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黛云:透过历史的烟尘——纪念一位已逝的北大女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125 次 更新时间:2008-12-05 19:57

进入专题: 北大  

乐黛云 (进入专栏)  

人生在世,总有一些场景,铭刻于心,永远难忘,尽管时光如逝水,往事瞬间就会隐没于历史的烟尘;但这些场景像里程碑,联系着一些人和事,标志着你成熟的某个阶段,已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你曾注意到未名湖幽僻的拱桥边,那几块发暗的青石吗?那就是我和她经常流连忘返的地方。1952年院系调整,我和她一起大学毕业,一起从沙滩红楼搬进燕园,她当了解放后中文系第一个研究生,我则因工作需要,选择了助教的职业。我们的生活又忙碌,又高兴,无忧无虑,仿佛前方永远处处是鲜花、芳草、绿茵。她住在未名湖畔,那间被称为“体斋”的方形阁楼里。我一有空,就常去找她,把她从书本里揪出来,或是坐在那些大青石上聊一会儿,或是沿着未名湖遛一圈。尤其难忘的是我们这两个南方人偏偏不愿放弃在冰上翱翔的乐趣,白天没空,又怕别人瞧见我们摔跤的窘态,只好相约晚上十一二点开完会(那时会很多)后,去学滑冰。这块大青石就是我们一起坐着换冰鞋的地方。我们互相扶持,蹒跚地走在冰上,既无教练、又无人保护,我们常常在朦胧的夜色中摔成一团,但我们哈哈大笑,仿佛青春、活力、无边无际的快乐从心中满溢而出,弥漫了整个夜空。

我是她的入党介绍人,她是上海资本家的女儿,入党时很费了番周折。记得那是1951年春天,我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学习文件,准备开赴土地改革最前线。她的父亲却一连打来了十几封电报,要她立即回上海,说是已经联系好,有人带她和她姐姐一起经香港,去美国念书,美国银行里早已存够了供她们念书的钱。她好多天心神不宁,矛盾重重。我当然极力怂恿她不要去,美国再好,也是别人的家,而这里的一切都属于我们自己,祖国的山,祖国的水,我们自幼喜爱的一切,难道这些真的都不值得留恋么?况且当时在我心目中,美国真是一个罪恶的渊薮,美国兵强奸了北大女生,可以无罪开释,二战胜利前夕,我亲身体验了美帝国主义者在中国大后方的霸道横行!我们一起读马克思的书,讨论“剩余价值”学说,痛恨一切不义的剥削。她终于下定决心,稍嫌夸张地和父亲断绝了一切关系。后来,她的父亲由于愤怒和伤心,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在土改中,她表现极好,交了许多农民朋友,老大娘、小媳妇都非常喜欢她。土改结束,她就作为剥削阶级子女改造好的典型,被吸收入党。

农村真的为她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她在土改中收集了很多民歌。每当人们埋怨汉族太受束缚,不像少数民族有那么多美丽的歌和舞,她就会大声反驳,有时还会一展她圆润的歌喉,唱一曲江南民谣:“沙土地呀跑白马,一跑跑到丈人家… …风吹竹帘我看见了她,鸭蛋脸儿,黑头发,红缎子鞋扎梅花,当田卖地要娶她。” 她一心一意毕生献身于发掘中国伟大的民间文学宝藏。当时北大中文系没有指导这方面研究生的教授,她就拜北京师范大学的钟敬文先生为师。她学习非常勤奋,仅仅三年时间就做了几大箱卡片,发表了不少很有创见的论文。直到今天,仍然健在的钟敬文教授提起她来,还是十分称赞,有一次还曾为她不幸的遭遇而老泪潸然。 她的死对我来说,始终是一个谜。我们最后一次见面,就是在这拱桥头的大青石边。那是1957年6月,课程已经结束,我正怀着第二个孩子,她第二天即将出发,渡海去大连,她一向是工会组织的这类旅游活动的积极参加者。她递给我一大包洗得干干净净的旧被里、旧被单,说是给孩子作尿布用的。她说她大概永远不会做母亲了。我知道她深深爱恋着我们系的党总支书记,一个爱说爱笑,老远就会听到他的笑声的共产党员。可惜他早巳别有所恋,她只能把这份深情埋藏在心底并为此献出一生。这个秘密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当时,我猜她这样说,大概和往常一样,意思是除了他,再没有别人配让她成为母亲罢。我们把未来的孩子的未来的尿布铺在大青石上,舒舒服服地坐在一起,欣赏着波动的塔影和未名湖上夕阳的余辉。直到许多许多年以后,我仍不能相信这原来就是她对我、对这片她特别钟爱的湖水,对周围这花木云天的最后的告别式,这是永远的诀别!

她一去大连就再也没有回来!在大连,她给我写过一封信,告诉我她的游踪,还说给我买了几粒非常美丽的贝质钮扣,还要带给我一罐美味的海螺。但是,她再也没回来!她究竟是怎么死的,谁也说不清楚。人们说,她登上从大连到天津的海船,全无半点异样。她和同行的朋友们一起吃晚饭,一起玩桥牌,直到入夜11点,各自安寝。然而,第二天早上却再也找不到她,她竟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永远消失,无声无息,全无踪影!我在心中假设着各种可能,惟独不能相信她是投海自尽!她是这样爱生活,爱海,爱天上的圆月!她一定是独自去欣赏那深夜静寂中的绝对之美,于不知不觉中失足落水,走进了那死之绝对!她一定是无意中听到了什么秘密,被恶人谋杀以灭口;说不定是什么突然出现的潜水艇,将她劫持而去;说不走是有什么星外来客,将她化为一道电波,与宇宙永远冥合为一……

这时,“反右”浪潮已是如火如荼,人们竟给她下了“铁案如山”的结论:顽固右派,叛变革命,以死对抗,自绝于人民。根据就是在几次有关民间文学的“鸣放”会上,她提出党不重视民间文学,以至有些民间艺人流离失所,有些民间作品湮没失传;她又提出五四时期北大是研究民间文学的重镇,北大主办的《歌谣周刊》成绩斐然,如今北大中文系却不重视这一学科。不久,我也被定名为“极右分子”,我的罪状之一就是给我的这位密友通风报信,向她透露了她无法逃脱的,等待着她的右派命运,以至她“畏罪自杀”,因此我负有“血债”。还有人揭发她在大连时曾给我写过一封信(就是谈到美丽钮扣和美味海螺的那封),领导“勒令”我立即交出这封信,不幸我却没有保留信件的习惯,我越是忧心如焚,这封信就越是找不出来,信越是交不出来,人们就越是怀疑这里必有见不得人的诡计!尽管时过境迁,转瞬37年已经过去,然而如今蓦然回首,我还能体味到当时那股焦灼和冷气之彻骨!

1981年,我在美国哈佛大学进修,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个朋友突然带来口信,说普林斯顿某公司经理急于见我一面,第二天就会有车到我住处来接。汽车穿过茂密的林荫道,驶入一家幽雅的庭院,一位衣着入时的中年女性迎面走出来,我惊呆了!分明就是我那早在海底长眠的女友!然而不是,这是1951年遵从父命,取道香港,用资本家的钱到美国求学的女友的长姊。她泪流满面,不厌其详地向我询问有关妹妹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我能说什么呢?承认我劝她妹妹留在祖国劝错了吗?诉说生活对这位早天的年轻共产党员的不公吗?我甚至说不清楚她究竟如何死,为什么而死!我只能告诉她我的女友如何爱山,爱海,爱海上的明月,爱那首咏叹“沧海月明珠有泪”的美丽的诗!如今,她自己已化为一颗明珠,浮游于沧海月明之间,和明月沧海同归于永恒。

注:本文发表于《四院 沙滩 未名湖——60年北大生涯》北京大学出版社。

进入 乐黛云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北大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语言学和文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2917.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