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东陆:什么是艺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055 次 更新时间:2008-10-02 13:12

进入专题: 艺术  

时东陆 (进入专栏)  

美国著名波普艺术大师安迪 沃霍尔曾经给艺术下了这样的定义:赚钱是艺术,工作是艺术,商业是最棒的艺术。那么对于艺术本身,能卖出好价钱的就是好的艺术。

后现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区别之一在于“艺术价值” 的定义。比如,后现代主义者认为艺术并没有所谓的“进步艺术,” 也没有“高尚” 与“低俗” 艺术之分。后现代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最典型是法国艺术家Marcel Duchamp的作品“水池” (Fountain) 。其实,这个作品就是一个已经由工厂制作完毕的小便池。Dunchamp告诉人们:你们看它,这就是艺术,是已经“完成的艺术” (Readymades)。

艺术评论界认为,“水池” 是后现代的开端。因为这种意识明显地背离了现代艺术的思想:纯真,追求,原创,普世,价值,为艺术而艺术。基于这种思潮,从现代艺术中引发了许多后现代的艺术思想和作品,包括所谓的“前卫艺术。” 其中最典型的有:“抽象表现主义,” “行为艺术,” “装置艺术,” “波普艺术,” “流体艺术 (Fluxus) ,” 以及“简洁主义(Minimalism) 。”

但是,无论是现代还是后现代,所有作品仍然充满“艺术性。” 即便是那件开创性的“水池” 也带有工业设计的成分与文化内涵。其实,安迪的三件代表作品:侃默西红柿酱罐头,可口可乐瓶子,以及梦露的画像,也都无法脱离“艺术” 的创造,美国文化的特点,以及时代思潮的宣泄。

时代进入21世纪之后,艺术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后现代思想的基础上,今天的艺术早已脱离现代的束缚,甚至超越了后现代的理念。艺术已经走出上世纪的“艺术框架” 而形成了作品与观者的时空转换。

21世纪艺术的特点是:任何东西 (包括人与物) 都可能成为艺术品,只要有其艺术的表现环境,比如艺术馆。换句话说:任何展示在艺术馆内的东西都可视为艺术。

举一个十分简单的例子。笔者2008年9月参观了上海美术馆的“双年展。” 如同每次去艺术馆一样,我首先在心理上已经下意识的准备去看“艺术。” 由于这种心理准备,那么在展厅里看到的任何展品都会被毫无疑问的看作是“艺术品。” 我认为每一个去看艺术展览的人 (至少是大多数) 都会有这种心理。

更为确切的说,当人们计划去看艺术展览时,他们首先在心理上做了下意识的假设:艺术馆内展出的肯定是艺术品。人们绝对不会质疑这一点。这与去逛古董旧货店完全不一样。因为在那里,人们首先会怀疑物品的真实性。他们会首先假设:东西可能有假。

因此,艺术馆本身会对观者造成一种十分自然的“暗示” :在展室中陈列的都是艺术。或者给予人们一种隐含的信息:非艺术品不会出现在艺术馆内。

古董店与艺术馆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由观者而后者由展者决定展物的实质。这种局面非同小可,因为这样一来艺术馆便可以给予任何物品这样的标签:只要在馆内展出就一定是艺术品!由此,艺术馆具备定义任何物品为艺术品的无上权力。

使得人们毫无质疑的认为自己所看到的是“艺术品” 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对每一件展品“艺术性” 的表现方式。比如展室的艺术设计,展台的艺术渲染,灯光布置,空间感觉,等等。由于这种刻意的艺术渲染,不仅使得展品的“艺术性” 得以提高,而且让人们更加无法怀疑面前展示的的确是一件“艺术品。”

由于这种心理假设,人们会带有一种艺术享受的感觉去观展。他们会特意穿上比较讲究的服装,女士会戴上艺术色彩的首饰。在艺术馆中,人们甚至会在行为上都比较儒雅,因为,看艺术展览的确可以给予人们一种视觉,心理,情绪上的艺术享受。但是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展厅,展品,观者,只要是一种观赏艺术的活动,许多行为和意识都是“装” 出来的 (pretentious) 。事实上,这种“装腔作势” 就是一种感受艺术的有效方法。

我们现在回到对于艺术的定义。正是由于这种心理暗示,“今天的艺术” (以示区别现代与后现代艺术) 可以是任何物品,只要它出现在艺术馆特殊环境中。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笔者自然科学出身,从未受过任何艺术训练。但是可以证明,由本人在上海美术馆内展出几件物品,不会有人质疑它们的“艺术性” 而完全把它们当作“艺术品。”

这是我的设想,但绝不是艺术创造:

1号展品:在上海艺术馆2楼的某一个展厅中间用白色的海沙自然地摆一个沙堆,旁边置放一个堆沙用得旧铁锹。然后用白色的艺术灯光照亮这堆白沙。

2号展品:让农人把成熟的稻子打成小捆 (完全按照农人自己的要求, 每捆直径5公分) 。然后把这些成捆的稻子分排整齐的布置在展室的一角。可以每排前后部分重叠,并且放数排。同样用艺术灯光打亮。

3号展品:把一件很旧的布制白衬衣和牛仔裤用铁丝撑开,并上下固定 (衣上裤下),悬挂在2楼与3楼的楼梯空隙之间。一共放十件同样的衬衣和十条牛仔裤,并列依次排开。

……

沙堆如果放在路旁,衣服如果在卧室内,稻子如果在田里,不会被认为是艺术品。如果出现在上海美术馆,尤其在“双年展期间,人们可能会质疑它们的艺术性和艺术水平,但是不会认为它们不是艺术品。事实上许多观者都会对艺术馆内的展品品头论足。但很少会有人质疑它们是否是属于艺术品。因为艺术馆已经给了它们艺术品的标签。

这样一来,“艺术” 完全可以这样来“创造:” 只要有人资助,可以雇用专门人员设计室内艺术的表现形式,例如灯光与展台 (完全唯形式) 。随机地寻找任何物品,图像,声音,人物,作为“艺术展品” 摆放其中。在整个过程中无需艺术家主体,而完全采用市场包装,发布记者招待会。可以肯定,无艺术家参与的活动可以得到其它“真正艺术展览” 的效果。

这就是“今天艺术” 的特点。艺术已经完全的失去内容而仅仅留下形式。不需要讨论进步与价值,没有高尚与低俗的区分,尽可能的脱离时代的空间感,我们所需要的“艺术”就是一种“装” 出来的感觉。

古典时期:艺术是美的特殊表达,因此艺术品仅仅属于训练有素的艺术家。

现代时期:艺术被商品化,于是商人即拥有艺术,也拥有艺术家。

21世纪: 艺术失去了目的与内容,从而蜕变成一种纯粹的形式。

“艺术” 成为我们今天的课堂,学位,书籍,评论,名望,利益,以及一切我们在艺术职业,商业文化上赖以生存所需要的理由。至于艺术本身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21世纪的人类已经失去一种价值的判断。上世纪的世界,人们还可以理直气壮的争论自己的“主义,” 并且用艺术来表现自己坚信的“思想。”而今天除了赤裸裸的利益就是宗教的冲突。利益里面没有真理与价值的判断,宗教更没有可以讨论的余地。于是,艺术这位美丽的女神,无奈地脱下她的外套,悄然而去。留给人世的不过是“装模作样” 的“艺术” 游戏罢了。

20世纪:能卖出去的就是艺术。

21世纪:能在艺术馆内展出的就是艺术。

进入 时东陆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艺术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科学 > 科学评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1153.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