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祖陶:与天益网(爱思想)结缘三周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197 次 更新时间:2011-06-26 13:47

进入专题: 天益网   爱思想  

杨祖陶 (进入专栏)  

2008年5月有幸与天益网(爱思想)结缘是我学术生涯和人生旅程中的一件难以忘怀的大事,“结缘”的机会来自我的内弟萧功秦教授的引荐。因为在这之前肖静宁只是使用电脑打打文章、收发电子邮件,而且校园网速度极慢,连1MB的附件收发都很为难。鉴于当时我的特殊不利的困惑处境,她开始想在网络上发表我已有的随笔方面的文章,她请教功秦如何办,他说:“非常麻烦,干脆我来代你发。”好了,肖静宁选的第一篇文章是1997年正式出版的、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编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自述》中的杨祖陶部分,以“杨祖陶的自述”为题用电子邮件发送给功秦,他当即发给三个著名的中文网站(天涯社区、天益网、中国思想论坛)都实名放上了。其中全球华人的网上家园——天涯社区(人文)发的最快。评论一下子有12条之多,如“关注。”,“严重关注。”,还有“关注ing.”,更有“请继续。”……。数天内点击达三、四千次。这使我感到相当意外,我好像是一个从深山老林中走出来的人,人们对我是那样地陌生,又存有期待。

我感到,在人们的交往中真的是有一种“缘份”存在着,随缘是对一种偶然的机缘所持的互动的、自然的处世方式。由于功秦要我们以后直接与天益网的编辑用电邮联系,在陆陆续续发去并挂上我先前写的恩师汤用彤、贺麟先生和挚友罗荣渠先生的回忆文章后,我以为就没事了,也没有什么可发的了。谁知天益网郭琼虎先生通过功秦主动提出要为我建立学术专栏,功秦弟兄对此多次极力鼓动。但由于当时我对网络的性质与功能存在极大疑虑,再三表示自己是过了时的人,一个年龄太老的人,不行,不行!看到各学科领域的年富力强的著名学者的学术专栏非常赞赏、钦佩,觉得自己是完全不合时宜的。功秦说建立学术专栏有百利而无一害,发的文章有人给你管理何乐而不为,否则已发的文章就再也找不到了。所言极是,我后来想再找天涯上我的那篇自述就没门了。即使这样,我还是没有同意及时开通专栏,只是不时发去一些文章。我非常钦佩郭先生的耐心与真诚,表示对杨先生的任何文章都欢迎。我才知道不一定发随笔,也不要求写热点时评(我写不了),完全可以因人而异,建立一个个性化的学术专栏,体现天益网的多元化、灵活性。后来,我的关于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哲学的专门论著也出现在天益网,如我写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论法国唯物主义向德国唯心主义的转化”和“论德国唯心主义对法国唯物主义的胜利复辟”这两篇合起来有5万字的长文也放上了,编辑在回信中认为虽是旧作仍有“亮点”,阅读量一天跃过千次,这真是意想不到的事啊!就这样,5个月之后的2008-10-11日我终于授权天益网开通了我的学术专栏。汤一介、乐黛云先生还向我表示祝贺呢。令人不解和遗憾的是,从2009年7月到12月天益网被封达半年之久。其间我又得到了五柳村网的贵人相助,为我建立了学术专题。天益网重启时已改名为“爱思想网”了,虽然专栏作者依然如故,网上读者已大量流失了。

为了回报网上学友,在原有的学术论文发完后,我必须努力写出新的东西来,这在过去是不能想象的。我先从“译事回眸”入手,这一系列有6篇文章,其中“三大批判新译的七个寒暑”影响力是最大的。接着写的“求学为学”系列有7篇文章,当天益网刚挂出头两篇“从石室中学到西南联大”、“引领我进入理性哲学殿堂的恩师们”,不料人民出版社等的编辑就主动向我约稿出书,我真的看到了网络对我这样的老者的意义和力量。它的最终的、直接的效果就是导致我的《回眸——从西南联大走来的60年》一书的产生。这本书不仅对我个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受到学术界普遍的关注和好评。著名哲学家黄枬森先生在此书的“序”中写道:“《回眸》不仅是祖陶一生求学为学的生动写照,而且是我国大学教育中学术传统形成、传承、发扬的一面镜子。”

肖静宁曾将天益网对我的文章所作的“首页头条推荐(含学术导读、推荐阅读)”汇总起来(其中4篇是推荐我的学生的文章),本来这一重要资料已作为附录收入待出的书稿中,最后由于篇幅所限被割舍,现编入此文,作为我与天益网结缘三周年的见证吧!

自与天益网结缘直至建立我的学术专栏,我一直把天益网作为自己的学术港湾。我喜爱和信赖这个最大的中文学术网站。我认为无论它的宗旨与栏目设置、版式设计都非常适合我们当教师的人的阅读习惯,进入天益网就好像打开一本杂志,清晰明白,步步深入,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信息量大,水平很高。完全没有进入有的大的网站如迷宫般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感觉。

进入天益网,屏幕上方集中显示:首页、思想库、学术、讲坛、评论、笔会、专题、排行等版块。点开每一项都是一片知识、思想、学术的新天地。就拿“学术”来说,包含法学、经济、政治、哲学等12个学科;“专题”则有常设的文革研究、台海研究、毛泽东研究、底层研究,以及其它热点专题如重庆模式、药家鑫杀人案等。

天益网学术气息浓厚,定位为终身的学术平台和思想门户,以塑造社会精神,推动个人发展为宗旨。它致力于传播常识、追求真知、分享资讯,力图促进每位读者、作者的自我提升,以积极的心态和点滴的努力来推动社会进步,成为华语圈共建学习型社会的领航者。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主打栏目——来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人品和作品都有一定高度的数百名知名学者授权建立的学术专栏(思想库)。近日网管又从数百个学术专栏中建立了一个百余学者的“热门专栏”,我也忝列其中。天益网是名符其实的最具学术影响的中文学术网站,不仅流量大,而且还在于它的原则性、思想性、及时性。这个诺大的学术平台,大多数文章冷静睿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同时发表不同、乃至对立观点的文章供读者分析、思考和判断。

最令人感兴趣、和表示钦佩的是,编辑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的对某些文章的首页头条推荐、学术导读、推荐阅读的引导词,这些文字都是文章中摘出来的,却总能表达通篇文章的主旨与要领。我的许多文章都有幸受到推荐,我不断地感受到编辑的水平和媒体人的敏锐,因为有时有的推荐词连我自己都还没有想到。

天益网有一个宗旨在于促进每一用户的自我提升。关于这一点我颇有体会。像我这样一辈子致力于研究理性哲学的人,习惯于抽象思维,习惯于用长句子写作,力求思想准确逻辑性强而不求生动的文章,现在要写出一篇篇可读性的随笔,这的确是一个学习和提升的过程,天益网提供给我这样一个立竿见影的实践机会。我把自己的写作严格限制在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亲身感受的事,力求朴实和真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天益网放上我的第一篇文章,三年来不断积累已达到70篇了,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数百名“思想库作者排行”中也稳居前40名(第1页)。我感到即使一个耄耋老者,只要遵循“君子当自强不息”的训词,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发挥自己哪怕极有限的一点潜力,从而给自己找到一种归属感。

在这里我要特别说一下。由于我的译事回眸之五“康德三大批判新译的七个寒暑”只是如实地讲了合作翻译的来龙去脉和自始至终按照“电脑初译——校改——电脑订正”这样一部分一部分的流水作业的无数回合才完成的过程,而不涉及任何其它方面。我的文章的表述完全注重于事实,只有这才是我主导的合作翻译的根本,其它我都不屑一顾!此文在天益网首发后,阅读已达6700次以上。它有助于学术界了解事实真相并据以作出自己的判断。

人生的经历就是自己的财富,我会牢牢记住与天益网(爱思想)结缘这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我为自己庆幸,并在此向天益网深表谢忱!

附录:天益网(爱思想)首页头条推荐、学术导读、推荐阅读汇编

[杨祖陶:黑格尔《精神哲学》译者导言] 黑格尔的精神哲学既是我们全面理解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也是深入把握黑格尔有关历史、美学、宗教、哲学等讲演录的纲,尤其是了解黑格尔主观精神学说的唯一专著。其所蕴藏着的无数“珍宝”是人类哲学思维的共同财富,光彩夺目,永不减色。(2008-09-08)

[杨祖陶:贺麟与黑格尔《小逻辑》] 贺麟先生的黑格尔《小逻辑》中译本,在整整半个世纪里,深深地影响了现代中国好几代学人,它对中国人接受和懂得科学的辩证法,领会和把握西方哲学的核心和要义,从而使中国人的哲学思维走上现代化的道路等等方面,起了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2008-09-23)

[杨祖陶:2l世纪中国哲学前景展望] 21世纪我国哲学的发展前景将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将在传统的基础上和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产生出适应中国现实发展趋势的新形态和新成果,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将在自觉反映时代变革精神和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内容和形式的革新。(2008-09-25)

[杨祖陶: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现代价值] 德国古典哲学对于我们研究在它之前的西方哲学、在它之后的现代西方哲学和以它作为直接理论来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这就是我们必须加倍努力把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在学术化的道路上推向更高阶段和更高层次的理由。(2008-09-30)

[杨祖陶:论德国古典哲学的逻辑进程] 18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从康德到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是人类哲学思维发展中一个最重要也最富特色的时期。在斗争和更替中,近代哲学的发展达到了其“古典的”高度,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走到了它的尽头。(2008-10-06)

[杨祖陶:德国近代理性哲学和意志哲学的关系问题] 只有通过对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分别进行这样系统深入的研究,我们才能达到对它们的真知,也只有把对这两者的真知综合起来,才能求得对它们的相互关系的真知。唯有在这样的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才有条件真正从思想上“扬弃”这两大对立思潮。(2008-10-08)

[杨祖陶:康德哲学体系问题] 康德哲学思想的这种复杂性和多重性,恰好说明了它是它那个无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哲学等等方面都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时代的产儿,也表明了它在解决哲学应走什么新的道路,应研究什么新的问题,应采取什么新的形态等等与哲学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中的探索性和创始性。(2008-10-14)

[杨祖陶:《纯粹理性批判》两版序文要义剖析] 康德在写作《纯粹理性批判》时,即在对“纯粹理性”进行“批判”时,他的主要思路是什么?他的动机、意图、目的和步骤是怎样的?这些主要在康德这部著作一、二版的两篇序文中有许多的说明和提示,给我们提供了把握他的主要思路的基本线索。(2008-10-21)

[杨祖陶:黑格尔关于逻辑学对象的观点及其在发展辩证法中的历史作用] 我们纪念黑格尔的最好办法,就是阐明他的学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中的伟大作用和地位,就是要认真地钻研黑格尔的著作,首先是他的逻辑学,去发现、理解、挽救,解脱、清洗从而吸收和发展其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用以推进我们的唯物辩证法科学的事业。(2008-10-23)

[杨祖陶:黑格尔哲学体系问题*] 贺麟先生首次提出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构成问题,并提出了由“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和“应用逻辑学”三环构成这个体系的创见。杨祖陶先生认为,无论从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形式、内容和形成来看,这三环都构成了一个起点和终点重合的辩证发展的大圆圈。(2008-11-08)

[杨祖陶:黑格尔逻辑学中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规定性,也是黑格尔哲学的主要原则。本文对黑格尔逻辑学中主体性范畴的深入探究,对于理解他在各个哲学领域里所发挥的主体性原则非常必要,而且会给我们对于经久不衰的主体性问题的讨论以极大的启迪和教益。(2008-11-19)

[杨祖陶:黑格尔哲学史观再认识] 哲学只有一个,哲学史是这唯一哲学发展的历史,哲学的逻辑发展和历史发展相一致;区分哲学的原则和体系,着重于原则的讨论;哲学与时代、世界历史相互交织、平行。唯一哲学的发展,是一切积极从事哲学思维的哲学家和流派共同努力的合乎逻辑的结果。(2008-11-27)

[魏敦友:“人生是一首无言的歌”——春节拜望我的导师杨祖陶教授小记] 我觉得杨老师现在生活在一个纯净的世界里,杨老师带着他对于当下现实世界的感受又一次回到了一个他所熟悉的、令他朝思梦想的、使他倍感温馨的世界里了。这样的世界对杨老师来说才是真实的世界。(2009-02-05)

[杨祖陶:黑格尔关于认识论研究的原则] 黑格尔发现和制定了许多考察、思考哲学认识论问题的方法论原则,从而为总结过去与现在的各种成就,进一步发展哲学认识论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利用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黑格尔超出了他的时代,黑格尔以后的任何时代也离不开黑格尔。(2009-01-20)

[杨祖陶:译事回眸之五:康德“三大批判”新译的七个寒暑] 我为合作翻译的“三大批判”的持续良好而非常可观的社会效应、为其有利于学人研读康德哲学和推动学术界对康德哲学的研究而感到欣慰和心中无比的踏实。伴随着“三大批判”进入耄耋之年的我,心中没有任何奢望,只求一种心情的宁静。(2009-02-27)

[杨祖陶:译事回眸之六:黑格尔《精神哲学》首译的漫长岁月] 随着译事的进行,我从一个20岁的青年变成了一个耄耋老者。但不变的是我永远的自知自制而又心无旁骛的品格和我一生不知疲倦的挖井不止的执着。在教学、研究、翻译三结合道路上,我维系了自己的学术良知,负重致远,梦圆暮年,我真的知足了。(2009-04-14)

[杨祖陶:论法国唯物主义向德国唯心主义的转化] 近代哲学从培根起至法国唯物主义者止的矛盾运动产生了一对彼此对立的双生子——法国唯物主义和休谟的不可知论。两者之间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对立面的斗争,即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思辨唯心主义这两者反对不可知论的论争来解决。(2009-05-11)

[杨祖陶:论德国唯心主义对法国唯物主义的胜利复辟] 如果不唯物主义地批判地克服其体系,就不能挽救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黑格尔的这个主要矛盾决定着黑格尔哲学之为近代哲学新的出发点的本质,决定着它必然走向自我否定,它暴露了在唯心主义的出发点和体系中所不能解决的对抗矛盾,也指出了走出体系迷宫的道路。(2009-05-19)

[杨祖陶:求学为学之一:从石室中学到西南联大] 在西南联大,通过学习金岳霖先生讲授的“逻辑学”,我虽然懂得了正确思维所必须遵守的规律和形式,但我却没有因此改变对非理性哲学的信仰。在我的心目中,叔本华、尼采的意志主义仍然是我追求的最高的哲学。这种情况在以后的学习与思考中才发生根本的转折。(2009-06-10)

[杨祖陶:求学为学之二:引领我进入理性哲学殿堂的恩师们] 如今,我来武汉大学已经是整整半个世纪了。值得告慰我的恩师们的是,我的为学的道路与求学的道路是一脉相承的。不论风云变幻,不管险阻艰难,我始终不渝地以恩师们的风范为精神力量,几十年如一日地走在探索、耕耘西方理性哲学的道路上,特行独立,但求心安。(2009-06-14)

[杨祖陶:求学为学之三:学术研究以方法论为开端] 从上世纪50年代末起,我就下定决心,不赶浪潮,不趋时髦,而是咬住青松不放松,一头栽下去,长期沉下去,运用我所发现和得到的方法论原则,去揭示和陈述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逻辑进程,去原原本本地研究和探讨康德黑格尔哲学中一个一个关键性的、有重大理论意义的难题。(2010-01-25)(注:天益网封了半年)

[杨祖陶:求学为学之四:以阐明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为已任] 一个82岁耄耆老者回顾学术往昔,纵有百味杂陈,但总有一种淡定的平静和心安,我认为这才是自己在求学为学道路上的最大成功与宝贵财富。我看重的不是我的学术成果本身,而是我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能有那样一份纯洁、虔诚、执着的学术追求和学术实践。(2010-01-25)

[杨祖陶:求学为学之六:从范畴先验演绎出发深入探索康德哲学] 在《康德三大批判精粹》出版后,我以古稀之年,负重致远,从最细微、最艰难处注入自己的全部心血,超负荷地挑起了合作翻译康德三大批判的主导重任,与邓晓芒教授通力合作完成了这项百万字工程。我为自己实现了长久的心愿,尽了应尽的职责,既出成果、又出人才而心安。(2010-02-19)

[杨祖陶:求学为学之七:从我国哲学前景出发探索德国古典哲学的新视野和现代价值] 在随着市场经济而来的学术浮躁、浮夸,学术不端、腐败,乃至种种瓜分学术资源——“抢占上海滩”的恶行滋生泛滥成灾的情况下,我能坚守自己的学术阵地与学术节操——对一个从西南联大走过来的耄耋老知识分子来说这已经是足够的心安了。(2010-03-15)

[杨祖陶:《康德三大批判合集》后记] 我为合作翻译的“三大批判”的持续良好而非常可观的社会效应、为其有利于学人研读康德哲学和推动学术界对康德哲学的研究而感到欣慰和心中无比的踏实。伴随着“三大批判”翻译进入耄耋之年的我,心中没有任何奢望,只求一种心情的宁静。(2010-04-06)

[邓安庆:守护学术的纯洁——读杨祖陶先生“学术人生回忆录”有感]]如果我们不是浮光掠影地学习和研究德国哲学,肯定就无法遗忘像杨祖陶先生这样深沉的学者,因为即便他喜欢一辈子躲在书斋中,但他辛勤劳动的成果,他那深思熟虑并经时代的沧桑磨砺得越来越睿智的哲学思想还是会冲出他的窗外,在著述中留下智者坚实的足迹。(2010-04-15)

[赵林:润物细无声的学术影响与人格魅力] 当我聆听先生那富于启迪的人生教诲时,又会深切感受到,在那白发苍苍的头颅中涌动着多么丰盈的哲学智慧,在那羸弱瘦小的身躯中蕴含着多么强大的人格力量啊!这时,我才能够真正理解先生毕生所追求的目标——“为真理而真理的理论精神”和“为自由而自由的实践精神”。(2010-05-02)

[杨祖陶:《回眸:从西南联大走来的60年》后记] 在合作翻译“三大批判”的艰巨的主导工作中,我投入了我所能投入的一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最终我却被社会忽视和遗忘。在大学的学风已败坏到积重难返的地步时,我能坚守自己的学术阵地与学术节操,我也就无愧于是一个从西南联大走过来的老知识分子了。(2010-05-24)

[《回眸——从西南联大走来的60年》内容提要]本书是作者杨祖陶——一个执着的德国古典哲学探索者与耕耘者对自己从西南联大走过来的60余年的学术与人生历程的回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从西南联大走过来的老知识分子在时代风云变幻中的执着的学术追求与恪守学术节操的赤子之心以及与时代变化息息相关的个人命运。(2010-06-24)

[ 杨祖陶:1972年一次不叫做“旅游”的旅游 ](笔谈 阅读推荐) 像庐山这样惊心动魄的旅游以后再也没有过。这唯一的一次,又是在特殊的年代,也就弥足珍贵和难以忘怀了。如今已是耄耋老者的我与老伴相依在空巢家庭,通过回味当年的一切,既表达对异国他乡的子女的思念、赞美和祝愿,也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增添一些积极的、乐观的元素。(2010-07-28)

[杨祖陶:汪子嵩与《希腊哲学史》多卷本] 相信在汪子嵩先生学术精神和学术风范的感召下,只要我们长期沉下去,摒弃一切急功近利、浮燥浮夸的恶习、树立良好学风,净化学术空气,我国西方哲学研究将会迎来新的局面,这就是4卷本《希腊哲学史》给我们的启示。(2010-08-23)

[杨祖陶:平生第一邂逅] 1954年岁末在汤用彤先生家与小轨的邂逅,彷佛就在昨天!当我们已是耄耋、古稀的老人时,回顾我们从青年到中年,从初老到暮年的苦乐年华,这一邂逅对我们的生命的意义就日益显示出来了,其无比的、经久不衰的、不断深化与升华的意义与价值将伴随我们直至永远……(2010-09-30)

[杨祖陶:两代人的高考故事] 我国的应试教育的高考已经走到尽头,各种改革的设想与措施正在应运而生,高考改革又是与整个教育体制相联系的.从我外孙女经历法国高考的一滴水中,或许也能折射出“他山之石”的可借鉴之处。(2010-11-06)

[段德智:西南联大精神的一个标本 ] 杨祖陶先生在回眸其求学为学的曲折历程时不仅以相当大的篇幅生动地再现了其恩师们的高风亮节,而且还以相当大的篇幅描述了与先生同时代学者的精神风貌。该书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可以看作是我们翔实地了解我国前两代知识分子的一个窗口。(2011-01-03)

[杨祖陶:时隔35年的校友] 很多很多年过去了,北京大学在我与儿子的心目中依然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北京大学的独具魅力的“学术自由、独立思考”的传统、精神一定会得到弘扬,发扬光大,成为学子们向往和追求的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的学术殿堂——就像人们当年对老北大的向往和追求一样。(2011-01-11)

[杨祖陶:黑格尔《耶拿逻辑》初探] 《耶拿逻辑》对于黑格尔哲学的研究者来说,是一部不能、也不应绕过的重要著作。它作为黑格尔耶拿早中期哲学思想发展的有代表性的第一个哲学体系,呼唤着作为“体系导论”的《精神现象学》的到来,从而为黑格尔未来哲学体系的最终形成做了至关重要的准备。(2011-03-13)

[杨祖陶:药家鑫杀人案的简单与复杂] 药家鑫的蜕变,暴露了家庭、学校、社会在儿童、青少年教育方面的严重缺失,太注重表面的东西,太追求自己的个性张扬,而忽视了品德、人格的要求,忽视了责任。教育应该首先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把道德、责任、人性、法制的教育提上日程,摆在首位。(2011-05-09)

[杨祖陶:签证杂记] 一次与挚友汤一介学兄聊天时谈到,我们的下一代怎么会成了美国人?当时好像彼此都有一种不知说什么好的感觉…… 如果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们社会的公信力也就有了希望!(2011-05-24)

[ 杨祖陶:研究汤用彤先师学行的力作——读《汤用彤学记》 ] 汤用彤先师谢世以来,学术界对他的研究与缅怀经久不衰,足见先师无可比拟的学术影响力和人格魅力。回顾14年来先生的言传身教的历程,我深深地感受到先生对我这个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培育、扶持和期望。这是我一生最最有幸承受到的刻骨铭心、重于泰山的师情和师恩! (2011-06-13)

(2011-06-26定稿)

进入 杨祖陶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天益网   爱思想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心灵小语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1643.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