前的文章中就分析指出:这种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就好比地球上的河流,有由西流向东,也有由东流向西的,各种流向的都有。这是由水位和地势来决定的,人类基本上是无法决定河流的流向的。而且不管河流朝那个方向流,最终都同一个目的:流向大海。文化潮流也一样,决定流向的是文化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一般都是科学的、先进的文化体系流向相对落后的文化体系。只是文化上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与水位和地势的绝对高低不同,在先进的文化体系中必然存在某些弊端落后于后进的文化体系中的相对领域,所以在文化潮流上,往往是互相交叉对流的,这就决定了‘优势互补’是文化潮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的基本趋势,不管人类愿不愿意,都无法改变。而作为文化潮流中目标的‘大海’,就是文化用以指导人类社会实践,并以此有效地推进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功效,或者说是文化的‘价值’所在。在这个文化潮流的价值目标的前提下,决定文化上的所谓科学性和先进性的标准,就是必须有效地满足每个人和一切人生存、幸福和发展的需求,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既定趋势,也就是所谓的普世价值!”【4】
除了文化领域,在其它的犹如经济、教育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世界性交流中也一样,“优势互补”的融合,同样也远远地大于冲突,并正在以这种“优势互补”的融合化解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而且正是这种“优势互补”的融合,实质上也就是所谓落后国家“后发优势”的发展过程和成功保障!
尤其重要的是,我们绝对不能把西方文化和恐怖主义的对抗,错误地理解为“文化冲突”。显而易见的客观事实就是,恐怖主义既不是一种文化认同和文化现象,恐怖主义也和伊斯兰文化及伊斯兰教无关!恐怖主义已经完全彻底地超越了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的范畴,它甚至也超越了中世纪宗教战争的极限,中世纪宗教战争残杀的仅仅是不同信仰的异教徒,而恐怖主义残杀的是无辜的群众,其中完全可能有伊斯兰信徒遭到残杀。仅就残杀无辜群众这一点来说,恐怖主义就不能被定义为是一种“文化分歧”,恐怖主义从本质上来说,就完全彻底是反人类的罪恶行径,或者说是一种反人类的邪教组织,而和文化冲突、文化分歧无关!
最近,有学者提出,是因为西方文化中“过度的”言论自由,才引发了恐怖主义残杀无辜的行为,因而主张对言论自由加以限制的错误观点。甚至可以说,这种观点完全是混淆是非、助长罪恶的“邪恶理论”!就算西方国家存在着贬低伊斯兰的言论,也仅仅是不同宗教信仰之间言论上的分歧,而且重要的是这种言论上的分歧并没有超越法律和人类正义的言论自由的范畴。(侮辱人、骂人应该不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这种宗教分歧,只能、也必须通过文化交流和融合来化解矛盾和危机,而绝对不能用暴力的手段来解决这种言论分歧。这是因为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工业化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完全脱离了中世纪的野蛮时代,人类已经进入了绝对不允许再以暴力来解决言论和意见分歧的文明时代。在当今世界的任何国家中,是都不允许因为有人“骂你”,就可以直接把对方杀害。更不要说,法国查理杂志的言论到底是否属于侮辱人的“骂人”行为,还需进一步确认!退一步说,就算查理杂志确实存在侮辱人、亵渎伊斯兰文化的内容,那么也应该、或者说只能通过法律的手段来寻求道歉及赔偿,而绝对不能运用暴力杀戮的手段,更不要说是滥杀无辜的民众!
综上所述,在人类社会中,尤其是在工业化市场经济的历史阶段,唯一地无法调和的对抗性冲突,就在于集权意识形态和普世价值、以暴力为基础的集权制度和民主宪政的政治领域。这种政治上的对抗性,不但是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可调和性,还因为政治权力所决定的各种各样的“利益上”的对抗性!如果我们承认,在人类社会中只有不可调和的利益上的对抗性,才能以战争来形容,或者说是才会成为引发战争的原因,那么在当今世界,如果还确实存在“冷战”的话,就一定依然是存在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领域的对抗!确切地说,就是二十世纪后半叶中、苏、东欧和西方的“冷战”的“后遗症”!
中国执政党的决策核心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只要中国不能有效地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彻底改变集权意识形态和以暴力为基础的集权政治制度,作为世界上唯一的集权制度的大国,就必然成为全世界遏制的众矢之的!这也是无法避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这种全世界的遏制和文化无关。中国如果真要避免这种被全世界遏制的不利劣势,那么还是那句老话“以全民普选和普世价值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唯一出路!”
接下来有必要分析一下西方对俄罗斯的矛盾和制裁。和西方对中国在意识形态和极权政治制度方面的对抗不同,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仅仅是因为当今俄罗斯依然存在着“沙王式”的“领土扩张主义”!这可以从俄罗斯政府承认有俄罗斯公民以个人名义自愿参与乌克兰的分裂战争的事实来证明!可以说,“领土扩张主义”已经成为沙王以来俄罗斯民族主义思想理论的基本模式,尤其是在遭受了二十世纪末苏联联邦解体的分裂悲剧后,那些持有大俄罗斯主义思想之辈,就尤其“心有不甘”!所谓的“普京主义”,在寻求俄罗斯复兴道路和过程中犯了原则性错误,他们没有像中国那样把民族复兴崛起寄托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复兴及和平崛起,而是把俄罗斯的复兴目标集中在以军事暴力为基础的领土扩张方面,那就大错特错了!
虽然俄罗斯的这种“领土扩张主义”和西方的矛盾,也存在着一定的对抗性,但是和中国式的集权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对抗不同,俄罗斯的大国复兴意识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还存在巨大的“转型”空间,甚至可以说,只要俄罗斯政府实现实质意义上的“换届”,俄罗斯的这种大国复兴的目标转型,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但中国在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方面的转型,却存在着“政治权力”和“其他各种利益”上的对抗性,除了政治体制改革实行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之外,根本不存在实质上的转型“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当今美国在欧洲关闭了许多军事基地,而再东亚的军事存在却在不断地加强的根本原因!
顺便分析一下中国政府面对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中国可以不参加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甚至从实际的国家利益出发给予俄罗斯某些援助也并非一定不可以,但中国必须从人类自然正义的价值观出发,对俄罗斯的“领土扩张主义”进行批判和谴责!这不但出于人类自然正义的价值观,而且还出于俄罗斯在历史上侵略和霸占了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大片国土的事实!虽然中国前政府已经和俄罗斯签订边界条约予以承认,但这种侵略领土的历史事实是不容否认的!如果说,日本政府因二战的历史罪行尚欠中国人民一声道歉,那么俄罗斯同样也欠中国人民一声侵略历史的道歉!要知道虽然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饱受世界列强的侵略蹂躏,但中华民族已经收回了大部分被外国侵占的领土,唯一没有收回的只有被俄罗斯侵占的中国国土!这可以说同样是中华民族不可承受、也不可忘却的民族之痛!这也是在习主席访欧时,德国总理默克尔送给习主席清朝地图隐含的真意!
2015年1月15日
【1】:百度百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http://baike.baidu.com/link?url=0Dg69zBTUwta_um_ZJINoJO_wkOfCbODjl5FzW3-BcHRNelE5fg8UJUfbh9mvDXE4nlRYUsEtNep9H-SHd3JGq
【2】:《费心寻找盟友的韩国》http://www.jiemuneican.com/junshi/4480df1162717.html
【3】:《文明对话:告别激进民族主义》:《南方周末》2014年9月25日第31版ttp://www.infzm.com/content/104426
【4】:丁礼庭:《论中西文化研究的基本原则》http://www.aisixiang.com/data/67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