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麟:国民党的蜕变与马英九的未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524 次 更新时间:2005-08-07 20:40

进入专题: 马英九  

杨锦麟  

众所瞩目的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尘埃落定。被视为国民党以及台湾“政治帅哥”的马英九以遥遥领先的优势,将对手王金平抛之脑后,成为中国国民党历史上第六任党主席。

这是已有110多年历史的中国国民党,在丧失大陆执政权,“转进”台湾,重新苦心经营半个多世纪之后,第一次有两个参选人竞逐,并由全体党员以“一人一票”的直接投票方式,选举产生党主席的破天荒记录。目前仍拥有100多万党员的国民党,将近六成的党员参与了这一次投票,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记录,显示出国民党多数党员,将“百年老店”洗心革面和重新崛起的希望寄托在马英九以及国民党政治新生代团队之上。

所谓的王马之争以及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台湾恶质选举文化,在这次党主席选举过程中暴露无遗,“君子之争”的呼吁和苦口婆心的劝阻无法奏效,真实折射出台湾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

如何看待新任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如何看待这一次国民党权力的世代交替,坊间一般关注点,均投放在这个“百年老店”究竟能否在马英九带领下,展开脱胎换骨式的改革,开始新的出发,并且在2008年的“总统”选举中,再度实现新一波政党轮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化转型。

“百年老店” 与时俱进

在这次王马之争结果尚未水落石出之前,人们并不看好,或者基本上不看好连战之后的国民党再出发以及体制转变的前景。一是因为国民党经过百年历史变迁,几乎成了中国政党史上拥有最丰富政治分裂历史记录的老大政党。大陆时期此起彼伏的政治分裂姑且不论,80年代后期以降,在台湾拥有50多年执政历史的国民党,不断出现新的分化和分裂。除了最早出走的新党,以及其后自立门户的亲民党之外,再就是李登辉充当精神领袖的台湾团结联盟,俗称台联党。如果以更广泛的意涵来加以定位,今天的民进党,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精英,其最早的政治历练和国民党密不可分。比如前任民进党主席许信良,现任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张俊宏,以及台湾的副总统吕秀莲,都曾是那个军事威权体制或者一党独大体制的精英分子。

作为一个在台湾长期执政,且长时期拥有一党独大优势地位的政治势力,转进台湾之初,曾有过洗心革面,励精图治的“政治改造时期”,之后在经济层面上的各种改革措施,是这个百年老店“谦虚俯首行进”,努力争取台湾民心认同的政治偏安黄金岁月。两蒋逝世后,国民党在风起云涌的政治社会转型以及台湾政治民主化过程中,开始酝酿脱胎换骨。李登辉主政13年间,国民党出现新的政治分裂,除了李登辉处心积虑的政治操作之外,本土化、台湾化以及台湾主体认同所产生的政治歧异,黑金政治日益侵蚀执政党肌体,执政党与民众的日益疏远,主流民意政治参与意识的逐渐苏醒和日益高涨,均是国民党失去政权的主客观因素。而近5年多来的国民党,不仅无法完成泛蓝阵营最终的政治整合,也一再失去夺回执政权力的机会,加上“百年老店”历史包袱过重,似乎无法迈出新步伐。尽管连战选择在卸任国民党主席之前,展开50多年来首度登陆之旅,获得了海内外中国人正面评价,但似乎无助于改变一般人对国民党既定的负面印象和消极解读。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待这次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我们或许会发现,这是中国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政治体制蜕变的开始。从王马之争唇枪舌剑、你争我夺的过程,也可以看出所谓论资排辈以及国民党延续将近一个世纪的政治伦理,已经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解体和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世俗选举文化的无孔不入,这毋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我曾在一篇专论中指出,一个拥有百年以上政治变迁历史的政党,历经两度失去政权,风雨飘摇的痛楚,被迫迁就和适应台湾客观的政治现实环境,采取了党员直接选举产生党的领导人的方式,其实也是国民党自救和改造的起步。究竟这个结果会不会又是一次“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政治轮回,暂时还无法确论,但这一次“王马之争”映现出的诸种政治现象,或者诸多的政治游戏规则,都是以往未曾见到的。

分而不裂的未来政治生态

如前所述,这次国民党主席的选举结果证明,国民党内部赞成改革的新生代力量逐步成为新主流。这预示着连战为首的传统国民党政治势力,以及王金平为代表的本土地方派系势力,将进一步边缘化,在若干时期之后,或者逐步萎缩,或者渐次消逝,或者失去原有的政治影响力。选举结果对今后台湾最终形成两党政治格局,对国民党和民进党在政治上抗衡的继续,甚至对2008年台湾“总统”选举形势,都会产生深远影响;一个原本奄奄一息的老大政党,似乎有了振衰起弊的契机。

围绕王马之争所出现的政治纷乱现象,说明了连战之后的国民党,不可能是一个完整的政治形态。而连战被推举为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显然是马英九对新老交替过程中的国民党政治生态的一种妥协和迁就。荣誉党主席是家长式威权的残渣,是国民党体制转变过程中的横生枝节,并不是民主常态,而王金平在选举失利之后,对前来表达合作诚意的马英九毫不理睬,扬长而去,表现出台湾本土地方派系政治领袖心胸的偏狭。马英九应体认到,他与王金平是合则两利,分则两败,未来国民党的党务机器可能会变成包袱而非资产。既然王金平在国民党内拥有近乎一半的影响力,王金平可以成为帮马的助手,也可以成为毁马的利器,然而王金平要深思的是,帮马,国民党未必就一定可以夺回2008的政权,但是毁马的话,王金平与马英九就可能走上玉石俱焚之路。

一般观察,连战的政治功能和影响力或会更多地被限制在两岸关系以及与中共的两党互动之上,王金平是否会和马英九合作,是国民党未来政治发展最主要的变量。马英九出掌国民党主席,也给一向和他有瑜亮情结的宋楚瑜,以及未来的泛蓝整合投下了新变量。或许还可以确论,在可见的历史时期,国民党将出现三个权力中心,一是以连战为代表的传统国民党旧势力,一是以王金平为代表的台湾本土政治势力和立法院利益集团,再一个就是以马英九为首的新生代改革力量。三个权力中心互相牵制,互有消长,其发展走向决定了中国国民党在台湾政治转型的成败。而所谓分而不裂的特征,也是泛蓝阵营今后政治生态的准确写照。

清流马英九

研究中国国民党世纪转型中的“马英九现象”,同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出生于香港,成长于台湾,求学于美国,拥有完整学历和从政经验的马英九,一向被视为台湾政坛的一股清流。马英九胜选次日,台湾媒体一篇社论,以《孤峰顶上,红尘浪里》为题,将马英九视为武侠小说中的独行侠客。在电子传媒时代,政治人物与媒体,尤其是电子媒体的互动,对于政治人物品牌的塑造至关重要。在政治肌体几近溃烂,黑金政治占据主流的台湾,居然还有像马英九这样的坚持有为,知所进退,廉洁清新的政治人物,可见台湾的政治也不是外界想象的那般腐朽不堪。

马英九的政治行为表现处于毁誉参半之间。他的知人之明、用人之能、统驭之术,一直备受非议。台湾媒体评论指出,马英九治理台北市6年来,施政作为甚至还无法超越陈水扁在台北市长任内的格局,尤其是马英九气度不够恢宏,对人过度矜持,自保过度明哲,有时拒人于千里之外,难以凝聚和整合核心团队,都是较一致的看法。这一次王马之争,国民党各个层面,各个派系,包括中央党部,党国元老,地方党工等等,都有人毫不犹豫地公开支持王金平,是马英九在国民党内长期缺乏人和的真实写照。脱颖而出的马英九,今后如何面对百废待举的国民党,面对各种消极势力的冷眼旁观,步履之艰重,完全可以想象。台北主流媒体的看法几乎一致,他们认为,虽然马英九赢了党主席,但赢得孤独,因为这场选战让马英九知道党内有那么多人不支持他,也彻底暴露他孤傲的缺点。外界认为,马英九8月中旬就任国民党主席之后,面临的挑战是:能否有足够魄力处理国民党盘根错节的地方派系和历史遗留问题;能否有效改变国民党内部黑金政治问题;能否有效解决庞大的党产问题,真正做到还财于民;能否有效整合因为这次选举导致的国民党内部分裂的问题;能否带领国民党完成真正意义的体制蜕变和转型,乃至在年底县市长选举和2008年台湾“总统”选举中,重新夺回执政权;能否继续遏止极端台独势力;以及能否继续连战登陆后和中共达成的五项愿景,推进两岸各项交流。

老大政党的新纪录

从马英九当选党主席之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致电祝贺,其实也可以看出北京对马英九的立场和期待。马英九接获贺电的下午,当即回电感谢,并且强调在“接任中国国民党主席之后,企盼依循今年4月29日连胡会五点共同愿景,推动两党交流,促进两岸之和平、繁荣与发展,共同为谋求两岸同胞之福祉而努力。”这一来一回的电文,均显示出正面意义。

马英九虽然没有在大陆生活和就学的经历,但作为外省籍族群第二代,他和连战、宋楚瑜以及郁慕明等人一样,中华情怀依然浓郁,这并不只是因为他喜好湖南家乡的“酒鬼”,能够说一口流利的长沙方言,两个女儿的名字都冠有中字,而是因为像马英九这样自幼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人,不可能和极端台独分子一样“去中国化”,马英九反对台独,反对分裂,赞同一个中国原则,认同“九二共识”的立场众所周知,他之所以被众多国民党员选举接任国民党主席,是因为大家希望他能够带领国民党继续发展两岸关系,在渐进式整合过程中,维持和发展两岸关系。

一个100多年历史的老大政党,迈出了民主化转型的一步,会给中国当代政治发展史留下一个新记录;一个在香港出生,在台湾成长,在美国接受西方政治理论教育的人,成为台湾最大在野政治势力新的领导人,这也是台湾政治民主化的新纪录。这两项纪录会给未来台湾政局以及两岸关系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值得持续观察与关注。

历史或许会对台湾刚刚发生的那一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判,但最终判断结论的得出,还不是现在。(南风窗)

    进入专题: 马英九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01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