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80万,湖北省巡视组天价巡视费事件简直就是“炫耀性腐败”。这原本是隐性的,也不独湖北如此,全国都差不多,但“意外”地经媒体曝光后,使巡视组的形象顿时坍塌。
我曾经批评过预防腐败局的“腐败”。随着国家预防腐败局的成立,地方相应地设立自己的预防腐败局,“吃公粮”的队伍一下子扩大不少。巡视组的情况一样,也是中央先成立,地方紧跟的。
引起我反感的不仅如此,关键在于新机构的多而无用。中国的反腐机构可谓叠床架屋,但腐败形势呢,日益严重!预防腐败最要紧的是要建立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可是连最基本的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至今还在酝酿,还“条件没有成熟”。
巡视组的情况也差不多。首先这个名字就不恰当,很有些专制皇权意味。“巡视”乃皇帝所为,21世纪的现代社会,还用这个词,想说明什么呢?再联想20年前,某位已辞去党内外一切职务的老人去南方游玩讲了一通话,被媒体冠为“南巡讲话”,全国上下争相学习,谁也没有公开表达异议。
两件事并在一起,令人感慨土壤论并未过时。此次秭归县委宣传部长居然对记者说,“巡视员就像古时候的钦差大臣”。
一语道破实质。既然是钦差,当然要小心侍候,否则乌纱帽难保。而在无监督的情况下,钦差利用职权收受钱财,也就在所难免。
巡视组不仅名称落伍,关键是它难以发挥真正作用。互联网时代,体察民情民意,考察官员得失,还用得着一大帮人跑到一个地方住那么多天吗?连访民都知道“上访不如上网”的道理,中央难道不知?
现在微博时代,各地动态网上每时每刻都在更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爆料,不少人开微博实名举报当地政府失职、官员腐败。中央也需与时俱进,不能落后于时代。不能给人这样的印象:时代已发展到21世纪,我们的治理思维和模式还停留在19世纪以前。
依我之见,耗人耗财、效率低下且皇权意味浓重的巡视制度该休矣,取而代之地是成立网络舆情部,及时、主动与网民互动,发现并解决问题。另外保障新闻报道自由权,加强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使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比设立什么预防腐败局、巡视组都要管用的多,既节省资源,效率又高。
当然,任何治理方式的改变,源于治理思维的更新。在这个越来越开放的时代和社会,僵化、保守的治理思维早已过时,必须及时转变,以开放思维应对开放社会,才是良性对接,不至于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