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无私天地宽
这是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最早写出这句诗的,是已故中共元老陶铸,在其《赠曾志》第二章写到: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也有研究者认为,老子 《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应是“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最早出处。心底无私是做人一种最高的境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这一点。
我们也不敢妄断,刚刚去世的朱厚泽先生,早已经达至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境界,但我们都知道他生前多次公开提倡和主张的“三宽”,据说这还是胡耀邦担任总书记时期的事了。所谓“三宽”,就是“宽容,宽松,宽厚”,也有很多人说,他担任中宣部长时期,是过去三十多年间,文化以及意识形态领域里难得一见的“小阳春”。
八十年代末期,朱厚泽退休,仍长期坚持民间调研,力主阳光政治,这位先后担任过贵州省委书记,中宣部部长的老人,在个人博客刊登的最后一篇文章的题目是“中国需要宽容的文化精神”,主张“要树立宽容的文化精神,建构协调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和社会政治环境”。他自始自终还是没有放弃呼吁三宽精神,这所谓的三宽,其实和当前执政党以人为本,建构和谐社会的施政理念,立场和态度应该是一致的。
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能有宽厚的胸怀,宽容的态度,才会鼓励宽松的话语环境,署名普通一兵的博客上说:人生活在世上,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拥有了真诚、善良和宽容,就会发现,天地之大,广阔无垠。
还是引用陶铸的诗句,结束今天的杨言:
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
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