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伟:奥巴马总统的第一次“栽跟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760 次 更新时间:2009-02-13 18:39

进入专题: 奥巴马  

刘亚伟 (进入专栏)  

奥巴马就职前后,不仅美国人感到变革就在眼前,整个世界都瞩目华盛顿,期待着这个历史最悠久的共和国的民主再生。

奥巴马旋风一般地赢得选举,人们也期待他象暴雨一般冲刷华盛顿的污垢,洗涤联邦政府的腐败,根除政府与企业互惠的联系。奥巴马在当选后用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标准选定了内阁成员,赢得朝野一片赞赏。布什总统为奥巴马政府的过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百姓拥戴他,媒体崇拜他,国会两院民主党均占多数。萎靡不振的美国经济为奥巴马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创造了绝好的条件。奥巴马已经签署的两项法律(男女同工同酬和儿童医保)深受普通美国人民的欢迎。

然而,2月3日,就任刚14天,奥巴马就把美国五大电视台的主持人“传”到椭圆办公室,并通过他们告诉美国人民,“我犯了错误。”奥巴马没有道歉,但是他要传达的信息十分清楚:我不应该这么早就犯这么大的错误,但是我不会被这个错误所干扰,我会努力完成人民赋予我的重任。奥巴马可能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任职不到一个月就向公众认错的总统(布什总统直到离开白宫也没有公开承认入侵伊拉克是一个错误)。奥巴马总统摔了他的第一个“大跟头”。

任何民主国家的政治环境都险象环生:反对党的作梗,媒体的监督,社会的警觉,人民的期待都使得民选的领导人必须在执政时小心翼翼。按理说,在变革的口号下当选,接替一个民调支持率不到百分之三十的总统,并面临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奥巴马应该是所向披靡的。很多共和党人在奥巴马就职之前就做好了“挡不住就顺着来”的准备。然而,奥巴马新官上任,不说一把大火都没能点起来,自己反而栽了大跟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留心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奥巴马为何这么快就犯“大错”的足迹。

奥巴马当选总统后,按照法律规定,伊利诺伊州州长有权任命奥巴马的接班人。布拉格维奇州长并不知道联邦政府正在调查他的腐败行径,在电话上肆无忌惮地提出他要把奥巴马的职位交给“出价”最高的人。奥巴马显然想把这个职位留给他竞选获胜的功臣之一瓦莱丽·加莱特。因此,他的高级助手艾克斯罗德和提名白宫办公厅主任伊曼努尔都曾跟布拉格维奇和他的助手就加莱特顶替奥巴马一事通过电话。尽管联邦政府检察官明确宣布奥巴马与伊利诺伊州州长拍卖他的参议院席位没有关系,尽管联邦窃听录音显示布拉格维奇对奥巴马一方想一毛不拔拿去席位极为不满,尽管奥巴马交接班子的调查也显示他的助手没有跟州长进行交易,奥巴马试图用自己的席位犒劳为自己的当选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已经让很多人感到奥巴马所谓的“变革”可能仅仅是口是心非的竞选伎俩。

奥巴马过渡班子大多由克林顿总统的老部下、老朋友和老顾问组成,他的交接办公室主任和提名白宫办公厅主任都曾在克林顿麾下供职多年。奥巴马还出任意料地提名希拉里为国务卿。虽然奥巴马在过渡期间言行谨慎(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是“美国只有一个总统”),他提名内阁成员的速度和这些候选人的素质、经验和能力都赢得政治观察家们的交口赞扬,但是他未来的白宫和内阁成员的构成多多少少让人感到赢得大选的不是他,而是希拉里。奥巴马组阁多使用克林顿的老人可能因为民主党的管理人才多在克林顿时代崭露头角,但是如此大量地招募克林顿旧部也使很多人感觉奥巴马的要与“腐朽堕落”的华盛顿官场文化决裂的决心并没有多大。他当选的“新瓶子”里只有旧酒。

奥巴马在就职时向美国和世界宣告,美国新政府的当务之急是迅速通过新的救市方案,尽快复苏和重整美国的经济。奥巴马向国会众议院提供讨论的方案虽然得到了通过,但是没有一个共和党人投赞成票,使得奥巴马民主共和两党不计前嫌、精诚合作的竞选纲领一出场就被砸得焦头烂额。用在大选后在华盛顿失去一切权利根基的共和党人的话说,目前在国会山讨论的救市方案不是奥巴马的而是佩罗西的方案(南希·佩洛西是美国众议院的议长)。换句话说,奥巴马并没有能够制止本党在国会的成员在“救市”方案上打自己的小算盘。该方案的款额到了参议院就从8千多亿美元飙升至9千多亿。虽然奥巴马3日对媒体说,民主党人提出的诸如投放19亿美元提高美国物理研究水平的预算不足整个救市方案的百分之一,但是共和党人却成功地将奥巴马的救市方案定性为花钱而非刺激方案。趁热打铁不成,奥巴马于2月7日在《华盛顿邮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他的救市方案可以创造300万就业机会、为95%的美国人减少税赋,刺激企业和消费者花钱,并为美国经济今后若干年的发展奠定基础。

奥巴马最后“搞砸了”的是他的内阁人选。奥巴马交接办公室在筛选内阁成员候选人时采用了美国历史上最为严格的审查方式,意在将最优秀、素质最好的人才吸纳进联邦政府。每个被考虑的人选不仅需要提供自己过去所有递交过的简历和所有的税表,还要回答一个含有63个问题的问卷,交代自己的个人、职业和政治生活的一切细节。根据奥巴马过渡委员会的规定,凡是自己做过游说人或者自己的亲属是游说人的候选人被提名的可能微乎其微。

然而,奥巴马过渡班子先后提名出任内阁职务的四名候选人都被媒体报道有各种各样的“前科”。最早被发现有问题并随后退出提名的是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竞争者比尔·理查逊。理查逊是新墨西哥州州长,曾在克林顿政府出任能源部长,鉴于他在预选早期就背弃希拉里投奔奥巴马和他丰富的国际与国内工作经验,奥巴马提名他出任商业部长。因给自己提供竞选资金的人分派新墨西哥州政府的合同,理查逊卷入一场诉讼。被人告了人自然不能出任联邦政府的高官,理查逊黯然出局。

理查逊的风波未息,提名商务部长盖特纳又被发现他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职时没有按照规定向联邦政府纳税。盖特纳在被提名后补缴了所欠税额和利息,并到参议院财经委员向各位议员解释自己如何犯了一个诚实的错误并请求原谅。鉴于美国经济危机的严重、盖特纳职位的重要、给新任总统面子和民主党的多数,盖特纳得以过关,但是仍有32名共和党参议员投了反对票。一位共和党参议员曾说,“如果是布什的财长保尔森偷税漏税,民主党人会怎么说?”

奥巴马最大的跟头栽在汤姆·达施勒上。达施勒曾经是联邦参议院的多数党领袖,奥巴马最早的支持者和竞选委员会的主席。他先是奥巴马在参议院的保护人和向导,之后成为奥巴马最信任的朋友和顾问。奥巴马在获胜之后最早提名的内阁成员就是达士勒,让他出掌联邦卫生部并任白宫医改总顾问。

1月30日,美国媒体报道说,达施勒在被提名之后向联邦税务局上缴欠税加利息近13万美元,引起朝野内外大哗。白宫的高级助手表示达施勒漏税并非故意,是他的会计师的错误。奥巴马也对媒体表示他坚定不移地支持达施勒。虽然问题不小,但是达施勒在参议院极受尊重,被批准出任卫生部长应该毫无疑问。

但是美国媒体不依不饶,跟进报道说达施勒在离开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的位置后,受雇于一家律师事务所和私人投资公司,自2005年以来所得报酬近500万美元,其中有几十万来自他对美国制药、医保和医疗设备厂商发表的演说。漏税已经不是小错,达施勒的其他问题不仅会影响他的执政能力,甚至可能把奥巴马总统拖入泥潭。一个从他要去改革的企业拿钱的人如何推进改革?难道奥巴马在竞选和当选后提出的用人标准只对一般人适用而对自己的亲信赦免?一个信誓旦旦要改变布什政府的暗箱操作的新政府何以对达施勒的漏税行为一声不吭?一个表里不一的总统如何以身作则?一个采用双重标准的领袖如何带领美国走出危机、走向胜利?

2月3日,可能是新闻媒体界奥巴马最为重要和热情的“粉丝”的《纽约时报》发表社论,要求达施勒退出提名。社论说,“达施勒先生是一大群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如鱼得水般游动的政客之一。他与企业的错综复杂的联系是否会影响他对医改的决策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样的联系可能潜在为医改努力罩上乌云。达施勒退出提名就可以云开雾散。”

同日,达施勒与奥巴马发表共同声明,宣布退出卫生部长提名,并辞去白宫医改总顾问的职务。几个小时后,奥巴马提名的白宫首席绩效官南希·基利弗宣布因欠税退出提名。当天下午,奥巴马通过媒体开诚布公承认他“栽了跟头,令人难堪”,希望国会和人民继续关注和推动他的救市方案,上下一条心,重振美国经济。

我们或许可以从奥巴马出任总统之后如此之早之快地栽跟头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政治家的承诺和具体的行动常常相隔十万八千里。卡特1976年竞选时保证要给华盛顿大扫除,就职后他自己身边不少人,包括自己的弟弟,均陷入丑闻。克林顿1992年承诺他的政府将是历史上最廉洁的,结果他本人制造“拉链门”,经历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调查,差点被弹劾。布什2000年提出迎接一个崭新的问责时代,但八年内他的政府的很多决策均被能源和军工企业绑架。奥巴马可能也不能免俗。

其次,民主不是一个高效、高速、高产出的政治制度,有很多弊病,特别是在处理危机的时候显得更为笨拙和不合时宜,但是在这样的制度里产生的决策和法律相对来说比较公开和透明,更容易为人民接受。虽然美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困难是911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但是美国人民和他们的代表并不愿意给新总统奥巴马一张空白支票。

第三,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政府愿意透明,会自动和自愿地让它所服务的对象了解决策的过程和背景。所有政府的信息公开都是被逼迫的产物----相关的法律的强制和有法律保障的言论自由的媒体的逼迫。可以设想,如果美国的媒体仅仅是躺在奥巴马的政治“奇迹”上睡大觉,达施勒被批准出任卫生部长是铁板钉钉的事。如果达施勒果真被批准,他将给奥巴马造成的杀伤可能难以估量。

最后,毫无疑问,奥巴马一出师就不利,但是他没有闪烁其词,没有让旁人承担责任,而是勇敢面对错误,承认错误。如果奥巴马能汲取教训,刻意做到言行一致,努力改变华盛顿积重难返的唯权、唯利是图的文化,奥巴马如此早和快经历的就不是“滑铁卢”,而是他在就职演说中绘声绘色地讲述的华盛顿将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强渡德拉华河、出奇制胜的特兰顿之战。从此,华盛顿带领美国大陆军从胜利走向胜利。

奥巴马经历了一个“坎儿”,今后肯定会有更多的“坎儿”。他竞选和当选总统创造了历史,如果他能克服一个或者几个横亘在治理之路上“坎儿”,他就会名垂青史了。

进入 刘亚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奥巴马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4826.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