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大校:由一次“天价巡视”而鸣响的反腐警钟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30 次 更新时间:2011-09-18 23:35

进入专题: 巡视组天价账单  

田大校  

近日,新世纪周刊披露说,今年四五月间,湖北省委第六巡视组在国家级贫困县秭归巡视20余天,总共花费80万元。其中,烟酒两项耗费14万余元,旅游费12万余元,用于购买礼品的有11万余元。据称,为了迎接第六巡视组到来,经秭归县相关领导批示,县财政局已预拨20万元工作经费。这意味着,仍有60多万元缺口需要财政填补。在国家级贫困县秭归,80万元的开销,相当于当地200多名农民全年的收入。事件曝光后,立即令舆论哗然和社会各界惊诧。在此情况下,秭归县委办公室就报道所披露的内容进行了回应,说80万的费用中“包括省委巡视组工作期间的有关费用;历年及今年以来县委办接待上级领导,外来客人以及来秭归开展对口支持所发生的费用;添置办公设备的费用,购买接待酒水的费用”,但回应并没有涉及给巡视组成员赠送高达11万余元的“礼品”一事;而另一当事者湖北省委第六巡视组的成员们,显然是多吃多占难消化,虽然嘴上没有多说什么,但心里觉得自己有点儿“冤”;而湖北省委巡视办肖主任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则澄清,实际情况与报道情况“出入很大”,至于接待费中10多万元的烟酒消费,“主要是县里自己占便宜了”。各媒体则是“刨根问底”,态度可谓是“叔(孰)可忍,婶子(孰)不可忍。”,体现了对反腐倡廉工作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为了帮助网民朋友了解有关情况,中国选举与治理网收集整理了相关评论的观点及特点,供网友们分享辨析。

警钟之一响:如此“巡视”,有何意义?东方早报发表署名评论认为,各类巡视制度历代都是有的,主要的作用就是让一些官员或者法官不定期地到各个下属地段巡视,接听民意、考核官员,免得被当地官员所蒙蔽,这与保安的巡视行为从道理上说并无二致。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历代的巡视制度都会产生一个弊端,即最后巡视不是在发现问题,而是成为一种另类的敛财手段与交流方式。评论指出,这80万元当中,除了明显超标的接待之外,还有11万余元的礼品费用、无必要购置的办公用品费用。这哪里是巡视组呢?作者谈到,说起来惭愧,由于职司媒体的缘故,我也曾跟随这种考察团、巡视组到过很多地方,超标接待这件事并不新鲜,随着级别以及主要目的的不同,各种规格也都有所不同,但总的目标就是让被接待者产生好的印象,至少别有坏印象,以至于妨碍了自己的前途。老实说,这种担心并非多余,而是地方官场险恶,加之各种关系盘根错节,谁也不好说到底会不会惹了某位神仙。这就成了一种正循环:你接待好了,我这里就不能显得差,不然这种对比会给我减分。什么叫做攀比与竞赛?看着接待的水平节节高升就知道了。然后,这种攀比的效果就相当显着了,接待就最终成为地方与巡视者、视察者共赢的局面,视察的人满意了,地方官至少有个平安无事的结果。只是这种共赢的代价就是老百姓的全输:这个巡视组20余天的费用,花掉了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里200个老百姓全年的收入。都市快报的评论则提出,谁来监督巡视组?换言之,就是谁来“巡视”巡视组?评论指出,任何权力,任何制度的构架,都可能走向异化。有效的巡视,应该具有独立性,而不是轻易被接待、被“同化”。按照最初的制度构想,巡视应该有“隐蔽性原则”,即巡视组到某地巡视,不应提前打招呼,而是悄悄地去;巡视组成员的住宿和吃饭都应是独立的,当地官员不应作陪;巡视员开座谈会、进行调查等,都应尽可能体现秘密性。因为从理论上,隐蔽性能增大腐败官员的心理压力和预防成本;但事实上这很难做到,被“同化”则是必然趋势。评论强调,当“巡视”也成为一种权力,那么,它本身就需要被监督;否则,“巡视”之行,就可能成为潇洒的“利益收割”之旅。这次秭归“巡视”事件,鸣响了一记小小的警钟。而任何的警钟都是为了避免丧钟。接下来应该严肃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若是巡视组本身不廉洁,那么应该谁来出面“巡视”之,给予亮黄牌、提警告?总不能都依赖媒体吧?

警钟之二响:如此“接待”,有何作用?南方都市报发表评论认为,一味凌驾于道德制高点,指责秭归县地方政府劳民伤财,恐怕对于厘清事情的本质并无裨益。秭归县委县政府之所以要花这样的大手笔来迎接“巡视组”,背后至少蕴藏着两重逻辑。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又处三峡库区,要解决经济发展上的滞后,取得上级政府项目、资源、政策方面的倾斜都是极为重要的。这一点从早年的经济特区,到后来的开发区、综合试验区等政策对促进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性来看,均有着鲜明的体现。上级巡视组成员以厅处级别领导为主,平日里,领导们不来,基层政府还得忙着“跑部钱进”,此番领导以巡视组的形式亲临本地,自然要好生接待,来不得半点差错。毕竟,这关乎到地方未来的发展大局,在秭归县针对80万元账单报道给出回应时,就特别强调巡视组与“做好三峡移民后续工作”的关系。评论认为,接待好巡视组,除了与当地政府未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大局息息相关之外,恐怕也与地方领导的晋升之路不可分割。在目前的政治系统中,官员所奉行的是一种“对上负责”的逻辑,即一个地方官是否能够得到晋升,直接的决定力量掌握在上级政府或领导手中。正是这样一种格局,使得基层政府在接待巡视组的过程中,往往夹杂着地方官员的私利。我们绝不敢说这一次高规格的接待与秭归县某些官员的晋升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在巡视组离去的三个多月后,县委书记罗平烺即在宜昌市领导班子换届中被提名为拟提拔重用人选,并予以公示;负责接待巡视组的秭归县委办公室主任郑之彪,则被提名为秭归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候选人。这样的一种结果至少给人以无限遐想。评论强调,对于今天的很多县域政府来说,他们宛如身处夹缝之中,既需要对上级耳提面命,又直接面对民众纠纷的直接冲击;既需要大力发展经济以应对地方GDP锦标赛,又需要做好本地社会的稳定工作。巡视组的到来,或许会带来一笔数额不小的开支,但更重要的却是带来一次“争取优惠政策”的机遇。正如一位秭归县委常委所言:“花这么多钱接待,我觉得不合适。倒不是说花了80万元就是天价,而是要看钱花在什么地方。”显然,秭归县官员的内部争议并不在乎该不该花80万元,而仅仅是认为80万元没有打点到位。评论总结称,因此,在基层政府的逻辑中,在本地发展的大局下,以及官员升迁的激励下,80万接待费是合情合理的,它既不与那些有关接待费的繁琐规定相悖,也与县委书记亲撰并被上级领导肯定的《爱民十戒书》中宣扬的“人民公仆需谨慎,执政为民是灵魂”相一致。

警钟之三响:如此“回应”,有何隐情?齐鲁晚报发表文章认为,“天价巡视”报道自然让秭归县面临巨大的压力,无论是为了向上级政府作出交代,还是为了应对舆论批评、展开危机公关,秭归县都是一定要作出回应的。然而正所谓“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秭归县的这个仓促而含混的回应,非但没能平息舆论的质疑,反而让人们更加困惑不解,甚而进一步坐实了人们对“天价巡视”事件的判断。在秭归县的回应中,他们最希望澄清的却引发更大质疑的一个问题是,巡视组的开支仅为11.45万元,县委办报告中的80万元工作经费,是加入了县委办历年接待上级领导的费用。那意思是说,县委办要借这次报销接待巡视组的费用之机,把历年来接待上级领导的费用一并报销;为此,他们专门编制了一个《省委第六巡视组进驻秭归工作经费明细表》,其中虚构了为巡视组购买113477元礼品,购置设备中的平板电脑为“省巡视组用,并带走”,手机为“省领导购”等名目,企图把与巡视组毫无关系的60多万元费用“栽赃”到巡视组身上。如果秭归县的这个说法属实,则经费“栽赃”属于严重违反财政纪律的行为(其中还可能涉及贪污),对有关人员必须依法惩处;如果此说法不属实,那么秭归县就是在公开说谎,目的是为了欺骗上级政府,欺骗公众舆论,对有关责任人员,同样必须严肃处理。以常理推断,后一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其次,对于一些具体项目的费用支出,秭归县的回应也是大可怀疑的。比如说为了指导三峡移民后续工作规划实施,特邀请巡视组赴巫山、万州等地考察。据《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巡视组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巡视监督,包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决定的情况”、“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自身廉政勤政的情况”等内容,并不包括指导移民工作规划实施之类的事项。显而易见,秭归县邀请巡视组赴重庆考察,不过是以考察之名行公款旅游之实,岂有它哉?如果拿不出合理的、经得起推敲的、真正令人信服的解释,仅凭目前的这个回应,秭归县对“天价巡视”事件的“澄清”,注定了只能是“李逵画眉毛———越描越黑”。

警钟之四响:如此“制度”,怎样坚持?法制日报发表读者来信认为,巡视制度是一个很好的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假借工作需要之名的巡视却变味了,呈现出一副怪模样:站一站、看一看、问一问、吃一吃、喝一喝、玩一玩、拿一拿,然后拍拍屁股一溜烟回去了。至于巡视了什么、监督了什么、检查了什么以及效果几何,则是无关紧要的。换个角度看上述的巡视,基层“被接待”、领导“被安排”,彩旗招展、横幅飘扬,“赞美诗”此起彼伏,巡视者与被巡视者合谋导演了一出心照不宣的“假面舞会”。如此巡视,形式上倒是无懈可击,但内容上却显得极为苍白空洞。在觥筹交错、歌舞升平、其乐融融、和谐无边的台面上,所有的民情民意和客观存在的问题矛盾只能黯然退场。当然,期望这种巡视能带来理性判断和科学决策,不是天方夜谭,就是痴人说梦。读者指出,领导干部下基层是一种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上级到下级单位巡视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但前提是:不能丢了求真、求深、求是的精神,“身”动的同时,“心”也得“沉下去”。否则,与其说是巡视,不如说是摆架子的作客、走过场的旅游,并且还劳民伤财,损害政府诚信和干部形象。读者认为,“巡视组账单”既是一个极端的现实缩影,又是一面可以认真对照的镜子。某种程度上,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反思、不去改进,甚至想方设法地遮蔽问题、美化丑陋、误导舆论。但愿相关组织和领导能拿出更多的诚意,“知耻而后勇”,真正从思想上把“巡视组账单”当作一只麻雀来解剖。唯有如此,民众在愤怒之余和寒心之后,才能有所展望、有所期盼。郑州晚报发表文章称,巡视工作是党内的一项重要监督工作,是为了落实上下级监督而实行的一种内部自我监督模式,其目的是通过巡视督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然而,国家级贫困县接待费20多天花80万元,巡视成“利益收割”,显然与巡视制度的初衷相悖。文章认为,“天价巡视”的新闻被各大门户网站刊登在了显着位置,数万名网友参与了话题讨论。不少网友都在留言中表示看到这份天价账单后心情沉重,有网友就说,巡视组是为了解决问题,但有的巡视组却在制造问题甚至在享受腐败。文章提出,要实施严厉的问责制,需要明晰部门责任与岗位职责,完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既要解决谁执行、怎么执行的问题,又要明确谁监督、怎么监督的问题,还要回答谁追究、怎么追究的问题。如果在巡视期间,被巡视地区和部门存在突出的问题而巡视人员未能发现,或未能及时发现,应追究巡视组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如巡视人员在巡视期间出现重大违法违纪行为,应按照规定从严予以查办。只有真正落实了责任追究制,才能真正约束公权力,才能规范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处理好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问题。此外,巡视工作还应借鉴审计部门“自带干粮”的工作方法,所有费用均由上级财政全额承担,不允许下级财政为巡视工作承担任何费用,以防止被巡视监督者对巡视人员进行“收买”、“公关”。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巡视工作的公正性、廉洁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天价巡视”之类不堪事件重演。来源: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进入专题: 巡视组天价账单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438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