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苏联有两张大报:一张是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一张是最高苏维埃机关报《消息报》。它们都是苏共领导集团的喉舌,宣传的是该集团要人们相信的观点,报道的是该集团加工过滤过的信息。所以,国外同行流行这样的评语:《真理报》上无真理,《消息报》上无消息。
我国中央电视台的主要新闻栏目《新闻联播》,按规定同全国所有省台结成一体、每天都要向十多亿观众播报新闻,几十年来一直被视为国内最具权威的新闻栏目。应该说,它有过不负众望的年月,那主要是万象更新思想活跃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而在八十年代末那次有名的事件之后,情况大有变化,虽然不能说这里全无新闻,但是真正有新闻价值的、公众“应知而欲知”的新闻确实不多。而在每年“两会”期间,这里更是充斥着套话、空话、场面话,新闻性几乎降到了零。今年“两会”期间,这种令人生厌的程式又推上了新的高峰,让人不能不作出“新闻联播无新闻”的论断。
到如今为止,“两会”开了六天。我们看到这里的报道几乎是天天同一个模式:凡是全体会议,头条总是中共中央九名常委“出席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然后逐一出现这几位官员的特写镜头,正襟危坐,俯视全场,而且每个面孔停留的时间看来也是严格计算好的。凡是分组会议,头条新闻总是中共中央九名常委分别参加小组讨论,照例是先有几位代表“热烈发言”,常委在那里“认真听取”、“不时插话”,然后就发表一番宏论高见,几个必须、几个应该、几个要注意、几个要做到,如此等等。要命的是天天如此,了无新意。要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下去的”常委有时九个、有时七个或八个;有时还增加个把政治局委员或国务委员,当然都是精心挑选的。但是,“莅临指导”的主旋律始终不变。他们每次“下来”,都是向代表或委员宣讲一通,所谓“认真听取”云云当然只是应景文字,通篇报道根本不会有代表或委员发言的具体内容,即使有,也都是对大会报告的赞扬、拥护,或是重复报告中的言词,诸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人大制度的核心是党的领导”,等等。至于为什么官场上越反越腐、为什么官民冲突越来越多、为什么维权斗争愈演愈烈,这类公众关心的“敏感问题”,由于事先有了招呼,不仅会上很少有人吭声,在联播节目中更加不会有半点涉及。
这样的“新闻联播”实在倒人胃口、不堪卒看。一则,这些东西能叫做新闻么?这种东西充斥在国家级的权威新闻节目中,真让中国的新闻同行们感到脸红;二则,这种做派能叫发扬民主么?号称是无比优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原来是这样运作的,代表和官员、主人和公仆的关系原来是如此颠倒的,代表人民行使参政和监督之权的代表和委员,原来都是来俯首恭听指示的,这也真让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所有“当家作主人”的公民感到羞辱。
不过,正像出现了挑战央视春晚的山寨春晚一样,笔者也看到了一些山寨版的“两会”报道。在一些地方媒体上已经出现了同央视“新闻联播”颇为不同的新闻栏目。譬如,浙江电视台的经济频道今年开办的“新闻深呼吸”节目便是一例。这个每周一至周五晚上10点半播出的节目,由新闻评论员主持,纵论当天国内外大事,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夹叙夹议,用平民百姓的视角,议论评点,确实让平民百姓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两会”开始以来,在这里每天都可以听到一些代表和委员的发言,主持人对这些还有所评析,有的支持(如77位知识界委员质疑国务院关于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试点方案),有的质疑(如交通部某官员攻击网民,认为网民对深圳那位无耻官员林嘉祥的揭发是舆论“谋杀”,要求加大对网络整顿的力度)。主持人还旗帜鲜明地认为:两会讨论不能回避敏感话题,只有敢于正视和面对这些敏感话题,才能化解矛盾,找到解决之道。
看来,这些地方媒介上的新闻节目是一种可喜的突破,它们,还有那些至今还备受限制的网络山寨版新闻节目,才是我国新闻报道的希望所在。它们的发展壮大,才能破除某些“权威”栏目对新闻信息的垄断,才能破除某些人对新闻传播权的垄断,才能破除某些执政者对公民权利的围追堵截,才能真正还民众知情权和表达权。
(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